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李建鹏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6卷3月6期   作者:李建鹏
[导读] 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对于整体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有着促进性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施工的技术含量在提升、方法在改变、材料在变化,这些外在因素的变化对项目成本的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BIM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引言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 BIM技术的发展恰巧为工程造价管理 迎来了全新的转变,身为数字化与可视化技术,BIM可以显著引导 并管理建设项目的信息,以此拉近目前工程造价管理能力和经济 发展能力相互间的距离。把BIM技术使用在工程造价管理当中, 可以显著加快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在信息化、标准化乃至国际化方面的速度。
1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与BIM技术的含义与作用
         1.1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含义
         所谓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是指,企业将造价管理进一步的细化,于各阶段都做好成本造价的管理,以精准严细为标准来对项目进行工程造价管理。从而来实现对项目整体成本的控制,优化各项目环节资源的配置,进而有效降低成本的支出。
         1.2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的作用
         BIM技术可以令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信息更为清晰,从而令管理工作更为高效。BIM技术的运用属于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创建3D效果模型,让这一方式可以令工程空间的设计工作更为精准、更为直接,并且也减少了对工程图纸审图人员的专业标准。因为建设单位可以透过BIM技术正确判断项目的周期,因此可以显著降低工程当中的设计变更问题,降低建筑单位的风险,所以BIM技术具备可视性,而且属于3D空间设计,从而能够在图形构件当中显而易见地发觉工程中的不合理性,能够避开项目的变更。
2BIM技术下工程造价精细管理的问题
         2.1造价管理和市场的脱节问题
         现如今,我国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时候非常容易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方说,在进行工程计价的时候使用清单,基本上都是招标的单位以实际的工程量作为依据进行着统一的核算。然后,进行投标的单位从市场的行情出发,以相关的标准作为依据,进行工程预算的编制,预算的定额在最大程度上因为这一地区在生产力上的影响,但是,因为社会和经济正在不断的发展,建筑行业中对定额的指标在更新上做的不及时,就会造成滞后问题,使定额的指标和市场进行充分的结合,没有办法将精细化的管理得以实现。
         2.2前期预测准确性低
         在前期决策阶段,由于缺少专业信息和专业人才,更没有项目的虚拟模型,致使投资估算人员对项目理解程度低,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失去精准性.这不仅造成了前期成本的加大,并会导致施工环节中出现返工和变工[4].不可避免的产生的工程变更和索赔.如国家大剧院因设计方案为法国设计与我国定额不相符,没有相应的参考标准,只能按已完工程估算造价.
         2.3BIM在工程造价整个环节中的应用存在问题
         由于在当前的工程造价管理中,于各环节内的成本超支问题严重。致使人们开始反思问题的根源,在反思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该问题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在最初的预算设计阶段考虑不周全。很多时候,都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引发了工程项目建设超期、成本增加。因而人们应将BIM技术应用于工程造价的全过程,以利用其所具有的可视性、协调性、模拟性技术特点,来对成本计算、图纸的设计等方面的管理进行优化。并以此为依据来选择恰当的工程施工管理方案,为成本的控制、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有效进行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参与方数据变化快,各阶段参与方较多,同一阶段数据共享困难.设计阶段方案汇总时,各设计方的内容存在着大量的失误和冲撞,致使概预算存在错误较多、设计方案价值降低.汇总后的错误信息,需要到施工阶段甚至施工完成后才会发现.给施工阶段的精细化管理造成困难,进度款支付依据不清.
         2.4信息化在程度上比较低
         信息技术上的水平正在不断的提升,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也就变得更加的广泛。信息技术应用在工程造价的管理上,不仅可以使工程造价在管理上提升效率,在管理上实现动态化和精细化。尤其是BIM这一项技术,信息化的技术在管理工程造价时进行数据库的提炼,从而使进行施工的相关数据能够实时的进行着共享和更新。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工程造价在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工作,并没有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完整体系构成。首先,表现的就是在信息上的处理速度太低,一般来说就是工程在建筑上需要的工期比较长,在规模上比较大,在整个的过程中涉及到信息和数据量比较大,但是管理的工作在进行这类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时候有着很大的不足之处。
3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3.1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BIM技术所构建出来的三维立体模型,可对施工的环境,不同因素所对工程造价带来的影响进行直观的模拟。所以相关人员可提前针对模拟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以选择一种既能实现预期效果、又可有效对成本进行控制的方法。
         3.2组建有效的精细化管理团队对相关工作进行统筹布局。
以BIM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基础上广泛的征求各个工段负责人的意见。各个工段也应该将任务进行有效的分解。一方面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另一方面则能够充分发挥集思广益的积聚作用,从而产生更多的管理创新。要注意对工程造价量表进行对应展开,形成逐项审查、逐项分析、逐项整改的基本态势。
         3.3BIM在工程造价整个环节中的应用
         由于在当前的工程造价管理中,于各环节内的成本超支问题严重。致使人们开始反思问题的根源,在反思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该问题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在最初的预算设计阶段考虑不周全。很多时候,都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引发了工程项目建设超期、成本增加。因而人们应将BIM技术应用于工程造价的全过程,以利用其所具有的可视性、协调性、模拟性技术特点,来对成本计算、图纸的设计等方面的管理进行优化。并以此为依据来选择恰当的工程施工管理方案,为成本的控制、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有效进行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3.4BIM技术准确地进行信息的传递
         对工程量进行相应的计算就是进行着预算的编制和工程的造价管理是工作是最为基础的,和手工的形式或者是二维的软件形式来进行精算相比较,BIM涵盖着计算的功能能够使计算的效率和计算结果具有的客观性得到提升,在扣减计算工程的实体还能够使用三维模型,不管是客观性还是效率又或者是准确度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保障
结束语
         总而言之,BIM技术的运用,则变成了建筑业新的转折点。由于其具有的协同化乃至参数化等特点,使得建筑的实体与模型之间具有了关联,为查找并核对工程信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显著提高了建筑精细化的管理效率。在工程中使用BIM技术,可以令工程在所有管理之间能够更加精准、快速地获得需要的数据。
参考文献
[1]王健.基于BIM技术视域下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6):31.
[2]张文达,周理圆.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J].商业故事,2018(04):198.
[3]周豆豆,邰晓倩,杨帆,陈瑞,胡嘉颖,胡冰蓉.基于BIM的引入对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J].城市地理,2017(08):199.
[4]佘桂平.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16,14(32):33-34.
[5]纪博雅,金占勇,戚振强.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29(04):76-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