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临床路径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过程质量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1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9年7期   作者:谭焜耀 张暘阳通讯作者
[导读] 探讨基于临床路径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过程质量研究。

谭焜耀   张暘阳通讯作者
荣昌区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 40246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路径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过程质量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9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基于临床路径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临床路径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可以对病情更加精准的确诊,减少治疗过程中的随意化,在社区获得性肺炎基于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加强标准化和控制质量,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路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过程;质量研究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院外即社区、家庭感染细菌导致的肺炎[1]。其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有胸痛等症状。临床路径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程序和模式,这种模式方法是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来促进,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来提高质量,避免失误,治疗过程中更加注重各专科间的协同性和时间性。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可以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移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操作技能中,从而获得自身能力上的提升,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和恢复。因此,本文采用对照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基于临床路径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过程质量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9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21-86)岁,平均(48.25±8.53)岁;病程(1-10年),平均(4.7±1.5)年。观察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22-81)岁,平均(37.54±6.31)岁;病程(1-8年),平均(3.6±1.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2];(2)能严格遵循医嘱完成有关工作。(3)意识清楚,能与医生进行沟通、交流。
       排除标准:(1)合并传染性疾病、重要脏器损伤或恶性肿瘤者;(2)合并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异常或伴有内分泌疾病者;(3)近1个月居其他药物治疗或入院资料不全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式。如定期测量血压、药物治疗,或者根据医嘱快速进行用药,密切观察患者情况,积极上报,减少危险发生的几率。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基于临床路径的方法。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根据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及治疗进展的临床路径表。具体内容如下:(1)诊疗措施: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并探讨处合理化的治疗措施。(2)化验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化验室检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并且评估具体的效果。(3)护理:在临床护理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大纲来制定计划和时间以及标准,快速有效的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以避免其他患者住院时再次发生的错误。(4)健康教育:通过临床路径使患者认识疾病的基本知识及了解,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用临床路径的方法来控制整个医疗成本并改进医疗质量。
   1.4观察指标
   (1)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治愈:检查显示恢复正常;显效:检查显示恢复较好;有效:检查显示有所恢复;无效:检查显示没有恢复。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路径是西方国家应用的医院模式,是指医疗健康机构针对特定疾病和手术由专业人士共同制定的标准化照顾计划,让患者从住院到出院都按照此模式接受治疗[3]。这样方式的优点是可以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护理质量,规范临床带教,并且提高带教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也收到了广大实习护士的认可,从而加深师生的交流和感情。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可以治愈的疾病,但仍有较高的病死率。需要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疾病严重程度、既往用药和药物敏感性情况综合分析评估,选择恰当的抗感染药物和给药方案。近年来,社区获得性肺炎在临床路径诊疗过程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临床路径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在诊疗过程中,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诊断率,减少了医疗诊治的随意化,有效的缩短住院周期,降低住院费用。
   综上所述,基于临床路径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可以对病情更加精准的确诊,减少治疗过程中的随意化,在社区获得性肺炎基于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加强标准化和控制质量,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白洁, 朱洪波, 白飞,等. 基于临床路径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过程质量研究[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7, 33(10):770-773.
[2]秦梅娟, 王荣华, 韩英. 社区获得性肺炎护理临床路径结合健康教育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19):217-218.
[3]黄光鉴, 刘军, 陈俊东,等. 临床路径联合监测降钙素原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运用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2018, 34(14):2336-23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