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园林绿化施工的质量控制是园林景观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提升园林景观整体设计效果的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城市生态化发展。基于此,主要从如何提高园林绿化施工质量方面着手,探究有助于提高园林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希望对我国的园林工作者有用,以便于促进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工程质量
引言
开展园林景观建设不但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改善社会生态环境,尤其在植被被大量破坏的今天,园林工作的开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绿化施工作为园林景观建设的核心,其施工质量决定了园林建成以后的社会效用。因此,相关园林建设部门要重视绿化施工工程的开展,明确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园林建设。
1园林绿化施工植物选择
1.1形态
植物形态的选择是绿化施工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视觉效果。因此,园林绿化施工之前需要技术人员对植物种苗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尽可能的选择一些生长比较缓慢的树种。根据不同树种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形态不一样进行合理树种选择。例如,在进行住宅小区景观园林建设时,最好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和土壤状况进行树种选择,一般情况下,乔木类和灌木类树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两种树种长大后枝叶茂密,乔木生长形态为展开型,灌木生长形态为卵圆形,均适合于住宅区绿化改造,能有效提高住宅小区的美观度,让居民住得舒服的同时还能有很好的风景视觉体验[1]。例如,芭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大,叶子大而宽,一般高为2.5~4m,性格喜温,耐寒力弱,由于这些形态以及性格原因,芭蕉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对亚热带一些河谷、村边以及山坡林进行绿化改造时,芭蕉就成了主要的选择对象。另外,要保证土壤的肥沃,芭蕉种植过后才能快速适应环境,健康生长。因此,在进行绿化施工时,除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状况以外还要结合树种形态进行选择,保证绿化施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绿化施工工程的质量。
1.2质感
所谓的植物质感,就是植物通过外表皮、叶子以及树枝等多个部位给人展现出来的形态质感,植物自身生长特点的、阳光照射已经营养汲取等都是植物质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比如,法国梧桐在阳光充和营养都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枝繁叶茂的情况,看起来很有质感。
1.3色彩
植物色彩是园林景观建设时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颜色搭配可以到达不同的效用,直接决定了园林绿化施工的整体观赏效果。当前,最常用的植物颜色有绿色、翠色以及暗黄色。另一方面,通过搭配各种颜色的花卉还可以起到提升园林景观整体颜色的效果。厦门市是我国经济高度发达的一线城市,在开展园林景观建设时,该地主要选择凤凰木、洋紫荆、火焰木、木棉以及三角梅等植物,在颜色搭配方面做得比较好,具有很高的绿化价值,拥有很好的观赏效果,也因此吸引大批游客到厦门旅游,极大促进了厦门的经济发展。
2园林绿化施工质量控制
2.1完善施工的设计
施工设计对园林景观工程建设的施工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施工设计的质量对园林景观整体建设质量、工作进度和绿化建设成本均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景观绿化实施过程中,要以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和工程建设需求为基础,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设计的完整性,实现对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把控。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要保证植物种苗品种的选择符合施工要求,尽可能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保证施工质量[2]。在进行园林种植施工之前,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风格的选择,根据当地气候以及土壤等情况,挑选适合的植物品种进行绿化施工。另外,植物的选择应当在保证满足实际种植需求的同时还要方便运输,运输过程中植物存的存活率要有一个保证。
种植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定好的植物配置原则,科学合理的对各植物进行搭配,建设能满足特定需求的园林景观。例如,建设住宅小区景观建筑时,可以选用乔木、灌木和草木等植物树种,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做好植物生长形态和特点的综合分析,一定要确保植物能适应当地气候。
2.2加强土壤改良
土壤的肥沃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植物的生长状况,是提升园林景观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工程进行之前要对种植场地进行除草工作,技术人员要科学合理判断土壤类型,明确土壤类型是否适合植物的生长。例如,红土壤由于有机含量较低,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不是一种植物种植的土壤选择。大粒径的沙土由于阴雨天气水土流失严重也不是一个好的种植地选择。因此,在绿化施工开展之前,要对施工土壤进行改良,对不太适合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可以适当增加有机肥料进行土壤改良,从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保证绿化工程的正常进行。
2.3加强种植施工的监督
为了提升整个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督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技术人员要基于土壤改良工作的开展,结合当地土壤成分、气候条件以及温度,选择出合适的植物树种。其次,工程领导人员要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农业部门给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施工,尽量避免施工对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最后,施工过程中要最大限度避免资源的浪费,还要保证工程的质量。例如,在对某地进行绿化施工时,绿化部门在绿化队伍原有的人员基础上增派了一组施工监督人员,目的就是对工程进行监督,保证绿化工程的实施质量。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绿化工程进入了尾声,验收组织进行验收时直接一票通过,绿化工程实施效果显著,接受采访时工作人员感慨的说:“这次绿化工程的成功是我们所有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不管是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还是监督人员,大家都将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到了最完美”。由此可以看出,拥有一支恪尽职守的监督队伍对园林绿化工程实施的意义重大,能有效提升工程质量。
2.4注重绿化施工技术难点问题
在园林绿化施工准备阶段,技术人员要重视施工地形勘探工作的开展,根据地方实际地势和地形,制定科学的实施计划。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重视,每一个小问题的忽略都会导致工程的失败。所以,有关技术人员要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罗列,制定对应的预防和解决措施。另外还要把握好种植的距离和密度,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选择合适的种植距离和密度,在工程实施之前可以先进行一个试栽,保证植物种植的成活率,提高园林景观建设工程的质量[3]。在某次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A很重视绿化施工技术的重难点问题,认为必须解决好工作中出现的重难题,否则绿化工程就无法实施。A提前对绿化实施地进行了地形地势勘探,收集了当地的土壤以及气候条件等信息,制定了科学的实施计划。例如,由于绿化当地空气比较潮湿,土壤湿度大,A就建议选择灌木类型的树种。另外对于树种的运输,尽量选择环境整洁的运输车辆,避免由汽车尾气对树种造成影响或者车厢不规整造成树种运输过程中被折断。由于A计划制定的详细,针对不同问题都有应对措施,绿化工程实施效果很好,还没到截止日期就已经完成了所有的任务,工程质量比预期的要好。
3园林绿化竣工验收
园林绿化施工进入尾声后就是对工程进行验收,工作人员要做好工程项目施工的资料准备工作,可以方便验收人员对资料进行验收,保证园林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的圆满完成。另外,后期的植物养护工作对园林工程的质量影响也很大,验收完毕以后还需要工作人员定时对园林进行修剪和肥水灌溉,保证苗木的成活率,促进园林景观建设的效果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工作者要认识到绿化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时刻注意施工过程设计的完整性、施工土壤的改良、工程的监管等内容,有效促进我国园林绿化工作的开展,为改善社会环境做贡献,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绿色、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