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联合小梁切除术以及Phaco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共计60例,按照对其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30例患者为参照组,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的30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眼压、视力以及散光度均明显好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有着更为显著的效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降低患者的眼压,还可以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并发症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属于一种眼科的高发病,将会导致患者出现致盲的严重后果,针对该疾病通常是采用手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然而,常规的手术治疗方式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创伤,还很容易在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导致患者极易发生疾病复发的问题,不利于患者预后。而随着现代微创手术的不断完善,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成为了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手段,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但是,仅仅通过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对患者治疗,并不能完全的起到根治的作用,还需要联合其他的术式,才能够使患者恢复健康[1]。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分析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联合小梁切除术以及Phaco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共计60例,按照对其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30例患者为参照组,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的30例患者为研究组。参照组患者中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区间为46到76岁,平均年龄为61.3(s=8.0)岁;研究组组患者中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区间为47到75岁,平均年龄为60.9(s=8.2)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做对比实验。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具体流程为:首先,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患者稳定眼压,并对患者开展常规检查,确认患者符合手术要求。帮助患者调整到正确的卧位,并对患者进行麻醉。在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沿着其眼部上方角膜缘处将球结膜剪开,将其穹隆部位作为基底。然后,在患者距离角膜边缘3毫米处,做一个梯形巩膜瓣,面积要控制在12平方毫米,再在患者的颞上角膜缘11点方向出做出切口,将粘弹剂注入其中,将患者的晶状体核利用超声乳化吸出后,就可以置入软性人工晶状体,这时就可以彻底清除粘弹剂[2]。在这个基础上,对参照组患者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研究组患者则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主要内容为:首先,对患者的巩膜瓣以及结膜瓣进行简短缝合,然后将吸出患者前房内的透明质酸钠,再将2.5毫克的地塞米松注射到患者的结膜下,完成手术,对患者的患眼进行妥善包扎[3]。
1.3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三个月后,检查患者的眼压、视力以散光度,确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晶状体后囊破裂、瞳孔轻度移动)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开展分析,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表明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情如表1所示。
.png)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眼压、视力以散光度
研究组患者的眼压为(14.2±2.2)mmHg、术后三个月的视力为(0.81±0.15)度、散光度为(65.3±5.2)度,参照组患者的眼压为(14.2±2.2)mmHg、视力为(0.81±0.19)度、散光度为(70.5±4.3)度。研究组患者的眼压、视力以及散光度均明显好于参照组患者,(P<0.05)。
3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和白内障都是会导致患者出现失明后果的眼部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涨的态势。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晶状体体积也会逐渐的增大,这就会使其前后径的长度不断提升,致使患者的虹膜隔以及晶状体出现前移的问题,这就会对患者的瞳孔造成组织,最终患者将会出现眼压升高以及前房变浅等问题[4]。如果没有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将会发生短期失明的症状,将会极大的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5]。
针对该疾病,如果药物治疗不能发挥作用,通常都会采用小梁切除术对患者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眼压,并且可以避免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然而缺乏无法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视力,甚至还会造成患者白内障的症状加重,这就会极大的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6]。而超声乳化作为现如今在临床上治疗白内障最为有效的方式,能够吸出患者的晶体核粉碎,然后将黏弹物质注入,并将人工晶体置入,再将黏弹物质抽出,所以不需要将切口缝合,可以采用电凝器进行烧灼处理,这样就能够很好的降低患者小梁网房水排出阻力,患者的眼压也会随之下降。同时,该术式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还不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预后效果十分理想[7]。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眼压、视力以及散光度均明显好于参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好,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降低患者的眼压,还可以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贺新, 刘宁. 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视力眼压散光度及并发症的影响[J]. 河北医学, 2019, 25(3).
[2]张新丽. 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伴白内障的近期效果[J].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 40(12):919-922.
[3] 桂君民, 艾玲. 白内障超乳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 35(9):921-923.
[4]帕尔扎提·吐尔地[1] 吕小川[2]. Phaco或ECCE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对照研究[J].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7, 23(9):822-822.
[5]赵鸣, 丁洁, 彭建军,等.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15(3):283-285.
[6]潘英芬, PanYingfen. 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J]. 中国基层医药, 2017, 20(14):2102-2104.
[7]王晓霞, 赵燕华.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7,22(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