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黄南岳
[导读] 摘要:我国交通流量以及公共网络拓展量在不断增加,导致对公路桥梁的承载能力要求也更高。
        44162419921028XXXX
        摘要:我国交通流量以及公共网络拓展量在不断增加,导致对公路桥梁的承载能力要求也更高。交通流量大幅度增加会提高路桥运营过程中的荷载要求。公路网的不断拓展会使一些路桥工程在地质条件比较差的地区进行建设,因此,原有的公路桥梁会出现问题。基于此,本文对路桥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路桥施工;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
        引言
        桥梁安全问题是公路桥梁施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施工经验和勘察,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加固桥梁的方法,将其应用到公路桥梁施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公路桥梁结构的稳定性,还能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因此,本文重点分析预应力加固技术,为后期公路桥梁施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预应力加固技术概述
        1.1预应力加固技术简介
        通过分析以往公路桥梁施工实际情况可知,现阶段公路桥梁施工中较为常用的加固方法主要由以下几种构成:桥面补强层加固法、增大截面与配筋加固法、增加横向联系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斜截面抗剪加固法等。在实际应用中,以上加固技术都能够应用到公路桥梁中且各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却发现施工难度较大、局限性大,只有当施工条件满足加固技术需求的前提下,才能应用到公路桥梁施工,因此推广应用范围较小。随着预应力加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预应力加固法正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公路桥梁施工中且具有良好的施工效果和质量。通过实际分析可知,预应力加固法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施工环境,且对于施工条件没有过多的要求,可操作性高。预应力主要指的是后张无黏结预应力体系中的一种,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体现在建设桥梁结构过程中,其内部存在着受力和拉力形成受拉区,向受拉区内添加适量的预应力,能够为桥梁内部结构提供相反的受力,使其能够向着相反的方向进行弯曲,以此将桥梁自身结构重力转换为受力进行抵消,使其实现降低公路桥梁施工中活载应力的目的,进而提高公路桥梁的抗压性和承载力。
        1.2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特点
        与一般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不同,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明显的应用特点。体外加固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路桥工程中体外预应力钢筋的处理方式相对灵活,可以根据桥梁的工程的实际情况对钢筋进行适当处理,可以不用更换在桥梁箱体内的钢筋,也可以对钢筋进行适当处理,使其变成能够更换的体外钢筋。这种钢筋处理方式有利于施工人员开展维修作业以及加固作业,能够在很大限度上提高施工效率。其次,在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应用过程中,在对旧桥进行加固处理时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因为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公路桥梁架构的要求相对较小,施工也相对简便,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程度比较小。最后,在对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在路桥工程施工时产生的摩擦阻力比较小,能够提高预应力钢筋的综合利用效率。因此,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过程中,在路桥施工过程中对体外预应力加工技术进行充分应用,能够对施工过程进行合理控制,能够在很大限度上提高路桥工程加固作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2桥梁工程常见体外预应力加固措施
        2.1采用粗钢筋加固法
        在桥下净空条件足够良好的基础上,可将预应力拉杆设置于桥梁下方,即采用的是粗钢筋体系达到修复桥梁的效果。在实际施工中,工程人员需精确寻找到自梁端开始的第二道横隔板,将粗钢筋锚固于该结构上,提升支撑点所处位置的合理性,合理调节拉杆的拉力,在上述基础上提升承载力。实际张拉过程中,以横向收紧张拉法较为可行,工程人员可将粗钢筋视为拉杆材料,通过分层的方式设置在梁肋底面两侧区域(应与梁端保持较近距离),要求粗钢筋达到略微向上弯曲的状态,随后通过焊接方式实现与梁段锚固板的稳定连接。

关于粗钢筋的弯曲,需要得到短钢筋的支持,可起到支撑作用,并基于特定间距在纵向上增设撑棍与缩紧螺栓,随后使用收紧器进一步处理,要求拉杆达到横向收紧状态,在此影响下拉杆受力,梁体随之形成预压应力。
        2.2上锚固定
        上锚固定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确定固定点的位置,根据固定点的位置来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如果上锚固定点的位置定位在桥梁顶端时,在施工过程中就必须要考虑桥梁斜筋要从固定点的位置穿出,为后期上锚的固定提供合理的施工条件。在实际施工中,要先将桥面铺装层和混凝土保护层进行清理,让其内部存在的钢筋结构直接暴露出来,然后对锚固垫板处的混凝土层次进行二次清除处理,保证上锚固定点结构的整洁性。由于要对桥梁进行打孔操作,要先测量桥梁口位置,然后确定斜孔的偏移角度,并在钻孔处设置与之匹配的凿孔架装置,并将其支撑杆放置到斜孔架内,提高钻孔中心准确度,然后再开始施工,为后期钻孔操作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当上锚固孔凿结束之后,要在对桥梁顶端的平面进行清理,将外部存在的混凝土层次清除掉,然后再将混凝土残渣运送到外部,确保桥梁顶端的整洁度达到施工标准后,要在其表面涂抹环氧胶液,保证锚垫板上表面与桥梁表面保持同一水平面上,便于后期施工。
        2.3遵守相关制度
        外部预应力加固技术的应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施工团队内部的组成特点遵守一系列规章制度。例如在放样点位的位置确定工作中,监理应该保证滑板垫块位置和放样定位的质量保持相当程度一致,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可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事先利用锚固定点位的投影去确定中心位置,或者可以对于下面侧方位的面积进行标记,将滑块垫板的平面图像勾画出来,再去测量垂直距离。整个工作环节需要更加重视的一个问题在于桥梁顶端以及中心腹部中的钢筋位置以及质量进行加强管理,对于中心位置钢筋的摆放应该适当调整铺设位置,尽量避开受力点。
        3预应力的问题在实际路桥施工中的未来展望
        从路桥工程中预应力技术应用的总体趋势来看,其技术起步较晚,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其技术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即使如此,依旧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应用缺陷,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扩宽预应力技术的应用空间。要实现预应力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关工程单位需要从预应力材料的发展方面着手,保持预应力材料的多样性,提高材料性能,使得预应力材料能够具备高强度、轻质量、坚韧耐久特性。在国外,美国一些发达国家使用了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材料的耐久性方面,在工程实践中,有效实现了对灌浆管道、锚具费用的管理,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在预应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中,需要加强对计算机先进技术的应用,也避免预应力技术应用中人为因素的干扰。
        结束语
        桥梁加固工程在延长桥梁使用寿命、满足交通运输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确保有效提升桥梁加固质量,务必要结合桥梁病害类型进行加固技术的合理选取与工艺把关,并围绕施工材料管理、施工团队培训、新设备与新技术的应用、施工监理等层面提高质量控制力度,进一步实现节约成本、提升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程晋伟,张德智,周东威.路桥加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探讨[J].城市住宅,2019,26(12):205-206.
        [2]陈大忠.桩基加固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运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1):100-101.
        [3]李忠明.路桥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的工程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27):217.
        [4]李乐,柴治涛.路桥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研究[J].居舍,2018(23):63.
        [5]张娜,苏晓琳,曹芬.浅论路桥施工技术[J].居舍,2018(19):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