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卉
(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以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86例为对象,分别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3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化、护理满意度,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 对于护理后心率,研究组明显更优,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对于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明显更优,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有效改善心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循证护理;
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在治疗后极易引起心律失常,给患者带来痛苦[1],需实施科学护理干预。本文将以86例患者为对象,探究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86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分别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3例。参照组,男女分别为22例与21例,年龄为43-85岁,平均年龄为(67.62±4.38)岁。实验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4例与19例,年龄为42-84岁,平均年龄为(67.35±4.26)岁。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中,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
口头讲述疾病知识,观察体征变化。
1.2.3 研究组
给予研究组循证护理:
给予研究组循证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一般资料、疾病等进行综合评估。成立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与护理人员组成,小组成员均需具备3年以上护理经验,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与实践经验。循证问题剖析:检索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有关文献,最终确定患者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医护人员需向患者讲述住院环境、医疗团队等,使患者充分了解医院有关情况,同时,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调整病房的温度为恒温、恒湿,温度约为20℃,湿度约为55%,并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加强患者的保温工作,及时增减衣服。营养护理:患者以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等清淡食物为主,进食油腻刺激食物,促进消化,根据患者的喜好制定饮食方案,确保营养丰富,膳食均衡。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讲述疾病有关知识,提升疾病认水平,安抚患者的情绪,并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化情况;随后,向患者或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量表,分为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与不满意三个等级,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比分析,计数资料表现方式为%,检验方法为X2检验;计量资料表现方式为±,检验方法为T2检验,若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率变化比较
如表1所示,研究组治疗后心率改善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3 讨论
心律失常为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之一,死亡率较高,研究数据指出,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死亡率不断升高。因此,应当实施科学护理干预。循证护理为新型护理模式,广泛应用于临床中[2]。循证护理通过评估患者、成立小组、问题剖析与制定计划,使整个护理过程更加规范,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实施循证护理,首先加强环境护理,对于心律失常患者而言,一个温馨舒适、清洁卫生的住院环境对患者的恢复十分重要。因此,在患者病情稳定以后需做好环境护理;日常饮食十分重要,若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对病情恢复十分重要,可多吃易消化食物[3]。另外,冠心病患者应当禁烟,在烟中存在的尼古丁等成分不利于身体健康,为诱发疾病的一个因素。对于冠心病者而言,人多嘈杂的地方最好不要去,以便确保心脏能够正常调动,预防发生异常情况;此外,积极乐观的心态十分重要,不良情绪将影响心率,应当加强心理指导,确保患者保持良好状态面对治疗。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对于护理后心率,研究组明显更优,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对于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明显更优,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有效改善心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敏.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临床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3):160-161.
[2]赵宁宁,刘云,李雅静,晁欢欢,赵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循证护理效果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0):2565-2566.
[3]宋黄瑜.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10):1443-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