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公路公路局乐东公路分局 海南省海口市 570100
摘要:公路运输作为我国主要的运输方式,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提升人们出行幸福感。公路养护不仅保障了公路通畅,也能有效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其中预防性养护作为一种“补小洞”的养护方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交通效益和路面性能效益。本文介绍了公路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较详细地总结了预防性养护面临的问题,以期为公路养护事业理论研究发展做出一番贡献。
关键词:公路;预防性养护;提升策略
一、公路预防性养护施工的重要性
预防性公路养护是公路养护方式的一种,其养护策略是指在不影响公路自身承载力的基础上,对公路进行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维护,达到对公路路面使用安全性的增强及使用寿命的延长,这对于改进路面使用状况,预防和延缓公路路面出现病害的重要策略。传统公路养护方法是针对产生路年损坏的病害路段进行修补,这种养护方式不仅养护成本大,还会对公路的实际安全性能和运输能力有所影响。在此背景下,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得以研发,并迅速得到推广,此种方法虽然也需要一定的公路养护费用,但相对于传统的公路养护而言,其养护成本有了明显的降低。除此之外,预防性公路养护效果也比传统公路养护的效果要好,因此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一经研发就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公路都采用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该技术应用不仅减少了路面病害的出现,提高了公路使用寿命,更降低了公路养护成本,这对于为我国公路养护事业来说是具有巨大现实意义的。
二、公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公路施工的设计工作,是我国市政行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理念也得到了更新,与此同时,对公路外观设计上的要求,也出现了变化。更加注重公路设计的审美体验。同时也要求公路设计时,应该充分和周围的环境状况结合。因此,从这些要求出发,我们对公路设计进行创新理念研究,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和水平,优化周围环境,更能够展示一个城市的良好形象。但是,在这其中,也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
1、设计理念陈旧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公路设计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升级,促进了施工效率的提升,使得我国公路施工行业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遗憾的是,在施工过程中所运用的设计理念比较陈旧,没有随着技术的升级而得到创新。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能相适应。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充分和周围的环境状况进行结合,也就是环保观念的缺乏。并且在进行设计时,也没有考虑如何通过多种手段来提升工程质量。
2、确定养护时机
如何确定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研究一直是本行业的难点、热点,只有确定了最佳时机才能实现预防性养护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养护干预过早则造成资金浪费,过晚又会使得路面损害严重,使预养护失去意义。
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RQI法与DI法,基于时间与路面状况的确定方法,排序法,生命周期评估,决策树和效益费用评估等养护时机确定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分为2大类:路面状况触发法和最佳效益费用比法。路面状况触发法是指当收集的PCI、RQI、RDI、RSI、PSSI等路况指标低于设定的下限时触发预防性养护,此时为最佳时机。而最佳效益费用比法是指对不同时间采用的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案进行费用分析,效益最大费用最低的时间即为最佳养护时间。采用路面状况触发法所需的路况指标数据容易获取,方法简单易用。在考虑资金、优先养护权限的基础上,还可以灵活、合理安排不同工作的养护时间,如春天安排修剪绿化,夏天集中整治路面病害等,从而确保路面一直处于高性能状态。最佳效益费用比法虽然在逻辑上严密,但是存在计算量大、实操性较低的缺点。何本万[11]等人采用生命周期费用分析法,通过计算预防性养护的效果、预防性养护时机的费用,得到费用最小而养护效果最大的点即为最佳时机,但此过程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交通量的大小、费用组成等),并且计算繁杂。因此,路面状况触发法和最佳效益费用比法作为一种确定养护时机的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实际应用时应该灵活选择。
3、设计管理不到位
通常情况下,公路的寿命会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公路上,如果频繁有车辆出行,就会对其使用时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不能使用先进的技术,监管人员又无法跟进进行实时监管,更有一些缺乏责任心的工作人员甚至偷工减料,牟取私利,这就导致我国许多高速公路从建设到投入使用,前后不过十年,就已经出现严重损坏。此外,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了问题,相关部门不能够进行及时地检修和处理,对人们的出行和生活造成了极大地不便。
三、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1、针对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技术
路面最为常见的公路病害就是裂缝,其路表积水沿裂缝渗透至沥青路面表层以下后会逐渐腐蚀路面,甚至可能会造成路基的损坏。为了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有效的保护好路基,因此在公路出现裂缝的早期就需要及时修补。裂缝修复常采用的方法是灌缝方式,首先把加热之后的沥青沿裂缝进行浇注,使加热后的沥青沿裂缝充分接触,阻止路表水进一步渗透到路基,此种修复方式的是目前沥青路面细小裂缝修复最为常用的方式,主要是因为它的维护成本比较低、维护工序比较简单。如果路面出现松散、龟裂等病害,为了避免了传统清除旧沥青后重新修补存在的质量隐患,那么它的修复可以在确定路基未受损的情况下采用红外线养护修复设备对损坏的沥青路面进行就地加热修补,利用红外线加热这种修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了原有路面沥青混合料提高了修补速度,还可以节约成本。
2、裂缝处理预防性养护技术
裂缝主要出现在公路的路面,也是公路养护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公路裂缝的产生因素较为复杂,主要来源于车辆运行、施工缺陷、地质变化及材料特性等影响,当路面出现裂缝时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其裂缝将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步恶化,最终影响公路的运行质量,甚至诱发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为了更好地避免路面裂缝的产生,既要在产生裂缝的同时进行及时处理,更应该借助科学的预防性养护方式,使公路时刻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具体而言,公路裂缝的产生具有多种形式,而每一种裂缝及其处理技术也具有差异性,这就要求在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同因素,切实发挥预防性养护技术的针对性,提升养护的整体质量。比如,由于细骨料损失而产生的路面裂缝,就需要采取雾封层处理技术,而如果裂缝的面积过大,则需要采取灌缝处理技术,即将相应的填补材料浇灌到裂缝深处,以达到养护的良好效果。
3、路基养护
公路路基翻浆问题往往是因为土壤、温度和水分共同产生的问题,如果有办法保证道路路基上的干燥,增强道路的排水系统排水效率,使得翻浆发生条件缺少,那么就可以有效的防止公路翻浆问题的发生,另外如果排水系统不够完善,使得道路上的积水不能及时的排除,可以通过调整道路的路面坡度,把水排导在渗水性较强的路段。同时也可以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对因为气温对道路的损坏进行预防,对于这种情况,不同的公路可以通过实际情况布局盲沟,从盲沟实现避免路基进水,增强道路排水能力,减少路基中的积水,反之如果地基过低,我们可以采用渗水性较强的土去加高地基或者在适当的地段修建防水墙进行预防。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发挥预防性养护技术在公路养护管理中的作用,既需要养护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更需要良好的责任意识。勤查路况,勤保养路面,勤处治病害,提升公路养护与管理质量,确保预防性公路养护工作因地制宜的高效展开。与此同时,应引进并应用各种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此来实现公路养护效率提升,最大程度的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郭立永.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公路养护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8(13):76-77.
[2]王蓉玲.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9(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