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环境设计具有极强的创造性。伴随着我国当前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公众对建筑环境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我国新时期建筑环境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凸现出来,如何有效的推进我国新时期建筑环境设计的发展已成为当前业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这一现状,笔者就我国新时期建筑环境设计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环境生态
景观生态模式,为实现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统一创造了条件,也是未来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演化进程的必然。目前,随着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在住宅小区建设的同时进行园林绿化,试图为住户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发展本着居住区生活的舒适、舒心、赏心悦目、身心健康的目标,居住区的规划和设计不断地推陈出新,设计理念和创作思维不断地更新,居住区景观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
1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原则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居住环境的设计原则应该是环境的内容和尺度要适合居住人的身份和文化;景观的核心是生态;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是地方的、民族的、现代的、朴素的和简单的。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建设要坚持以取悦于人、方便与人、服务于人为宗旨,遵循以人的感知为设计依据的原则。
2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要点
(1)居住区区域位置及配套设施对居住区位置选择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保证住区又清新的空气、便利的交通、充分的日照、良好的通风条件,根据其所在地段因地制宜地与大环境结合,神谕发挥地段优势。
(2)居住区的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居民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户的干扰,保证居住区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从而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
景观中的道路不是指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街道,而是通过道路引人入胜,引导居住者进入情景之中。这就要求景观道路要做的“出人意外,人人意中”。适当时候,通过巧妙布置,让人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给人带来感叹和美的感受,是道路充满人情味,受到欢迎。
(3)居住区停车场的停车位要数量合适、设置合理,有利于优化环境,节约用地,减少对居民的干扰。
(4)小游园主要服务对象是老人和儿童,主要活动方式有观赏、休息、游玩、体育活动和课外阅读等。根据游人不同年龄、特点,划分活动场地和确定活动内容,场地间要有分隔,布局既要紧凑,又要避免相互干扰。场地一般设在入口附近,稍靠边缘的独立地段上。
(5)绿地作为居住区景观的一个重要元素,是居住区中唯一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它对保障一个可持续的居住区环境,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路两旁种植行列式乔木遮荫,根据道路的宽窄,可选择种植中、小乔木,如香樟、广玉兰、女贞、银杏等植物。
要考虑四季景观及早日普遍绿化的效果,采用常绿树和落叶树,乔木和灌木,速生树和慢长树,重点与一般相结合,不同树形、色彩变化的树种的配置。种植绿篱、花卉、草皮,使乔、灌、花、篱、草相映成景,丰富美化居住环境。居住区内应选择生长健壮、管理粗放、少病虫害、有地方特色的优良树种。还可栽植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植物,特别是在庭院内,专用绿地内可多栽植既好看又实惠的植物,如桃树、核桃、樱桃、玫瑰、葡萄、连翘、麦冬、垂盆草等。花卉的布置使居住区增色添景,可大量种植宿根球根花卉及自播繁衍能力强的花卉,以省工节资,又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如美人蕉、蜀葵、芍药、葱兰、波斯菊、虞美人等。要多种攀缘植物,以绿化建筑墙面、各种围栏、矮墙,提高居住区立体绿化效果,并用攀缘植物遮蔽丑陋之物,如地锦、五叶地锦、凌霄、常春藤等。(6)建筑小品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是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计和指示性标志物等的统称。建筑小品往往是建筑群体构图中一个延伸或不可分割体,作为美化环境、烘托气氛、隔断空间、装饰陪衬主体建筑,供人们休憩和观赏之用,如亭、池、廊、桥、漏墙、栅栏、华表、路壁、花坛、喷泉以及各种建筑雕塑等。适当的加以运用建筑小品可以充实文化艺术的氛围,反映居住区特色,点缀景观。
3.?建筑环境设计应当加强环境的整体性把握
众所周知,当人们对一件事物进行审美评判时,通常是通过对其的整体印象来进行评判的,而往往不会首先关注事物的细枝末节,人们对一件事物的审美过程是先从整体到部分,继而又返回到事物整体的一个过程。建筑环境设计作为一项整体性的工程,是由众多小的结构组合在一起的,每一个小的结构体又都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与功能,这些具备不同功能的结构体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有机体,这就使建筑环境整体性的体现。但是,建筑环境整体绝不是将各种要素进行简单、机械的累加结果,而是一个各要素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加强的综合效应,强调的是整体的概念和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所以说,在对建筑环境设计效果进行审美评判时,应当注重对建筑环境整体性的把握。“整体美”来自于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和谐,当代环境艺术对“整体性”的追求,也就是环境艺术组成要素之间和谐关系的追求。4.建筑设计人性化日益显现
把人性化渗透到建筑设计中来,这是当代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特殊使用功能的建筑一定要满足特定使用者的要求。比如,医院作为一个公共建筑,其使用者包括病人、病人亲友、医生、护士及其他工作人员。在建筑设计中就要以这些人为中心和主导,在功能设置上使病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护理和治疗,病人亲友在陪伴过程中尽可能消除紧张,医生能减少不必要的外界干扰,集中精力和时间用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医院工作人员减少行程,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这些都是“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表现。具体一点来说,合理布置的休息、商店、问讯、健康咨询、网络查询等公共服务设施,缩短患者挂号、分诊、交费、等候检验结果的时间,减少公共服务空间的拥挤现象,使原来繁复的就医过程变得轻松舒心等等。这些都是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人性化理念的重要表现。
5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意义
总之,按照居住区景观坏境设计理念所创造出来的景观生态模式,能够完善城市居民住宅及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居住区环境的质量。于开发商而言,景观生态环境良好的居住区有着更好的市场前景;于消费者而言,人们更愿意选择环境好的住宅。另一方面,优美宜人的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亦能够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景观生态模式,将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提高到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关系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景观生态模式,为实现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统一创造了条件,也是未来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演化进程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吴善军.浅述建筑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之间的关系[J].建材与装饰. 2019(31)
2. 党小雨.后现代艺术语言与建筑设计的互译与转换[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