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与进度管理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许森磊
[导读] 摘要:文章从投资需求大、涉及领域广、功能拓展化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主要特点;简要阐述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程序;围绕工程设计、工前准备、全程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与进度管理的策略要点。

        上海中安消防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1822
        摘要:文章从投资需求大、涉及领域广、功能拓展化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主要特点;简要阐述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程序;围绕工程设计、工前准备、全程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与进度管理的策略要点。
        关键词:智能化系统;建筑产品;施工进度
        引言: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是建筑工程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从原理上讲,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以现代建筑技术为核心与基础,不断融入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技术,从而形成智能化、信息化的新型建筑弱电系统,为建筑整体的运行控制与资源管理提供支持。从当前来看,建筑智能化系统体系主要包含通信网络系统、消防联动系统、安保防范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自动监控系统等部分。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主要特点
        在建设实践中,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主要可表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投资需求大。传统建筑工程本就具有较大的资金资源需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此基础上,还会涉及到各类信息系统的技术开发、平台搭建与施工实现,进而形成巨大的造价成本。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在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出现的类型、数量势必会不断丰富,其在工程项目总投资中的占比、额度也将不断提高。从目前来看,单体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成本投入普遍达到“千万级”[1]。
        第二,涉及领域广。在信息化时代下,建筑工程除了传统的土建、安装、装饰等环节以外,还会涉及到通信网络、传感网络、智能系统、控制平台的设计与搭建。因此,要想保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高质高效完工,既要实现多领域技术的有效应用,也要保证设计、管理、质检、施工、技术、业主等多方人员的价值性沟通交流。
        第三,功能拓展化。实体空间具有一定限制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传统建筑产品的功能发展。因此,在传统时期,建筑产品一旦建成,其使用功能也将趋于固定,很难对用户的新需求作出满足。而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建设施工中,相关人员必须要意识到信息环境、网络环境的开放性,继而在搭建各类智能系统、信息平台的同时,预留出一定的通讯接口与系统空间,以确保建筑工程在建成后仍具有充足的功能拓展潜力,为建筑服务的动态化、个性化发展夯实基础。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程序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由提出到实现,需要经历建筑用途分析、用户需求调查、施工方案设计与报审,工程招投标、供应与承包方确定、方案图纸深化设计、施工管理、质量审核、智能化管理人员培训、建筑主体与智能化系统验收等一系列环节,待验收完毕后方可投入使用。在此基础上,无论是整体系统工程,还是具体的工程环节,都应处于既有计划、又有变化的动态调整程序中(如图1),以此不断强化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建设质量,达到最优化的成果效果。
         
        图1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程序的流程图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与进度管理要点
        (一)注重工程设计的质量控制
        图纸与方案设计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工程产品的最终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阶段的成果水平。因此,必须要将工程设计作为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
        首先,设计成果的合规与否,是衡量工程设计质量的关键指标。面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综合性、复杂性特点,相关人员要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06)、《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设计规范》(GB50395-2007)、《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2887-2000)等国家与行业规范作为设计基础,以确保图纸、方案的最基本合理性[2]。
        其次,在图纸与方案的设计前期,项目经理、设计人员、现场工程师等相关人员必须进入施工现场,进行价值信息的全面采集,并积极与甲方、业主达成沟通交流,以确保设计活动有据可依,强化工程产品的功能完整性与需求针对性。
        最后,建筑智能化工程包含有多种自动系统、智能系统,不同系统的线路布局结构、设备安装要求、施工技术类型也不尽相同。因此,设计人员在初步成图后,还需以建筑的土建结构为基础,将各类系统的设计数据输入到BIM技术模型中,进行数字化、模拟化的碰撞试验与可行性分析。这样一来,一方面能有效避免不同工序环节的施工冲突问题,为工程建设活动的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做出保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满足各类智能系统的运行需求,防止传感器遮挡、通信线路电磁干扰等负面情况发生。
        (二)完善工程施工的前期准备
        科学完善工程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无论是对施工管理还是对进度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采购选择阶段,相关人员应结合具体工程需求对传感器、缆线、机电设备、单片机等材料、设备的型号、规格、参数、数量进行科学管理,并筛选出生产力强、口碑好、性价比高的供应商作为合作对象,并做好运输方面的合理把控。这样一来,既能确保后续施工活动中各类用物的稳定连续供给,避免因材料更换、设备维修、停工返工情况等引发的质量削弱与进度拖延问题。同时,也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控施工质量,并适当缩短材料供应、材料运输的费用、时间等成本消耗[3]。
        其次,要做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基础性软硬件条件的准备。例如,在硬件方面,应准备用于带电作业的万用表、电工刀、电工胶布等,用于穿线打孔作业的铆钉枪、压缩机、切割机、冲击钻等,用于缆线连接作业的RJ-11头压线钳、RJ-45头压线钳、剥线钳、配线架等,用于弱电系统测试的通断测试仪、信号测试仪、万能表、欧姆表等;软件既包括软件工具,如BIM软件、大数据处理平台、消防智能管理系统等,也包括施工单位的部门分工、人员培训、施工前动员等。一般来讲,建筑智能化项目工程应包含有项目总指挥、项目经理、技术总监、工程技术员、现场管理人员、质量检测人员、仓库管理人员、安全员、一线施工队等组织机构。
        (三)落实施工活动的全程管理
        精细化落实施工活动的全程管理,有助于质量隐患、进度风险的规避、防范与控制,从而将施工活动控制在理想状态中。具体来讲:
        在施工前期,设计、技术、施工等人员应做好交底工作,对当前施工环节的施工重点、设计要求、图纸内容进行全面讨论解读,以促进施工方案的科学制定。同时,还应围绕具体的智能化工程施工内容,对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施工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教育,为图纸内容的实践转化提供组织保障。
        在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应对各岗位、各班组的工作行为、施工成果进行动态关注。例如,在通信线路的敷设施工中,应要求现场人员做好不同用途线路的标记颜色区分,并保证消防、监控等同一系统施工中同用途线路颜色的一致性,以避免出现线路错接的情况,对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产生影响;再如,在智能化系统安装施工完成后,应对其进行科学的试运行与参数调试,在确认系统工程正常、通信速度优质后,再开展后续的施工作业。若系统存在运行不畅、无法启动等负面情况,则应及时实施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
        在工程施工基本完成后,相关人员应对各类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状态再次进行检验,并生成相应的质量验收报告。期间,若验收结果与工程合同、设计规范相匹配,则应及时将竣工资料报送相关部门,并在过审后对甲方、业主进行交付;若验收结果存在缺陷问题,则需要制定出有效的故障排查与质量优化策略,直至建筑的整体智能化系统体系达到高质运行。
        结论:总而言之,现代科学技术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助推,并集中表现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上。但由于我国建筑工程的智能化变革正处于初步阶段,其在施工管理、进度管理上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因此,相关人员在施工实践中,必须要从设计、准备、施工等多方面出发,对影响施工与进度管理质量的问题进行排查、分析与解决,以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按时保质完成。
        参考文献:
        [1]唐桂莲.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要点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05):197-198.
        [2]闾加林.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施工问题及管控措施研究[J].智能城市,2020,6(02):97-98.
        [3]罗晓锋.浅谈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要点[J].四川水泥,2019(12):2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