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4090219901106XXXX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相关建筑工程活动也越来越频繁。但由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不完善,部分施工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又缺乏专业能力,使得我国目前建筑工程存在很大的威胁,不仅影响各种建筑的质量,还造成资源的浪费。本文分析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质量管理策略,通过管理手段的优化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质量影响因素;质量控制策略
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和保证,在施工建筑前,要进行施工现场实地勘测,实施勘测的技术人员要严格操作保证所有数据的准确性,勘测完成后安排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审核,防止出现不合理的数据,确认数据无误后进行建筑规划设计;技术人员要充分考虑各项影响因素细致规划施工过程,包括建筑面积、施工高度、所选建筑材料等,并通过必要的图纸测绘出工程图,然后交由其他工程师进行审核,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改,确定施工方案后进行施工;要有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人员、物料等进行控制,完成施工后还要再次进行质量审核,确保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可靠。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1.建筑施工人员的影响
施工人员是进行建筑施工的主体,很多时候由于施工人员的疏忽或是专业能力不够造成房屋质量受到恶劣影响。很多施工人员可能存在自身能力水平不足的问题,缺乏相应的技术培训,无法熟练掌握建筑工程的相关施工技术要求,即使能够运用基础施工技术,也很难对有特殊要求的建筑进行完善化处理。另外,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人员可能会缺乏质量管理意识,缺乏相应的手段进行现场全面管理,就无法保障现场施工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2.建筑设备的影响
实际施工中往往会由现场设备引发建筑质量问题,首先,多数施工单位缺乏现场设备的规划意识,设备的安置可能会影响施工过程,甚至是占用建筑物的规划区域;其次,质量管理部门没有对现场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审核,确保现场施工设备是从质量可靠的供应商那里采购而来,部门购置回来的设备甚至不能满足建筑工程的需求,质量检测部门也没有对现场设备进行性能测试,使得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最后,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也会影响建筑施工质量,完善的设备维护管理工作除了要制定合理的周期定时要求进行设备维护外,还要规定设备维护的状况,具体包括设备清洁和设备的完整性等,确保设备不会因为长时间的使用而发生故障。
3、建筑所需物料的影响
物料指的是建筑所用的施工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骨架、填充水泥等。首先,这些物料的本身质量会影响整体建筑的性能,部门建筑单位进行物料采购时只追求压缩经济成本,从质量没有保证的供应商那里采购建筑物料,并没有在施工前进行物料质量检测,以至于物料质量缺乏可靠性和安全性。其次,现场物料进入现场作业区应进行区域规划,防止材料相互混乱发生性质改变甚至给施工人员造成安全威胁,如果不注意做好物料防止规划就可能会引起物料损坏。
4、施工现场环境的影响
建筑施工项目的实施通常要先进行选址规划,不同地区施工环境有所差异,包括水文环境、地质条件和人文环境等,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受环境影响而增加施工难度。例如土质疏松的地区进行建筑施工时,地基不易压实,强行施工会使建筑发生松散的状况,气候炎热地区进行建筑施工时,混凝土配制铺设过程水分流失严重,在铺设混凝土时难以形成一定的强度继而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除此之外,与人文环境、气候条件不符的建筑即使施工完成也面临拆除的威胁。
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政府监管力度不够
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政府的管理不到位。
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建筑工程任务主要由政府部门提出,并进行公开招标、竞标,最终承包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按照工程要求做好相应的规划和施工安排,这种责任承包制虽然减轻了政府部门的工作任务量,但却增加了工程质量问题的风险,拿到工程竞标书的施工单位负责工程规划、购置材料、施工等所有工作。
2、施工单位缺乏妥善管理
施工单位负责建筑工程任务的设计规划、建筑材料置办、工程实施等多项主要工作,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基础质量,但多数施工单位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管理问题,缺乏对现场施工过程的妥善管理。首先,施工过程中所需的监管制度不够完善,例如缺乏工程质量标准,缺乏施工人员岗位职责要求,缺乏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对应解决措施,或是缺乏对工程质量问题责任人的奖惩条例等,这些不完善的监管制度只会使施工人员越来越消极怠工,不重视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其次,缺乏具体的施工过程质量问题防范措施,质量问题防范措施的确定使工程质量问题无法得到掩盖,从而必须通过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质量问题进一步延伸。
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1、政府部门推进质量监管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不容忽视,而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首要关键点就是政府部门推进质量监管。一方面应该对现行法规中对工程承包单位和最终工程质量做出明确规定,严格控制施工单位的工程规划、物料置办、以及工程实施和质量审核过程,必要时对施工团队进行资历审核,通过一系列法规提升对施工单位的监管约束力;另一方面要对工程承包单位进行综合评定,坚决杜绝违法乱纪的施工单位参与工程任务的竞标,使全社会重视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严重性。
2、管理体制的完善
完善的施工管理体制既包括基于国家建筑工程管理要求的条款,也包括施工单位基于自身发展所制定出来的细化条例,因此建立管理体制时,施工单位一定要明确政府管理部门的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并作为依据去要求本企业的施工设备、材料和人员等。除此之外,管理体制应该具象化,即尽可能对各方面细节做出规定,例如所有施工人员包括实地勘测人员、工程规划人员、质量审核人员等提出各个岗位的工作要求,细化岗位职责,从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质量问题。
3、重视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完善的管理机制需要付诸于实践,才能发挥良好作用,因此施工单位不仅需要完善管理机制,更需要重视并落实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第一,要对建筑工程包含的基础设备、基础建筑材料等进行把控,从购置、保存、发放、使用等方面进行管理,确保设备和物料保持正常的性能。第二,要设置技术指导部门或小组,负责对施工过程进行技术指导,提升施工技术力量。第三,要设置现场督查小组,严格进行施工排查,严禁滥用物料、偷工减料等引起建筑质量问题。
4、不断强化施工人员能力
施工人员的能力不仅代表了整个施工单位的能力,也与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关联,因此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最重要条件是不断强化施工人员能力,除了要对施工人员定期进行资质考核外,还要经常对其进行技术培训,必要时进行实践指导,鼓励施工人员虚心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并做到学以致用,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实际工程建设中,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建筑质量。
五、结束语
改革开放后,建筑工程逐渐成为我国现代化城市改造的基本任务,更是推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所以其质量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乃至每个人的重视,政府管理部门更需要从法制的层面来规范建筑行业,以不断完善建筑工程相关法规和质量标准,而施工单位更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竞争力,重视工程承包任务实施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基础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的相关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9):182-183.
[2]韩硕.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控制要点探析[J].中国标准化,2017(10):77-78.
[3]杜颖,胡苏.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3):332-33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