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的施工技术研究陈磊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07期   作者:陈磊
[导读] 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市政工程的发展也有了创新。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市政工程的发展也有了创新。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作为城市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如果施工质量不达标,会严重影响市政道路的稳定运营。与其他工程不同,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效果,本文重点探讨给排水管道施工要点。
        关键词: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研究
        引言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与常规给排水管道不同。这是一个为国家和人民设计的系统项目,直接影响国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因此,建筑单位和所有参与市政道路供水和排水管道的单位都必须高度考虑这一点,并为施工做好充分准备。在工程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顺利施工,需要科学的组织和周密的部署。
        1市政排水管道施工要求
        1.1选材与接口
        在落实给排水管道施工的有关工作时,施工方的首要任务是筛选材质,若材质没有达到建筑规定要求,就不能使用。通常来说,施工方要对管道进行类别区分,区分的标准就是使用场地,例如行车道污水管以及其余地下排水管。行车道污水管的材料是混凝土,它要有一定的承插能力;其余的污水管要根据管顶盖土高度做出更细的划分,施工时通常以4米为界,盖土高于4米就需在施工时选用n级管,高度未至4米时选用其余等级的承插管即可。接口也同样要根据使用场地的不同做出区分,行车道污水管在开展接口工作时要使用沥青油;而其余污水管在接口时选用水泥砂浆即可。
        1.2管道基础
        管道基础的确定要同选材一致,以盖土高度为基础确定具体的管道基础。第一,在铺筑垫层之前,要对土基进行标高、宽度以及平整度复核;第二,如遇地基松动或存有流砂等情况,在加固措施落实后才能进行垫层铺筑;第三,浇筑槽深达2米时,要利用滑槽进行混凝土的倾倒,避免混凝土产生离析;第四,在浇筑材料的倾倒时,不能碰撞主体的支撑物。车辆在卸料时,要在槽边安放适宜的车轮限位木,避免车辆发生坠落。此外,为了有效避免基础扰动情况发生,施工方要在槽内设置引水装置,对多余的水进行排泄。
        2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的施工技术
        2.1管道施工
        如果混凝土管径小于300mm,可以采取人工下管方式,若管径超过600mm,则需要采取吊机下管方式。采取人工下管施工方式,地面施工人员将管材有序传给沟槽底部施工人员。若开挖沟槽的深度超过3m,施工人员需要使用非金属绳索,将管身两端系住,避免出现串心吊装现象。如果采取混合开槽或者支撑开槽方式,受支撑的影响,需要自槽一端,进行有序的下管,在槽底部位,将管槽运送到安装部位,有序安装,下管过程中,确保管道位置正确,并合理控制管道的中线与标高。与混凝土管材不同,若采用HDPE波纹管,当开槽深度小于3m,采取人工抬管施工方式,槽深超过3m,采取人工压绳施工方法,严禁使用金属绳索将管道两端勾住。管道中存在向上放标志,施工人员要按照施工标志,有序摆放管子。在下管之前,施工人员要结合管材与管件质量标准要求,逐节检测,一旦发现不合格的管道,严格禁止下放。在施工前,要将基面杂物彻底清理干净,测量人员进行精确放样,确保管道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内部的支撑,要随着管道的下放逐渐拆除,采取相间拆除方式,有效提高基坑壁稳定性。
        2.2沟槽开挖技术
        沟槽开挖技术是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建设施工过程中较为重要的成分,沟槽开挖技术被重视程度与给排水管道的抉择有一定的关系,假如沟槽开挖技术不受重视,就会严重影响着给排水管道的选择。在对沟槽进行开挖技术前要求相关施工单位对道路建设周围的基本情况和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只有充分了解施工周围的环境才能保证沟槽开挖的精准性。

除了对施工建设周围有一定的了解,还要充分掌握地下水的分布,只有确定了周围的土质和水流分布,才能确保沟槽开挖的准确性。除此之外,由于沟槽的施工项目所需的技术含量较高,要求在开挖的过程中时刻保持与土方存有80cm的距离,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地下水的渗漏,还可以确保沟槽的牢固性能。现阶段的道路施工过程中,多数施工单位会运用机械操作方法,但存在少数的特殊情况,需要运用人工进行建设。比如,开挖时碰到地下线缆,由于地下线缆是不可以轻易进行搬移的,所以要采用人工的方法进行开挖。同时,开挖的过程中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的加固,以此确保开挖工作的顺利完成。
        2.3闭水试验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闭水试验要满足以下要求:(1)闭水试验需要在管道灌满水历经24h之后开展。(2)闭水试验水位要符合设计要求,试验段上游管道内顶部以上2m。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的渗水量观测时间不宜少于30min。(3)给排水管道内部无杂物,检查井与管道外观质量验收达标。将管道中的预留孔全部封堵,避免出现渗水现象。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按照施工阶段来划分,在试验水头的上下位置,分别是设置小于1m的透明管,为观察水位变化提供更多便利,灌水和补水全部使用自来水,使用漏斗灌入,同时设置水表,准确计算补水量。
        2.4市政排水管道的工艺要求
        在施工设计阶段要将管材的摆放位置进行明确标注,位置的选择与确定要便于后期的使用和运输。施工现场通常会借助起重机来实施管道的运送和起吊任务,该项工作进行时要重点关注机械的停放位置,确保边皮稳定,此外由于多数管道较脆弱,在管道的起吊和运送中要做到轻拿轻放,必要时要对管道做出保护措施。管道堆放场地原则上必须平整开阔,在管道存放时,可以利用工具对管道实施垫稳、捆绑等工作。此外,现场材料管理人员要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对管材堆放层高做出限制与管控。管道搬运时,要遵循从上到下这一基本顺序,有效防止管道散乱和坍塌事故的发生。在管道安装中要兼顾地基的稳定性,管道和槽壁间的距离确定要合理适中,有效避免管道发生碰撞及管道破裂等情况发生。安装前要检查闸阀,保证其能正常启动与关闭,然后才按照设计图纸的引导实施管道安装工作。承插口的距离要在3毫米以上。闸阀在安装中要考虑其后期使用的严密性和灵活性,管道和闸阀间的角度要保持在90度。
        3.5雨水孔施工技术
        雨水孔施工技术是进行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建设的重要因素,雨水孔施工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防止一些地区的洪涝现象,还可以有效改善市政道路的用水现象。由于给排水管道的位置在市政道路的下面,只有雨水孔保证连接紧密,才可以有效的清除道路上堆积的水分,由此可见,雨水孔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雨水孔在道路积水排放的过程中需要承受较大的强压力,这也是雨水孔施工技术可以有效保持结构相对稳定的根本原因。同时,优良的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提升雨水孔的承载能力。对雨水孔施工进行设计施工的过程中要注重三个方面。(1)主要对雨水孔进行预留位置的设计,把位置设在最根本的范围之内,以便于发挥雨水孔最直接、显著的作用。(2)要科学设计标高,确保标高和中心校处在较为科学合理的方位。(3)要对雨水孔的内井进行缝补处理工作,只有确保雨水孔的内井壁是绝对封闭的,才能保证不会出现渗漏的问题。
        结语
        市政道路的给排水管道施工是一项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复杂的任务,在施工过程中,对道路的正常运行会非常容易产生影响。施工过程中各种因素会影响施工,施工好坏会直接影响整个城市的供排水问题,要加强对供排水管道施工的重视,加强各项施工技术的质量和准确性,不断改善施工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陆少峰.表面处理技术在给排水管道防腐中的应用现状探究[J].环境与发展,2020,32(1):114,116.
        [2]王亦斌.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与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J].居舍,2019(24):122,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