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的CT检查及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期   作者:掌庆诚
[导读] 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CT检查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选自于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30例,上述患者在2018年1月-2020年5月期间入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15例,参照组行超声检查,实验组行CT检查,对比和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检出率以及准确率和误诊率。结果:实验组对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穿孔性或坏疽阑尾炎检出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均比参照组理想,组间对比具有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CT检查,能够准确的判定患者的病情程度,误诊率较低,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CT;超声检查;临床价值

         急性阑尾炎在外科较为常见,属于急腹症,患者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阑尾麦氏压痛和反跳痛,并且还会存在腹泻,发热,恶心等。在临床上进行血常规的检查可以明显的看到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的计数明显的升高[1],但因为该病在临床的表现各不相同,且病情变化也比较复杂,其不稳定性,单靠临床表现症状容易出现误诊。当阑尾炎发作的时候,一旦没有得到准确的病情类型识别,随着病情的发展会慢慢的变成阑尾穿孔、出血、化脓性门静炎等,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的影响[2]。为了更准确的进行治疗,提高诊断准确率,本文对本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期间进行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析对急性阑尾炎应用CT检查的临床价值,详细内容整理如下。
1临床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择取3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2018年1月-2020年5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分成实验组(n=15)和参照组(n=15)。其中实验组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16岁,平均年龄(34.30±11.55)岁;参照组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最大的69岁,最小的16岁,平均年龄(34.52±11.62)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患病位置等无明显差异,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依据:本次实验经过医院伦理会的批准,且患者和家属对此均知晓,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所有入选的患者病情均符合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3]。
         排除依据: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精神障碍和语言障碍;合并严重感染等患者。
1.2方法
          参照组行超声检查,先让患者服用500毫升的葡萄糖溶液,让膀胱保持充盈状态,在分别对患者的下腹部进行横切、斜切和纵切的检查[4],按压患者感觉疼痛的位置,对于存在异常回声区和高频线阵进行扫查,以便确定患者的阑尾大小,形状,腹腔情况等,对四周组织回声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实验组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检查,层厚为5毫米,层间的距离设置为5毫米,螺距设定为0.9,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放射科医师需要对CT的成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得到准确的结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种检测方式的检出率以及准确率和误诊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相关数据经分析与汇总以后均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种检测方式的检出率、准确率和误诊率均以(%)表示,数据间比较用X2检验, 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的表述形式为P<0.05。
        
2结果
2.1 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检出率
         表1数据证实,实验组对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穿孔性或坏疽阑尾炎检出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检出率[n(%)]

2.2对比两组检测方式的准确率和误诊率
    实验组准确率高于参照组,且实验组误诊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差异(P<0.05),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检测方式的准确率和误诊率


3讨论
         急性阑尾炎常见的有四种即: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穿孔性或坏疽阑尾炎,其图像表现各不相同,单纯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管壁没有看到明显的增厚,且直径大于了0.7厘米,回声均匀且较弱,有少量的液体暗区,横断面变现出靶环征,纵断面为腊肠状[5],少部分的患者存在密集的强光点漂浮,合并粪石并且看到有着强回声团还存在声影;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阑尾为囊状,长条状且伴有弱回声,或者有着低回声,阑尾会出现明显的增粗,直径大于1厘米,边界比较模糊,张力也显示较高,有部分的患者会出现双层征,壁的四周会看到液性暗区,腔内还存在密集的强光点漂浮等;穿孔性或坏疽阑尾炎:阑尾出现明显的肿大,正常结构已经完全的消失,壁的厚度明显的增强,张力也较高,边界不清晰,且还会有炎性渗出[6],病程较长的患者还会出现炎性包块,包块的回声也不均匀等。为了更好的进行治疗,需要准确的判定疾病类型。临床采用超声检查和CT检查较多,超声检查的费用较高,患者的接受度不高,所以在临床上对于阑尾炎的诊断采用CT检查方式越来越广泛,这是因为CT可以反复的进行检查,并且属于无创,价格比较便宜[7],检查的禁忌症也比较少,CT检查能够准确的判定患者的疾病类型,且误诊率也比较低,更有利于临床诊断。
         本次实验数据证实,实验组对于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穿孔性或坏疽阑尾炎检出率均比参照组高,且实验组准确率、误诊率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显著(P<0.05),其说明了采用CT检查,更有利于临床诊断,能够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避免出现疾病类型误判的可能,让患者能得到准确的治疗。
         总而言之,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CT检查,能够准确的判定患者的病情程度,避免出现误诊,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巍.CT辅助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98-99.
[2]钱红霞.16排螺旋CT检查在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中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3):216-217.
[3]杨艾妮,张涛,刘长城.超声检查联合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7):108-110.
[4]邹映文,陈仰新,吴伟斌, 等.16排CT口服甘露醇造影与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3):477-478,482.
[5]张斌,杜静波,张博洋, 等.低剂量CT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0):105-106.
[6]刘杨波,安红俭.多层螺旋CT检查鉴别诊断急性阑尾炎各病理类型的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5):10-12.
[7]高连冬.腹部CT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意义[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6):208-2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