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优生健康教育对优生优育的效果观察分析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期   作者:柏爱芳
[导读] 探讨孕前优生健康教育对优生优育的干预效果及促进改善孕
       摘要:目的 探讨孕前优生健康教育对优生优育的干预效果及促进改善孕前自我保健状况作用。方法 选取已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教育的200位待孕妇,视为教育组;在同期选取未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教育的200位待孕妇,视为普通组。对比两组相关各项指标结果,并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教育组可自觉在孕前采取优生健康检查,能够自觉了解优生优育知识,能够在孕前进行自我保健并积极调整其身体状况,该组新生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也较普通组的低。两组上述各方面间差异皆在统计学上意义显著(P<0.05)。结论 孕前优生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孕妇的妊娠质量,还可减低其新生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对优生优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孕前优生健康教育;优生优育;效果观察
        引言:随着计划生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新生儿健康问题逐渐提高重视,在优生优育政策的指导下,对于孕妇健康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升。我国从2010年开始实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这不仅能够改善计划怀孕夫妇的身体健康,还能够积极落实优生优育的政策,提高新生儿健康,预防先天缺陷,对于新生儿及其家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已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教育的200位孕妇,视为教育组;在同期选取未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教育的200位孕妇,视为普通组。教育组中和普通组中女性的年龄介于21~37岁,平均年龄(26.62±1.54)岁;文化学历:①小学及以下:10例;②初中:36 例;③高中:68例;④大学及以上:86 例。普通组中女性的年龄介于21~36岁,平均年龄(26.32±1.64)岁;学历:①小学及以下:11 例;②初中:35 例;③高中:69例;④大学及以上:85例。经调查分析,两组女性在年龄范围、文化学历、家庭环境及其他等一般资料上的统计学差异比较均无深入研究的价值(P>0.05),因此,可对两组进行可比性观察。
        1.2 方法
        1.2.1 普通组
        200位普通组的待孕妇均不采取孕前优生健康教育措施。
        1.2.2 教育组
        200位教育组的待孕妇均采取优生健康教育措施。详细内容如下。①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坐诊,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教育和孕前检查,并接受孕前咨询指导,讲解备孕知识,并建立孕前优生体检档案,制定医务人员进行管理。记录详细信息,并针对个体情况给予专业和个性化的孕前指导。②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要求,要开展孕前免费体检,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优生优育健康教育工作,并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举办讲座等形式、播放优生健康录像等,组织开展优生优育健康教育活动,让大家了解孕前检查的作用,孕前及孕期保健事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以及新生儿的一些缺陷等等,通过开设孕前优生优育门诊,可以帮助待孕妇更清楚的了解保健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孕前及孕期知识。③为待孕夫妇行孕前体格基本检查、妇科检查、临床实验室相关检查(如白带检查、血常规分析、尿检、血型测定、血清学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及病毒筛查等),对上述相关检查的数据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尽可能实现低风险怀孕,对于高风险者应先治愈相关疾病再行上述检查后方可怀孕。
        1.3 判定标准
        两组待孕妇均需完成一份关于孕前优生优育保健知识的试卷,由专业人员进行逐一批阅评分,试卷总分为100分;以评分为95-100 分的为优;以评分为85-94分的为良;以评分为65-84 分的为一般;以评分<65分的为差。掌握优良率(%)=(优+良)/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课题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21.0软件行组间差异检验,选用t值检验计量资料,选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均经P值进行组间差异判定,P<0.05为提示统计学存在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夫妇对相关方面知识掌握情况
        教育组待孕妇对孕前优生优育的相关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4.50%(189/200),而普通组待孕妇的优良率为56.50%(113/200),经差异检验(P<0.05)。详见下表1
        表1 对比两组对孕前优生优育的相关知识掌握的优良率情况
       
        2.2 两组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
        经随访可知,教育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1.00%(2/200);而普通组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17.00%(34/200)。明显可知,教育组优于普通组(P<0.05),在统计学方面有研究意义。
        3 讨论
        孕前优生健康教育主要是选择相关的信息进行传播并给予行为干预,使得待孕夫妇能够提高对优生优育健康知识的认知,使其可依据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自觉采取利于生育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将生育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时消除或者减轻,以防出现出生缺陷等不良的妊娠结局 。采取优生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出生缺陷情况,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保证新生儿的健康,对可能对优生优育造成影响的疾病采取干预措施,为待孕夫妇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尽可能将所有有害因素在孕前及时消除。分析对优生优育造成影响的因素包括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药物性因素与遗传因素等,可同待孕夫妇讲解怀孕的最佳年龄、孕早期内发生疾病是否可以用药、生活环境等,使得待孕夫妇能够自觉接受医师的健康指导,有利于纠正不良的生活与行为习惯。本次研究对试验组待孕夫妇采取孕前优生健康教育指导,而对常规组待孕夫妇未采取孕前的优生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显示,试验组夫妇自觉落实优生健康检查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试验组夫妇对优生优育健康知识的了解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约0.05);另外,对试验组夫妇进行优生健康教育答卷后,答卷正确率较健康教育前明显提高,试验组新生儿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仅为 2.0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 7.00%(P约0.05)。试验组学习前后进行随访可知,采取孕前优生健康教育能够使得待孕夫妇详细了解其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污染、传染性疾病等对出生缺陷造成的影响,使其注意在孕期尽量避免接触工业毒物、农药、宠物、致畸药品等,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注重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加强身体免疫能力,定期接受产前检查等。
        综上所述,在孕前进行优生健康教育对于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提高待孕妇对优生优育健康知识的认识和基本了解,提高防护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降低孕前及孕期的危险因素,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几率。引导待孕妇自觉参与各项孕前检查,做好围产期及孕前的卫生保健工作,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孕前优生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加大对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孕前待孕夫妇对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促进优生优育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赵玉莲,亚塔·哈木沙.浅谈如何做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降低新生儿缺陷发生风险[J].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23):635-636.
        [2]余鹰燕,骆桂钗.新形势下开展孕前保健工作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6):43-44.
        [3]叶玲.婚孕前健康教育干预对优生优育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1):124-125.
        [4]朴顺玉,金美玉,金京花.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18(7):42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