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8期   作者:郭婷婷
[导读] 探讨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做好临床观察的综合护理工作,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43%,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总护理满意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护理中注意临床观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观察;护理措施;效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对患者采取紧急处理,观察患者病情,做好临床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现对临床观察及护理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18例 , 女 17例 , 年龄 19~76岁 , 平均年龄 (44.5±5.5) 岁。对照组中男 17例 , 女 18 例 , 年龄 20~82岁 , 平均年龄 (45.0±5.6) 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做好临床观察的综合护理工作 , 具体内容如下。
1.2.1头痛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关注头痛的程度、性质,患者诉头痛剧烈,烦躁不安、有精神症状时,及时通知医师,遵医嘱应用镇痛、镇静药,必要时用冬眠疗法(冬眠灵加非那根)。
1.2.2意识障碍的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头痛、呕吐等变化并记录,10~30min记录1次。若患者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呈喷射状、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慢且不规则、瞳孔不等大、极度烦躁、意识障碍加重等,提示有脑疝形成的可能,及时通知医师,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材,随时做好抢救准备。病床安装床档并遵医嘱使用约束带,降低床的高度,给予侧卧位。
1.2.3高热护理  对高热患者监测体温,给予物理降温,采取头置冰帽或冰枕,四肢大动脉处置冰袋或温水擦浴,条件允许可使用冰毯,头部冰敷时预防耳冻伤。遵医嘱给予降温药物和抗生素治疗。在降温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降温效果和反应,避免冻伤、循环不良现象发生。
1.2.4癫痫护理  发作时将患者取平卧位,专人护理,解开衣领、腰带等以减轻呼吸困难,用开口器、压舌板撑开患者口腔,防止抽搐时舌咬伤。昏迷抽搐者,用舌钳将舌拉出,以免舌后坠,或使用口咽通气道,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以利分泌物流出,防止窒息。做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准备[2]。癫痫发作伴有脑水肿时,遵医嘱给予脱水药和激素,以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
1.2.5预防再出血  绝对卧床休息4~6周,期间避免搬动,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不良声光的刺激,减少人员探视。不可因症状较轻而提早下床活动,避免身体劳累而诱发再出血。

卧位宜取平卧位或侧卧位,抬高头部15° ~30° ,保持脑部血液回流,降低颅内压。颈部不宜过屈,以防局部血管受压而加重脑水肿。减少引起血压、颅内压急剧升高,诱发再出血的因素,如过早活动、用力翻身、剧烈转动头部、情绪激动、用力大便、剧烈咳嗽等。
1.2.6心理护理  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说明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向患者解释,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引导患者正确看待自身疾病。关心、尊重患者,指导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焦虑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安全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35例,显效20例(57.14%),有效12例(34.29%),无效3例(8.57%),总有效率91.43%; 对照组患者35例,显效15例(42.86%),有效12例(34.29%),无效8例(22.86%),总有效率77.14%;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的77.14%,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者35例,发生肺部感染 1 例 , 再出血 1 例 , 并发症发生率为 5.71%。 对照组患者35例,发生肺部感染4例 , 压疮1 例 , 便秘3例 , 再出血3例 , 并发症发生率为 31.4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35例,非常满意27例(77.14%) , 满意7例(20.0%) , 不满意 1 例(2.86%) , 总满意率为 97.14%。对照组患者35例,非常满意12例(34.29%) , 满意 14例(40.0%) , 不满意 9例(25.71%) , 总满意率为 74.29%。观察组的总满意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74.29%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骤,因此不论症状轻、重,均需绝对卧床休息,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工作,一旦发生脑疝,迅速给予吸氧和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快速脱水、降颅压药物,如使用甘露醇应在15~30min内滴完;立即清除呕吐物和口鼻分泌物,防止舌根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3];备好气管切开包,气管插管和脑室穿刺引流包。积极安慰与鼓励患者及家属,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的77.1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43%,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74.29%。
总之,全面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工作,改善患者状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来说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积极开展。
参考文献
[1]高晓凤 , 谢红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 中国当代 医药 , 2008, 15(21):180.
[2]徐有俊 , 秦子琈 , 赵悦 . 78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 及护理 . 中国医学工程 , 2012(10):45.
[3]王菊骅.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再出血的原 因分析与对策, 护理 与康复,2006 ,5(3) :198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