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检验方法学的建立及其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陈聪玲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月4期   作者:钟辉 陈聪玲
[导读] 探讨血脂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方法学的建立与应用效果。
钟辉  陈聪玲
(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检验科;广东广州511300)
摘要:目的:探讨血脂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方法学的建立与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检验科所收集的血脂类生化检验标本中,选取152份作为本次重点研究内容。为了观察常规拉网式和分级检验方法学两种生化标本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 将所选的血脂生化标本分组进行试验,组名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标本均为76份。结果:从检测结果上来看,观察组标本检验项目的阳性率均在50%以上,其中,在HDL-C检验中,存在1例漏检情况,发生概率为1.32%,对照组检验项目阳性率均在30%以下,在HDL-C、poB、ApoA项目检验中,共存在23例漏检情况,发生概率为30.2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拉网式血脂生化检验方式相比较,使用分级检验法,能够提高患者血脂生化检验阳性率,检验准确性更高,为临床诊断医师提供更多可靠的数据信息,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血脂生化检验;分级检验方法学;应用效果
前言:在患者疾病治疗前,均需要接受临床检验项目进行观察,通过对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准确判断出患者的病症类型,具有针对性开展相关的治疗。对于临床检验以学者而言,如何将各种检验项目合理、有效的安排,是确保临床诊断工作效率与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目前,在生化检验项目的实施中,血脂生化检测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主要存在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等各项生化指标。在以往血脂检验中,通常采用拉网式检验的方法。伴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对血脂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阳性检出率,分级检验方法学的建立与应用得到了医学检验者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检验方式下,能够有效的弥补传统拉网式检验中存在的弊端,患者的血脂检验阳性检出率得到提高,为临床检验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提前获取患者本人签字同意的情况下,选取本院收集的152份血脂生化检验标本,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按照检验方法的不同,分组来展开试验。其中,观察组患者男45例,女31例,平均年龄为(55.24±1.34)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1,平均年龄为(54.36±1.28)岁。所有患者的血脂水平存在异常,并且血脂异常发生的时间相近,患者的精神、意识正常,能够与人正常的交流,凝血机制处于正常状态,排除其他血液类疾病,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来看,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血脂生化检验标本的获取需在患者早晨空腹的状态下来完成,实施静脉抽血,所有患者的抽血量应保持一致。其后,将传统的拉网式检验方法用于对照组,主要依靠自动生化检测分析仪来完成各项指标的检测[1]。
将分级检验法用于观察组,具体检验步骤为:采用分级检验的方式,完成血脂生化检验项目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的1级检验。其后,进行2级检验,检验项目主要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AI(ApoAI)。最后,进行3级检验,检验指标主要为载体蛋白B(Apo B)。在我国国家的相关标准下,对检验指标的分级阈值加以明确。其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的分级阈值分别为0~5.2mmol/L、0~ 1.7mmol、1.15~2.6mmo/L,检验完成后,计算阳性的检出率和漏检率。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血脂生化检验标本的阳性检出率和漏检率进行观察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试验数据的整理由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完成,%为计数单位,使用x2进行检验,若组间差异符合P<0.05的要求,则表示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检验标本中,TC、TG、HDL-C、LDL-C、ApoB、ApoAI检验项目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在观察组患者的HDL-C检验中,存在1例漏检情况,发生概率为1.32%,在对照组患者的HDL-C、poB、ApoA项目检验中,共存在23例漏检情况,发生概率为30.2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现如今,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饮食结构上也发生着较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更加热爱于西方的饮食习惯,血脂异常人数不断增多,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此外,多数情况下,血脂异常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多数人所忽视,针对血脂异常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医院中血脂的检查变得尤为重要。为了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在血脂检验中,临床医生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检验方法,及时发现患者在血脂上存在的异常,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虽然,在血脂检验中,存在多种检验方法。不过,从阳性检出率和漏检率上来看,常规的检查方式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检验数据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分级检验学逐渐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通过对上一级检查结果情况进行分析,来完成下一级检查的追加与判定,临床检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2]。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检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漏检率也相对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血脂检验方法的选择上,分级检验法的应用价值较高,适宜采纳。
参考文献:
[1]王晓刚.临床血脂干化学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7.
[2]高建忠.血脂生化检测在糖尿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5(16):107-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