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月4期   作者:邢伟
[导读]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中的效果。
邢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100191)                                
 
【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中的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7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通过随机平行方法分组分为研究组35例、参照组35例。研究组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参照组接受关节镜检查,予以对两组诊断效果作以比较处理。结果:①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统计学的意义存在(P<0.05,X²=9.0323)。②两组诊断灵敏度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X²=5.2851)。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可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及灵敏度,建议在该病患者诊断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诊断效果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指的是膝关节交叉韧带、膝关节组成部分,存在较多结构、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胫骨近端附着软骨[1]。连接交叉韧带有缓冲半月板、双侧稳定侧副韧带的作用,交叉韧带为主要部分,前交叉韧带于膝关节韧带断裂发生中占有比例较高,如果发生断裂现象,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等症状。本次研究将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采取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关节镜检查的临床价值。
1.病例资料及检查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7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按随机平行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人数均为35例。研究组男女比例:(19:16);年龄区间20岁~67岁,平均(43.5±4.4)岁。参照组男女比例:(20:15);年龄区间岁20~66岁,平均(43.2±4.2)岁。遵循统计学软件原则分析并处理两组资料数据,没有发现显著的差异性(P>0.05)。
1.2 检查方法
甲组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取患者平卧位,将患膝关节髌骨下缘置于线圈横向中线位置,确保交叉韧带下肢外旋、矢状面保持30°,扫描5mm层厚矢状位。
乙组通过关节镜检查,实行硬膜外麻醉、采用硬膜外穿刺针于髌上囊关节穿刺,抽取渗出液于关节内注入适量生理盐水,确保关节腔为扩张的状态,穿刺点选取髌腱外侧[2]。在皮肤表面作以0.5cm切口,使用关节镜直径相配套的套管针穿刺,将锐性闭塞器拔除后调整为顿性操作器。这时可将关节镜置于关节腔,取出样本后缝合伤口。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诊断准确率、灵敏度。
1.4统计学分析与处理方法
本研究7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临床数据资料,以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9.0为主针对性处理。计数资料两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的方面对比,率%表示、检验经X²处理;组间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的对比价值;对比结果P>0.05,无法判定统计学对比价值存在。
2.结果
2.1 研究组和参照组诊断准确率方面比较情况
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参照组,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如表1。
 
3.讨论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损伤类型,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早期选择适合的方法诊断非常必要,以便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我国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下,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这一诊断技术为无创的检查方法,软组织分辨率较高,经对膝关节韧带多序列扫描成像,获得膝关节韧带多平面图像,并且明确膝关节韧带有无损伤[3]。不足:容易受到患者因素、临床医师因素所影响,这时容易引发漏误诊问题,故而临床方面需予以重视。患者因素,指的是检查过程中体位不当、损伤特殊,所以会加大临床诊断的难度;医生因素,因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准确率较高,致使一些医师不能考虑到检查存在假阳性、假阴性方面。
总之,采取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检查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及灵敏度,建议临床方面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白红军,周定军,王广平,etal.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的MRI表现[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8,29(6):449-451.
[2]毛健宇,李彦林,王国梁,etal.减张技术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结合术后快速康复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8,20(1):38-44.
[3]柳学武,潘风雨,徐宁,等.Rigidfix横穿钉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侧早期断钉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8,45(23):3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