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 511400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维修设备被投入到工业化经济建设和生产中。作为建筑施工产业必要的成本投资,工程机械设备的购置、租用占用了其重要的施工成本。结合设备使用全生命周期来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维修一方面占用了施工经济成本,另一方面也延误了施工工期。建议施工单位加强维修管理,采用先进的维修技术,科学的维修组织和制度建设方式,提升工程维修技术,体现工程建设的经济性和高效率特征。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维修;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机械设备也在不断被研发、投产使用。在实际的工程施工环境中,建筑工程机械设备应用有周期性的特征,无法避免设备维修过程。为了提升工程施工进度,减少工程机械维修对工程成本和事件的影响,施工单位应当正视机械维修问题,并采用有效措施减少对经济、工期、安全影响。
1.分析建筑企业工程设备维修存在的问题
1.1没有建立针对化的检修制度和维修管理措施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大多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在施工经济建设方面强低调地成本,高收入。实际上,过于强调投资和支出比例,是缺乏经济化管理的表现,这一点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方面较为突出。由于经济影响,中小型施工企业多采用租赁的方式来减少工程机械成本,且很多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者都认为工程机械是一种消耗品,租赁机械后,认为出租方负全部责任,没有对工程机械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更没有建立科学的施工组织计划,导致机械设备在频繁、高负载的施工环境下容易出现机械应用故障,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工程人生意外事故,威胁了企业色生产成本,直接拉低了工程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价值。
1.2维修零部件供应不担当
在现代化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工程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大中型的工程机械设备有力地减少了人力资源成本,提升了工程建设进度,保证了每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稳定、安全运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型号的工程机械设备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应用价值。若工程机械设备发生了故障或者是损坏问题,都会对施工作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工程机械设备的应用环境特殊,其对零部件适配性要严格要求,但在实际的工程建设施工中,工程机械零件运输过程中可能对零部件造成积压或者损坏,组装人员可能没有意识到其质量损坏直接将可疑零部件安装在设备上,后期应用风险也随之增加;其次,施工现场出现了机械设备问题,若在工期紧张的环境下,采购人员也可购置通用非专业的零部件,这种成本低廉的零部件,也会导致维修不当,后期使用风险剧增,甚至增加了工程机械维修的直接经济负担。
1.3维修人员对机械设备结构和原理了解不当
在现实的工程机械维修管理中,很多维修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待考究。在施工企业中,很多维修人员缺乏专业的教育培训机制,或对施工现场应用环境不足,往往在缺乏调研分析的情况下,就对一些工程机械故障下定义分析。缺乏详细的调研和分析,盲目推断故障的部位,也让很多专业能力不过硬的人员错下定论,这种非理性、武断的处理方式,不仅让工程机械问题得到合理解决,也会增加使用风险。此外,也浪费了一定维修判断时间,拖滞了工程建设的进度,为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影响。
2.对于加强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的措施建议
2.1提升维修人员的专业能力
建议施工企业加强内部机械维修团队的专业性,按照施工需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制定严格的人才聘用要求,通过制定管理标准,强调运行流程,提升维修人员的专业能力,并加强工程机械内部结构、组成、常见运行问题的考核,确保招聘到有能力,有想法,有实干精神的施工企业人员。
其次,加强维修人员的培训力度,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改革传统的教育培训思想和方式。建议加强机械维修基础知识和技术创新的讲解。例如,采用定期的专业培训方式,要求新入职以及能力不足的工作人员学习机械设备的内部原理、构造特征、常见故障、维修安全措施等,以此来刷新维修人员的知识认知,提升其基础维修能力。与此同时,在引入新型机械设备时候,建议采取公开课的方式,让员工了解设备的维修特点和应用特征,提升其专业技术能力。
2.2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
施工企业应当紧抓生产建设,强调安全责任管理,提升工程机械检修维护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建议施工单位建立专业的工程机械维修责任制度,将对应的管理要求按照任务需求分配到维修小组中去。可采用阶梯型的管理方式,形成管理团队,检修团队,检修小组的分级管理制度,并采用责任制度的手段来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最终提升工程建设维修管理的有效性。
2.3建立零部件储存库
很多施工企业缺乏远见,仅仅在设备发生问题时候才想到维修。为了预防设备安装和后期使用中的高价维修、组装费用,建施工企业建立设备零件储存库。一方面可以减少临时采购的时间,减少坐地起价的风险,也能实现高效维修;另一方面,采购定量零部件可以预防组装时候出现问题,减少资金浪费。建议施工单位因地制宜,建立零件后备储存库,以保证工程机械设备及时维修,预防其出现问题,提升维修管理质量。
2.3建立专业的机械维修合作服务机制
为了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规范化进行,应当组建统一的区域性的工程机械服务维修点工程机械生产厂家还得应当保证维修点能够掌握最新产品的维修保养能力,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可靠且可行的工程机械维修零件,保证工程机械的维修质量。同时相关生产厂家还得应当建立相关维修服务网点这样不仅能够使建筑施工单位不再为工程机械的维修问题而烦恼还能协调工程机械市场的发展,工程机械维修市场还应该尝试构建现代维修服务市场模式联合众多的区域性的工程机械服务维修点,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工程机械生产、使用企业的资金、人力、技术优势联合起来,同时结合中小型工程机械维修企业数量、分布的优势,形成包含多种形式的工程机械服务维修企业集团满足工程机械维修的各种要求。此外,基于上述原因,从经济角度考虑,施工企业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应用场合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以得到相应的设备工作可靠度。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工程机械建设维修建设不断发展,我国施工企业加强了工程机械维修管理工作。针对现存的机械设备管理不当以及培养力度不足的问题,建议相关单位组建一批专业过硬的人才团队,不断提升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质量,进而为建筑工程企业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贾明越.浅析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维修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6(06):80.
[2]蔡秀金.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维修中的常见问题[J].江西建材,2014(13):287.
[3]张新智.目前我国机械维修行业现状及对策探究[J].装备制造,2014(S2):16+25.
[4]方创成.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维修中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2003(09):129.
[5]赵丕彪,方创成.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维修中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机械,1998(08):33-34.
[6]施忠健.分析工程机械维修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风,2017(21):120.
[7]相云霞.谈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J].山西建筑,2018,44(02):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