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62220119900401XXXX 甘肃省张掖市 734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道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经常性会遇到软弱地基的问题,如果没有进行有效处理,还会直接影响道路的整体施工质量以及后期使用效果。需要事先做好了软弱地基的处理工作,提升地基的强度以及整体施工质量,文章主要就道路软弱地基的处理方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软弱地基;道路;处理方式
引言
软土地基处理的质量将会对整个路基基础的承载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在进行道路桥梁路基处理过程当中,必须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公路所展现出的具体性质,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分析,要充分考虑技术在方式方法上存在的不足与优点,以此对工程施工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各种地基处理手段的不断应用以及有效的推广,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整体行业的发展。
1软弱地基概述
根据我国颁布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7.1.1的规定,软弱地基主要是指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它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这些土层构成的软弱地基,具有较多的天然含水量,因此,承载能力极低,在荷载的作用下,极易产生滑动或者是固结沉降。根据软弱地基土层沉积环境进行区分,可以将其划分成四种类型:河滩沉积、沼泽沉积、滨海沉积与湖泊沉积。
2软土地基施工容易产生的危害
根据行业在软土地质条件下进行公路建设的实际经验,研究将软土地基容易产生的危害划分为:一是,软土地基导致的沉降危害,受到软土地质区域面积大小、沉积厚度、种类不同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软度地基上进行的道路工程施工会存在路面沉降的风险,其主要原因是土壤中含水量过大,力学结构复杂、面层构成多样,在施工和修建中因地下水体流失和土壤层固结不连续而产生整个路面或部分路基的超范围沉降威胁,影响道路与交通长远运行和长期发展。二是,软土地基导致的路面工程结构破坏,软土地基表现出的不连续、含水量过高等特点造成了其结构的不稳定和力学上的不连续问题,最终在公路路基和路面上表现出断裂、凹陷等现象,形成对整个道路工程结构上的破坏,既延误了道路建设的时间也构成了道路病害的隐患。三是,软土地基对道路施工造成的影响,软土地基的存在势必给道路施工的技术、管理带来复杂性提升和难度提高的问题,如果存在技术运用不合理、材料配比失当、处理方式不科学则会导致后续道路施工中出现开裂、下沉等风险,极大地提升了道路工程的建设经济与时间成本,还会延误道路建设施工的工期。
3影响软弱地基处理的几点因素
3.1地基状况
地基状况包含土质情况以及土层情况两部分的内容,在软弱地基经过了扰动之后,其强度也会出现一定降低,土质会随之发生变化,对于后续的工程施工也就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对软弱地基造成的扰动情况,还要在结合设计要求基础上进行处理方法的合理选择。对于一些比较浅的软弱层,需要做好土层表面的处理工作,并通过针对性措施来进行地基状况的合理控制。
3.2发生沉降的现象
由于路面当中的软弱地基在进行施工之前没有进行有效的凝固和处理,所以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路面会受到一定的压力,由于软弱,地基承载能力较差,所以有可能出现不断下沉的现象,在底部有可能出现淤泥堵塞的现象。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处理方式,还可能对底部土体整体能力造成破坏,导致整个路面大面积的下沉,从而使得路面的基本使用功能完全丧失,同时路面以及路基也会不同程度的受到一定的损坏。
3.3软土的流变性较强
软土公路地基在经受长时间车辆的承载压力和自身的不固定性极容易出现改变公路形状,甚至会连累公路地基、公路堤坝、公路基础设施等一起随软土地基发生位置偏移现象,如果市政道理工程在施工过程在中不能及时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发生地基滑动偏移、坍塌、沉降等现象,在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导致整条公路线无法正常使用,整体路面全部遭受到迫害,严重影响城市运输需求。
4道路软弱地基的几种常见处理方式
4.1换土法
换土法作为一种传统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该施工方法需要先挖出一定深度的土层,随后通过砂石等材料进行分层压实处理,促进地基的强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满足道路工程施工的具体需求。但是在该软弱地基处理方法中,需要保障填充材料的性能稳定性。对于一些厚度不大的软弱层还有着非常好的应用效果。在采用换土法进行软弱地基处理时,需要先挖掉软弱土层,随后填充砂或者砂砾等材料,进行夯实处理,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4.2碎石加固的的方式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采取水冲或震捣的方式使得地基当中形成一定孔,然后再将各种碎石机压在孔中,这样就可以形成大范围的密实桩体,而这种桩体是由碎石土以及其他的混合物组成的一种复合性土层。这种土层将会表现出更好的持久性,能够提高地基整体的承载力,更好的避免了变形等其他问题的出现。
4.3强夯压实技术
关于强夯压实技术现阶段存在两种说法:其一,就是利用夯锤重力作用在高空落体时完成动能向转化为机械能的力量,将能量直接冲击软土地基,经过反复锤炼起到改变土壤结构的目的,减少表土层土壤间的孔洞缝隙,让土壤能更加紧密、坚实,将低了软弱地基压缩性高的特点,保证了公路建设的施工质量。其二,仍旧是软土在重锤夯击作用下改变软土的土壤结构,在重锤下落的中心位置会形成以点为中心的圆形裂隙,经过对圆形裂隙的加以利用使之变成渗透能力强的排水结构,将表土层积水进行快速下沉最终被岩石层所吸收,加速软土的缺水的自身凝结速度。
4.4浆液灌注法
浆液灌注法通常也被称为浆液注浆灌注加固法,是目前我国在道路桥梁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弱软地基处理的方法,这种处理工艺相对而言十分简单,操作简易且十分灵活,可根据软弱地基的土质情况灵活选择加固处理的深度。而且,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所占用的空间位置较小,不会影响到其它部位的施工。同时,这种施工处理手段施工的工期较短,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因为这种加固方法是原位加固法,在实际施工中,根据现场土质情况,科学设计浆液成分比例,现场拌制好以后将其注入到专门的压力装置当中,对其施加压力后就可以通过注浆管将其灌注到弱软地基的孔隙当中,灌注完毕后,灌入的浆液会在软土中凝固或胶结,这样就会有效减少软土颗粒之间的间隙,从而极大提高软弱地基密实的程度,提高其强度和承载力,减少沉降现象的发生。目前,在软弱地基处理中使用的浆液主要由两大类组成,分别是水泥浆液与化学浆液。在实际运用中,如果选用水泥浆液应选用标号大于40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且只能用于缝隙较大的杂填土加固中;而化学浆液则需根据现场试验的结果科学选择化学试剂。
结语
综上所述,道路建设施工不断而全面地应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将会是常见的现象,道路施工队伍必须要掌握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体系结构和实质,针对不同的软土地基和不良地质条件找出针对性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的方法和策略,进而确保公路路基稳定性与安全性,提升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的效率性和连续性。
参考文献
[1]金泰斌.道路桥梁施工中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3):1894.
[2]宋晓光.我国道路桥梁建筑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研究[J].四川水泥,2019(11):77.
[3]曾喜红.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方面的探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8):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