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国家交通通行量大幅增加,这对市政道路工程而言压力较高,需要加强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方面的关注和调整。考虑常见病害原因,并加强针对性预防策略的落实。施工中需要严格执行国家行业规范标准,及时进行施工经验的总结,借助先进工艺技术优化施工质量,这是降低病害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市政道路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市政道路;常见病害;处理方案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运输的压力也在持续增加。市政道路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其在经济发展与建设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合理科学的高效市政道路工程可以确保出行的便利性,同样也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不过,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传统的市政道路工程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客观因素,导致市政道路病害屡屡出现,在影响交通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与负担。为了进一步探讨市政道路工程常见病害的解决策略,现就其主要形式简单介绍如下。
2 市政道路常见病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道路的病害类型也在不断扩大,主要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2.1裂缝
裂缝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一种病害。其主要表现为3种类型,即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状裂缝。第一,导致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在道路纵向施工中没有把控好混合料之间的连接,进而导致接缝不紧密,当重型车辆通过时,就会导致接口处产生塌陷,在拓宽的路段,由于新旧交替的原因,会导致交界处的密度不均匀,进而出现裂缝。绿化带长期渗水会导致局部的路基松散,进而承载力下降,一旦受重过度就会出现纵向裂缝。第二,横向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基层半刚性材料的收缩引起的。基层成型后,水分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进而造成裂缝,然后这些裂缝逐渐向上移动,导致路面出现横向裂缝。第三,导致出现网状裂缝的原因是由于采用不合格的沥青混合料或者是混合料调配不合理,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里面出现松动,时间一长,就会产生网状裂纹。还有就是沥青路面出现横向和纵向裂缝后,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时间一长水分就会进入到裂缝内部,进而导致路基变得松动,在车辆的长期挤压下也会形成网状裂缝。
2.2剥蚀
钢筋与混凝土作为市政道路的主要原材料,承载着市政道路工程的刚性承重需求。混凝土的剥蚀断裂,一般由于自然原因造成。如雨水侵蚀、风化剥蚀、冻融侵害,都容易导致市政道路出现剥蚀现象。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市政道路的外观,严重时会威胁自身构建截面,加大应力效应,对其他路段结构也会产生腐蚀破坏。当路面、桥面出现裂缝现象,钢筋失去混凝土保护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接收阳光、雨水、风霜等的侵蚀后,表面就容易发生锈蚀现象,严重时会出现断裂情况,影响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
2.3地基下降
在市政道路实际建设中路基施工是最先要开展的一个步骤,这就导致在实际施工中路基的质量是最先要通过的一个问题。而路基沉降对市政道路的整体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成为对施工质量造成直接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发生这种病害的原因主要是土质上的一些影响。若是路基对应的土质是存在一定质量问题的,那么在实际施工中就要对路基进行适当地处理。尤其是遇到了软土以及粘土作为路基的材料的时候,这个时候出现路基沉降的几率会更大,同时这种病害也是必须要进行处理的,这说明路基不具备足够的强度以及承载力,无法保证路基的质量以及整个市政道路工程的性能,对日后工程的使用也是造成了一定的风险因素。因此一旦发现了路基是存在沉降病害的,就要及时进行加固以及置换的处理,同时若是作业人员在对路基进行施工之前并未对整个地质结构进行深入的勘察以及分析,也是会导致路基的地基土质未能被明确,这就会导致在实际作业中,并未对土质进行合理地处理,造成了地基的整体性能未能达到理想的标准,造成路基沉降的现象发生。
3 市政道路常见病害的产生原因
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城市交通的作用,不同种类的交通工具在城市各条道路和桥梁上来回穿梭,道路桥梁的负荷也越来越大,因此道路桥梁在施工过程的质量是保证交通运输畅通的必要条件,但事实上,在市政道路中不管是从质量、管理建设、检测、维护上都存在诸多问题。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比较迅速,车辆使用量大幅度的增加,交通的密度也增加了,每天的汽车通过量也比较多,这样加速了道路的老化程度。因此要对道路限制,对于那些重型车、超重车禁止进入市政道路,这样才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因为道路的负荷越重,那么道路的损坏程度就越严重,因此政府部门要及时地处理这些问题,及时地养护和维修,不能看着不管这样才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这样才能减少道路的损坏。
3.1 主观原因
市政道路的质量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主观方面的因素。所谓主观因素,包括有工人的技术水平以及材料施工的效果。很多情况下,一些开发商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都会出现降低材料质量或者缩减成本的问题,这样就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但是同样也会存在材料质量不满足需求的情况。除此之外,在许多材料应用时也可能会出现道路损坏的问题。
3.2 客观原因
市政道路的质量也会不同程度上受到外部因素也就是客观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路面稳定性的基础是路基,在柔性路面条件下,一旦出现负荷过大或者长期规律的负荷影响也会产生大量的弹性变化,这样一来路面就会出现不平整的问题,个别情况下还会因此出现翻浆的情况。从客观上来看,这些原因都是由于强度不足或者稳定性不足所导致的。当然,除了施工相关的客观因素之外,外部环境温度、湿度以及其他气候条件都是导致市政道路出现病害的重要原因,在进行防治时也需要纳入到考虑的范畴内。
4 市政道路常见病害处理方案
4.1裂缝修补技术
针对造成路面多重原因,采用修补技术进行相应的处理。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路面裂缝问题,一经发现迅速采取封闭处理。裂缝宽度小于0.2cm时,且裂缝较浅时,在缝隙表面先用酒精或是二甲苯进行擦洗清理,待到清理剂干燥后,再反复涂刷水泥浆或是环氧树酯浆液,涂刷厚度控制在1mm左右,两次涂刷之间注意要间隔3—5分钟;裂缝宽度大于0.3cm时,要改变技术方法,采用化学灌浆压力技术对应处理。
当前,针对路面的裂缝处理技术主要就是以上两种,即表面修补法以及填充封堵法,所有大小的裂缝都要按规定严格处理,不得疏忽。
4.2加固增强技术
针对市政道路路基沉降不均匀的问题,可以采用加固增强的技术进行处理。如果路面、桥面沉降幅度较小,通常可以通过修补路面或是填充坑注的方式处理,这样能有效地缓解工程沉降的局面;但是如果沉降幅度较大,就要采用置换、压实、灌注的方式进行解决。置换施工主要是对软土地基进行置换,以此确保回填土的质量;压实操作通过压路机对沉降路基进行全方位的压实、平整,科学合理补充;灌注技术就是利用水泥砂浆充灌到发生沉降的路基底下,用来固结低下软土或是黏土,从而增强路基的承载能力与稳定性,防止路面沉降问题出现。
4.3锈蚀清理修补技术
对与混凝土侵蚀破损与钢筋锈蚀断裂问题,一般采用锈蚀清理修补技术进行处理。首先将市政道路表面破损、腐蚀、松动问题的混凝土,以及缝隙中和钢筋下面的混凝土,均仔细清理干净,给混凝土的修补打好基础。利用掺有碳纤维的环氧砂浆或是环氧混凝土,一般通过喷射方式进行修补,避免收缩开裂现象。一般还需二次加固,期间贴上碳纤维布保障加固质量。而对于混凝土破损后发生锈蚀的钢筋,还是要先清理好表面的锈蚀痕迹,再对其表面涂抹水泥基防锈材料,这样能够减缓钢筋的锈蚀速度。
4.4及时翻修沥青公路路面病害
沥青公路路面的四种病害往往呈现出并存现象,提高公路质量,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必须及时翻修沥青公路路面病害。翻修沥青公路路面病害的主要机器包括铣刨机、切割机、沥青喷布车、碾压机、胶轮压路机和综合养护车等。翻修施工工艺流程通常是先用切割机切割出需要修补的区域,接着用铣刨机挖出有病害的沥青路面,再清楚被损坏的路面混合集料,并维修坑底使其达到坚实面层,然后,用沥青喷布车向坑内喷洒透层油,再为坑壁喷洒新的沥青,最后用综合养护车对路面进行全面地修补。
4.5混凝土的碳化处理对策
由于在施工中,混凝土中的氫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容易产生化学反应,所以在实际施工中要想对当前这一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就要确保在施工环节中避免混凝土和空气进行直接接触。在对混凝土碳化进行预防的环节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第一,就是在混凝土的表面刷涂料,通过这种方式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第二,也可以在混凝土搅拌环节中适当添加缓冲剂。经过在工程中的实际使用研究发现,第一种方式由于成本比较高,同时施工环节中操作相对比较困难,所以在当前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范围也比较有限。第二种方式由于在操作起来更为便利,并且其抗碳化的效果更高,因此在当前施工中也更为常见。
4.6市政道路病害的总体预防措施。
首先,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市政道路施工还关系到地下管线以及交通设施布置的整体问题,市政道路的施工要选择资质较好以及技术含量较高的施工单位,保证路基和沟槽回填能够达到施工要求。路面施工要控制坡度,利用水平分层的办法来进行道路的分层填筑,控制路面平行线,提高道路行车整体的舒适度。其次,道路施工要定期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解决,控制道路基层和面层的强度以及压实度,施工过程中要做好自检和联合检查,将施工的各项技术指标控在规定的范围内。再次,市政道路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开放市场并合理招标,通过奖惩机制来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真正的提高道路施工质量。此外,市政道路交通量过大,沥青道路和混凝土道路难免出现病害,市政道路工作者要在做好养护工作的同时对出现的病害进行及时的解决,减轻质量隐患。
4.7提高管理的质量
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人”是决定工程项目质量高低的最主要因素。为了可以确保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符合设计标准的要求,需要开展更加严格且全面的管理,其具体工作内容如下:①在项目施工前,需要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让其充分了解到设计意图,这样可以为施工管理工作打下基础。②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当对入场的原材料开展抽查,并对不合格材料的入场原因进行追溯。在找到劣质材料流入施工現场的原因,应当以现行的管理制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在施工人员开展施工时,其直属领导应当对施工行为进行规范,并严禁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这样便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施工错误的存在。③在发现施工质量问题时,应当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予以处理,例如:在道路桥梁施工时,其混凝土表面出现了松动的现象,此时应当对其表面进行清理,然后再对其进行修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的产生。在道路桥梁施工时,经常会有钢筋裸露在外的情况,因此在施工时,应当做好材料的除锈与防锈工作,这样可以避免钢筋锈蚀而产生的病害问题。
4.8创建道路质量科学控制体系
路基施工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做好地址检查工作,仔细检查个地段含水量,对含水量较高的地段应进行软基处理,处理后,按照道路设计图纸严格进行施工;相关工作人员应选择经验丰富的施工团队,与施工团队签订书面合同,以法律法规对双方权利与职责进行约束规范,保证施工单位施工质量。相关工作单位应做好道路施工监督工作,通过优质道路建设原材料及高素质道路修建工作人员对市政道路修建做出实质性保障。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工程常见病害的类型十分丰富,为了降低各种病害带来的影响,需要在充分了解其病害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来进行管理和控制,包括路基、裂缝以及胀缝等不同的类型,同时做好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特别关注后期维护与保养的问题,以此来降低维护成本,提升道路整体质量,为区域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袁新清.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常见病害及施工处理技术[J].交通世界,2019(8):123~124.
[2] 张强.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1):191~192.
[3] 洪晓征.市政桥梁常见病害分析及相应的加固设计要点探讨[J].福建建材,2017(3):81~82+97.
[4] 马洪山.试论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常见的病害及处理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1):264~265.
[5] 刘惠清.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江西建材,2016(20):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