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期   作者: 嵇晓艳
[导读] 评价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价值
        【摘要】目的:评价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1-2020.4期间我院接诊的3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使用奇偶法分组,15例/组,对照组接受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将两组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皮疹、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伤、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13.33%、46.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0.00%、4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效果准确,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转移性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化疗

        转移性结直肠癌为消化道类恶性肿瘤,疾病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四位,疾病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但是针对部分中晚期患者,采用单一手术治疗的效果不佳,需要结合药物和放射治疗进行干预,以此更好的改善患者症状[1-2]。为评定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研究纳入我院接诊的30例患者展开调研。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纳入我院接诊的3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时间在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患者在奇偶法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各为15例,对照组行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行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6例女性、9例男性;年龄介于38-80岁,均值(56.28±6.26)岁。观察组,5例女性、10例男性;年龄介于40-78岁,均值(56.55±6.71)岁。两组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的资料相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3]:①患者经过病理学组织确诊为转移性结直肠癌;②患者具有可测量病灶;③预计生存期长于3个月。排除标准:①存在明显化疗禁忌症的患者;②心肾功能衰竭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单纯化疗治疗,采用FOLFOX4方案治疗,第一天:奥沙利铂(南京臣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83)静脉滴注治疗,85mg/m2。第一天至第二天,亚叶酸钙(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8)静脉滴注200mg/m2,静脉推注5-氟尿嘧啶(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93)400mg/m2,每两周重复给药。
        观察组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化疗方式同对照组,西妥昔单抗(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注册证号S20050095)治疗方法:第一周,持续静脉滴注,时间大于2小时,维持应用计量为250mg/m2,维持滴注的速度为每分钟小于5ml。治疗前为患者采用组胺药物肌肉注射,在治疗期间做好患者的心电监测[4]。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皮疹、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伤、神经毒性等。
        观察2组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以recist抗肿瘤标准评定,分为进展(目标病灶的最大直径综合增加,增加值大于25%或出现新的病灶)、病情稳定(患者的目标病灶最大直径无显著变化)、部分缓解(目标病灶最大直径总和降低,降低值大于35%,并且持续时间在1个月之上)和完全缓解(患者体内无新病灶,目标病灶均消失,持续时间在1个月之上)。有效率等于部分缓解率与完全缓解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数据,使用(%)表示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性采用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观察两组结直肠癌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皮疹、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伤、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格1。
表1 观察两组结直肠癌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n(%)}

2.2 观察2组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小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格2。
表2 观察2组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 {n(%)}

3.讨论
        结直肠癌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超过一半的病人死于癌症的转移和复发,说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较高。由于结直肠癌的特点,多数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本病的常见临床治疗方法为化疗。结直肠癌药物治疗包括传统化疗治疗与靶向治疗,传统的化疗方法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疗效,但往往会导致患者的不良反应,因此对临床使用的治疗药物进行研究。欧洲肿瘤学会已经表明,转移性结直肠癌如果肿瘤已经无法切除或出现与肿瘤相关的症状,临床治疗需要针对控制肿瘤的进展。西妥昔单抗能够与肿瘤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降低分子失活,以此控制细胞的生长速度,降低血管中生长因子与金属蛋白酶的生成,还可以调节机体免疫系统,以此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治疗方式为化疗,常使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拓扑异构酶、5-FU和第三代的铂类等等,但是化疗药物对于患者机体伤害较大,随着治疗方式的研究,靶向治疗不断发展,优势在于毒性低且效果显著。西妥昔单抗属于单克隆抗体,作为首个被批准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具有阻滞细胞周期G1期的效果,具有抑制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以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达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效果。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在化疗的基础上联合西妥昔单抗可以更好的提升总体治疗效率。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效果准确,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鹏飞,贾骏,陈志达, 等.CA19-9在西妥昔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及预后评价中的意义[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8,39(11):940-943.
[2] 高炜,黄莎,杨建伟, 等.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联合贝伐单抗快速进展后二线联合西妥昔单抗对比贝伐单抗疗效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9,38(28):1-5.
[3] 吴夕,邓冰彬,白春梅, 等.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或全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8,40(5):660-666.
[4] 俞悦,张雯,孙永琨, 等.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KRAS/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J].癌症进展,2019,17(2):149-153,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