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在居住区中的应用研究 张新河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8期   作者:张新河
[导读] 近年来,我国城市居住区建设力度逐渐加大,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安全问题、生态问题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居住区建设力度逐渐加大,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安全问题、生态问题,如何兼顾城市的发展与生态环境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随着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人们纷纷开始将该理论运用到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我国居住区景观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城市与生态开始融为一体,我国城市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接下来笔者将简要介绍海绵城市理论的概念,深入探究海绵城市理论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居住区;景观设计;应用探究
          引言:近些年在我国非常多的城市当中一旦出现下雨天气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看海”情况,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过程中,相关学者相应的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但是要想将其运用到实际当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如果对这项理念进行应用,不仅会对传统城市建设观念形成一定的挑战,而且也是一种变革。通过对“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应用,不仅是在宏观层面,在微观层面都会对促进城市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如果站在宏观角度上看,可以对生态城市建设起到很好的指导意义,站在围观意义上,所建设出来的住宅区域是非常先进并且环保的。
          一、“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一)海绵城市的主要内涵
海绵城市主要指的就是通过对海绵的物理特性进行应用,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对城市的某种功能进行描述,具体指的就是城市在对某种环境变化进行很好的适应以及对雨水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进行很好的“弹性”处理,可以将其看成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当中对于水的管理理念。海绵城市可以更加高效的对雨水进行应用,当出现下雨天气时候,能够对雨水进行吸收、存储、渗水以及对雨水进行净化,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将存储的水进行释放。通过对“海绵城市”概念进行提出,可以更好的同自然友好相处,从而可以确保人与之然之间共赢。通过对海绵城市理论进行应用,可以为城市雨水治理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正在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模式。
(二)海绵城市的主要意义
人们的居住环境与城市的环境是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交通运输量也随之急剧增加,这在城市的规划以及发展过程中是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解决的。海绵城市的主要特点就是具有比较好的弹性以及吸纳性。在对海绵城市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其水系统以及交通系统,对每个环节都要落实,这样就可以达到长时间使用的目的。之所以要建设海绵城市,主要是海绵城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对水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在对城市进行建设过程中应该是海绵效应,这样就可以对排水系统进行很好的改善,使得基础设施体系变得更好。不仅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降低能源消耗。第二,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生态环境已经遭受了非常严重的污染,在对城市进行建设过程中,应该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很好的改善。
          二、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关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方向
(一)关于活动场地方面的设计
对于实现居住区“海绵城市”理念方面的设计来说,应根据居住区的条件来进行设计。设计师应该对原有的湿地、沟渠等进行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有关建筑、绿地以及道路方面的活动场地设计都必须有利于径流汇入相应的海绵措施,并且可以通过对不透水的硬化面和绿地空间进行布局,以及实行一些有效措施来实现对场地内的雨水进行蓄留。
(二)建筑方面的设计
若想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充分运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应对居住区建筑方面的设计合理增加海绵性设计。同时,建筑设计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对于雨水的控制和相应的应用。

对屋顶坡度不大的建筑,一般建设绿色屋顶来控制和安排雨水。
(三)绿地方面的设计
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绿地设计,应结合居住区的走向设计以及规模,在绿地上进行一些海绵措施的设计,例如,可以消纳泾流雨水的广场、路面、屋面以及停车场等,同时,还需要通过溢流排放系统将雨水有效衔接到城市的雨水管渠系统上。
(四)道路方面的设计
为了充分地展现“海绵城市”的观念,更好地解决城市中雨水的问题,在对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的将居住区的道路的横坡坡向进行优化,同时再将道路边的绿地与路面的竖向关系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径流雨水能够更方便地汇入绿地里的海绵设施中。
          三、海绵城市理念在具体工程的综合应用
(一)旱溪改造
旱溪是海绵城市综合管理技术措施中的重要一项,具有滞留、渗透雨水的功能,可涵养地下水,还有起到转输、净化中水的功能。枯水期,旱溪可结合绿化、景观小品、生态驳岸作为居民的运动、休闲场所。在暴雨来袭时,由于其强大的蓄水能力,可将周边雨水径流快速汇集,减少周边地区的洪涝灾害。旱溪对于径流总量控制、延缓峰值时间、减小峰值流量都可发挥出色的作用。在对A09地块东侧约50m宽绿带改造中,为使旱溪起到最大径流控制作用,设计时在线型布置上采用仿自然溪流蜿蜒曲折的布局形式,延长水流时间、降低水流速度。同时对原有绿地的种植进行局部改造,在溪流底部置入软石,并采用退台式生态驳岸,使旱溪与周边结合更亲密,最后在驳岸上置入景石,以提高旱溪整体景观效果。
(二)屋面雨水收集
小区屋面尽量做成绿色屋面既种植屋面或屋顶绿化,绿色屋面依据种植基质深度和景观复杂程度,分为简单式和花园式。依据当地气候及物业管理现状,把属于个人的花园屋顶考虑的荷载较大,做成花园式屋面,有用户种植。公共屋面在屋面局部设置了模块化的绿色屋顶,包括组合式种植容器与生态型种植容器,由物业管理。屋面雨水经雨水管排至地面,地面设置有植被的地表沟渠既植草沟,通过植草沟有组织的排放雨水至卵石景观水池。这不仅能够排放收集雨水,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雨水,起到连接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作用。再沿各单体雨水管及小区道路设置一定数量的植草沟结合地块的地形地貌做相应处理。多余雨水的存放,结合小区景观设计,设置了多处卵石景观水池,雨水罐等,基本控制在每千平方米硬化面积配建30m3的雨水储存容积。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小区内的雨水被全方位控制,通过设置屋顶绿化,透水路面铺装,植被浅沟,景观水池等使得雨水有组织排放,储存并通过土壤过滤植物过滤,降低雨水中污染物浓度。
(三)公园改造
作为城市的 “肾”,雨水设施是水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构成部分,有较强的雨污净化和水源涵养功效,同时对调蓄雨洪也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在小区内建造雨水湿地,既能完善景观形式,提升景观效果,还能在夏季为小区带去凉意,减缓居民的燥热之感。和周边区域相比较,小区公园的高程较低,位置中间偏下,因此,将其改造成湿地公园这一计划是可行的。
          三、结语
现今,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建设和发展,绿地面积在逐渐减少,从而导致城市的雨涝、洪涝等问题逐渐增加,而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充分运用“海绵城市 ”的理念,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些内涝问题,还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城市的可持续稳健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婷.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在居住区中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08):39-40.
[2]段伟.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居住区雨水花园景观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3]吴增辉.“海绵城市”理念在居住区景观中的应用——以厦门龙湖“春江彼岸”小区为例[J].福建建筑,2018(06):34-38.
[4]王艳. 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居住景观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