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建筑工程进行造价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可以取得预期目标的一个重要保障。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能够顺利完工,并且保证工程各方的利益,我们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在建筑工程的决策、设计、施工、结算等阶段进行有效的造价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措施
1 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粗糙
建筑工程项目中普遍存在一些设计粗糙、设计工作不到位及超安全设计的情况。由于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文件粗糙,设计工作不到位,导致设计文件中存在不明确、不规范的问题,使得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与现场不符,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中设计变更较为普遍,从而导致工程造价增加。
1.2 结算高估冒算
在我国许多建筑工程项目工程竣工结算中,承包方普遍存在多计、重计完成工作量,清单外项目高套定额标准、提高相应取费标准等问题,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偏离实际。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项目竣工结算中出现高估冒算的行为表现主要有:在建筑工程项目结算中相应的提高结算计费标准,扩大建筑工程项目的取费范围。
2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措施
2.1 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方法
第一,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完成造价估算,出具有权威的造价概算,这样就可以避免三超想象的发生,并且还要重视经济评价,根据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初步计划,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和讨论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及经济合理性。第二,收集多方的数据,建立造价信息数据库。数据包括 :A.工程造价信息,包括各种材料价格信息,设备价格信息,机械租赁信息等。B. 工程造价指数,放映一定时期内的价格变化,能对工程造价影响程度的指数。C. 己经建完的工程技术及经济信息,已完工程的材料消耗量指标分析,经济分析。,以提高工程造价资料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2.2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方法
第一,设计单位应采取招标方式选择中标单位,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择有类似设计经验且丰富的设计单位。另外一方面应多和设计单位沟通,要求对方配备足够的设计工程师,用于完成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内容。再者,要预留充足的时间给设计单位完成设计,不能压缩设计周期,慢工出细活,如果工期太紧,出具的图纸必定错误率高。
第二,应对设计部门提出限额设计,每一设计阶段都必须要求设计的单位编制设计概(预)算,并且和前一阶段的概算对比差异之后,确保各单项成本在控制内,并以此作为下一阶段设计的控制红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必须进行复核,例如 : 钢筋的含量、混凝土的含量、主要设备的性价比、单方造价等,必要的时候,进行设计优化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必须严格的和限额设计做对比,并且的一一列出来不同,且说明理由。
2.3 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方法
建筑工程项目一般采用清单计价模式,工程量清单是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招投标计价的基础。工程量清单应对每一个子建筑工程项目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准确完整的描述,尽量避免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一些工程造价追加问题。对工程量清单的审查,应注重清单中的描述是否准确、细致,避免出现含糊描述,对于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材料设备的规格和品牌的选用要尽量明确。对于重要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可以委托相应的造价咨询单位编制工程量清单,并委托另一家咨询单位对编制的工程量清单进行复核,从而提高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同时,为了防止咨询单位为了自己的利益导致工程量清单不准确的情况出现,可以委托两家专业水平高的造价咨询单位独立编制工程量清单,然后组织这两家机构对对方所编制的清单进行互审,全面、仔细的核对,从而确定最优的工程量清单。
2.4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方法
第一,建立“清标”制度。在确定施工单位后,建筑工程项目开工前进行图纸会审,要求施工单位认真核实工程量和工程项目内容,查找是否有漏量漏项,便于分清日后造价变动的责任。
第二,现场变更签证管理。运用监理单位的技术力量来把控技术变更,尽可能的减少变更做法造价。
第三,发挥跟踪审计单位的智力专业优势,对于设计造价变化的变更,让跟审单位对上报的变更造价及时核实,对于核减的也要运用签证和编号的手段加以固定化。
第四,对于即将发生造价变更提前会办,以及时确定其是否属于、是否允许变更增加。
第五,对于已经发生的造价变更或签证,在施工阶段要及时统计、编号,并核实记录是否有造价变动对冲消减现象。
第六,施工阶段的造价变更,其重要原因就是设计变更造成的。那么就需要设计阶段向后延伸对接,防止出现“真空”现象。对于一些设计变更,建设单位要求设计给出合理解释,必要时,设计单位要有补救措施,不能一味地变更,更不能一变更就出现造价增加。
2.5 结算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方法
第一,结算阶段主动消除自身不足,挖掘自身“盲点象限”。在建筑工程项目结算送审阶段,建设单位要求施工方在提交竣工结算前,将其结算先提交给监理单位和跟踪审计单位,核实其竣工结算,并要求跟审单位出具结算初审报告。
第二,根据结算送审的程序性要求,对结算送审资料层层把关。例如:①结算送审是否具备条件。②严格审查施工方所报竣工图纸是否具有竣工章,以防止被调换。
第三,进行现场踏勘,检查实际施工是否与竣工资料相符。
第四,下游工作易出现的风险,在上游就要尽可能的规制约束。在工程结算阶段,往往出现大核减率的现象,这往往说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跟踪审计单位把控不严,为避免出现上述情况的发生,在招标文件中或施工合同中就要明确规定,对超过审计允许额度外的结算,对送审施工方要规定明确的处罚条款。
第五,建立二审制度,对超过 1000 万以上的审计结束的建筑工程项目进行二次审计。建立二审制度,目的就是为了让施工单位不存侥幸心理和一审单位串通、弄虚作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合情合理的确定工程最终价款。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建筑工程的造价,做好全程监督,严格控制,不断学习,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质量,为取得最大投资效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保康 . 高校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研究 [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
[2]. 陈慎武 .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J]. 山西建筑,2009,35(9):259-260.
[3]. 霍新喜 . 建筑工程造价中的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管理 [J]. 山西建筑,2007,33(17):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