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电厂的渗滤液处理 张辉

发表时间:2020/6/1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5期   作者:张辉
[导读] 摘要:随着节能减排在我国城市发展中落实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到了在实际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渗滤液的处置,在以往研究过程中,很多研究者都针对垃圾焚烧厂中渗滤液的处理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性探究了处理垃圾焚烧渗滤液处理方法,以期通过这一处理模式的应用最大程度上减少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水分。
        青岛西海岸康恒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400
        摘要:随着节能减排在我国城市发展中落实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到了在实际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渗滤液的处置,在以往研究过程中,很多研究者都针对垃圾焚烧厂中渗滤液的处理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性探究了处理垃圾焚烧渗滤液处理方法,以期通过这一处理模式的应用最大程度上减少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水分。与此同时,随着近几年垃圾焚烧电厂建设的推进,垃圾焚烧电厂的渗滤液也愈发的受到重视,由此,本文拟通过这一电厂工作中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特点进行研究,针对性研究相应的处理举措,希望能够对后续渗滤液的处理作出帮助。
        关键词:垃圾焚烧;渗滤液;处理
        一、垃圾焚烧电厂渗滤液
        垃圾渗滤液也称为渗沥液,是指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压实、发酵等物理、生物及化学作用,同时在降水和其他外部来水的渗流作用下产生的废水。由于我国生活垃圾普遍含水率很高,导致我国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较大,即便在焚烧厂也会产生相当量的渗滤液。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及今年的“回头看”揭露了很多地方存在处理设施不完备、不能正常运行或不运行,渗滤液普遍大量积存等严重的渗滤液处理问题,违规偷排管网或环境事件频繁发生,存在巨大的环境污染风险与安全隐患。
        二、垃圾焚烧渗滤液处理的主要问题
        1、渗滤液里面的难降解有机物进入污水处理厂,其实就是“稀释+转移”的过程,在中央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断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的背景下,在倡导“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阶段,这样改变标准是否合宜。
        2、渗滤液的污染物对污水处理厂的不利影响客观存在,尤其是腐植酸类物质对紫外消毒的严重干扰,在美国已经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排放标准不断趋严的情况下,渗滤液的引入会给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行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必须考虑渗滤液所含污染物或盐分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及下游水体质量的不利影响。
        3、即便允许向市政污水厂排放,也要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的相关要求,但是渗滤液经过生化处理后很难达到该标准规定的限值,也就意味着还需要膜或其它后续工艺做进一步的处理,流程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简化。
        4、运行管理不到位,人员运行经验不足、素质不高。在实际项目中,很多渗滤液处理设施所配备的管理人员不具有专业背景,专业知识匮乏,应对问题无从下手,现场管理混乱。一些处理设施的生化段虽然勉强运转,但几乎不具备任何实质处理功能。
        三、垃圾焚烧电厂渗滤液处理工艺
        根据垃圾焚烧电厂渗滤液的实际处理情况来看,如果想要实现预期的渗滤液处理目标,就需要将垃圾池中的渗滤液由池底管网汇集到调节池后通过提升泵送到后续的预处理、厌氧、好氧及深度处理等综合处理系统中进行处置,从而使处理后渗滤液清液达到排放要求。这一综合处理系统至少应囊括预处理系统、厌氧处理系统、好氧处理系统以及深度处理系统这四个主要环节,才能够在本质上实现对渗滤液处理的目标:
        1、预处理系统。预处理阶段是针对渗滤液处理的初期阶段,处理者们可以采取通过加药系统投加碱性物质调节渗滤液的酸碱度,在沉淀池中加以沉淀及去除大量的悬浮物质,沉淀物及悬浮物质通过污泥泵进入污泥浓缩池,离心机或板块压滤脱水后泥饼掺入垃圾焚烧。液相部分通过调节池出水用泵送至厌氧反应器,从而实现对渗滤液的初期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就这一环节,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投放含氯化铁聚合物的药物针对预处理液体中的悬浊物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初期的处理目标。
        2、厌氧处理系统。

在渗滤液经过预处理后,往往需要通过提升泵送至到厌氧池中进行第一道的生化处理,比如,就这一阶段可以根据实际处理的需求选择技术相对更加成熟的上流式污泥床-过滤器(UBF)技术,通过这一技术的应用将污水吸入反应装置的底部,并在厌氧的状态下将污水和泥浆充分的进行分离,并在分离的过程中实现对其中存在的大分子有机物质进行吸附或者分解,进而实现COD大幅度降解,或者水解酸化成易降解的小分子态有机物,产生的沼气回到垃圾池负压仓用于焚烧炉助燃、沉淀污泥也送回到污泥浓缩池进行脱水处理。
        3、好氧处理系统。在经过厌氧处理之后,针对已经经过了两道工序处理的渗滤液进行好氧处理系统,也是实际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环节之一,通常情况下,在好氧处理系统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对渗滤液中大部分有机物的处理目标,为后续生物膜的处理打下基础。例如,在这环节可以应用二级A/O及外置式超滤系统的方式实现预期的好氧处理效果,其中关键核心是好氧处理的膜生化系统,运维及时到位可达到低成本处理的目标。
        4、深度处理系统。在经过了上述三个阶段的渗滤液处理,大部分的BOD、氨氮、总氮、重金属、悬浮物等已经大大的降低,但是COD、钠镁离子等仍然超标,在上述基础上,如果想要实现预期渗滤液处理的目标,并且实现COD数值每毫升小于500毫克,BOD数值每毫升小于300毫克的三级排放的要求,就需要在好氧处理后增加深度处理的纳滤(NF)、软化、及反渗透(RO)系统,去除超滤出水的大部分易结垢离子,截留无机盐和可溶性有机物等,从而达到净化脱盐和清水重新利用的目的。
        四、加强垃圾焚烧渗滤液的处理措施
        渗滤液是否达标排放已经成为事关垃圾处理场/厂安全和无害化运行的关键要素,而垃圾处理更事关民生福祉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引起有关各方重视,确保渗滤液得到妥善处理。
        1、加强管理与监督,明确渗滤液的高污染风险属性和处理要求,牢固树立“遵标守法”的意识。加强渗滤液源头减量,一方面要推进垃圾源头分类分质,减少入场高含水率组分;另一方面要强化填埋场雨污分流。秉着“避免污染转移或稀释”、“不以降标方式实现达标”的原则,应在广泛充分的调研和系统科学的论证基础上,审慎推动重新允许渗滤液进入城镇污水厂合并处理。考虑到我国各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应在综合考虑区域环境容量、经济发展水平、渗滤液特性及变化趋势、污水厂处理能力、污水厂排放水体敏感性等因素的基础上,探讨渗滤液按区域分级管理策略。
        2、督促有关负责单位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垃圾处理及渗滤液处理的基本资金投入,确保配套污染控制措施的顺利建设与稳定运行。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基于全生命周期分析科学筛选渗滤液处理的技术路线并优化标准,鼓励分质回收或处理、非膜法等新型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开发与示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成果的推广应用。
        3、加强基层人员职业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项目运行、管理水平,推进第三方治理。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等专业组织力量,在行业内树立标杆企业和标杆项目,促进同行交流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垃圾焚烧电厂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垃圾处理研究者们重视到了这一垃圾焚烧过程中渗滤液的处理,由此,通过对渗滤液处理的研究,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实际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对于渗滤液处理的课题需要不断改善工艺,提高设备性能以及开发更经济可靠的技术。
        参考文献
        [1]王启航.垃圾焚烧电厂渗滤液处理站MBR系统快速启动工程实例[J].广东化工,2019(13):243-245.
        [2]刘卫斌.芬顿组合工艺处理垃圾焚烧电厂渗滤液处理厂反渗透浓缩液的中试研究[J].广东化工,2018(27):205-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