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改进固氮菌固氮能力和解磷菌解磷能力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通过重结晶K2S2O8使得采用《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636-2012)测定空白样品的校正吸光度值达到标准(吸光度<0.03);通过调整显色酸度使得按照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解磷菌发酵液中有效磷浓度时显色完全。结果 K2S2O8重结晶4次,空白样品吸光度值可达到要求。按照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解磷能力时,加入解磷菌发酵液后,调整酸度至4.4,再定容显色,可使磷钼蓝显色完全。结论 经完善后的固氮、解磷能力的测定方法达到标准中的要求,测定结果更准确可靠。
关键词:固氮能力;解磷能力;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随着我国大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健康服务业的不断推进,以及国际市场对源于自然资源性产品的青睐,促使中药及天然药用生物资源原料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资源经济产业链得到延伸和拓展。与此同时,在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中也产生了巨量的中药废弃物,其主要来源于药材栽培(养殖)生产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药材产地加工及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中废弃的组织器官等下脚料、中药提取物及资源性产品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等。这些中药废弃物一般含水量较高,且含有一定营养成分,极易腐败,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目前对中药废弃物的处理方法:①作为废弃物集中堆放或掩埋,这样不仅占用大量土地,产生大量有害发酵气体,而且易污染地下水;②将中药废弃物干燥后焚烧,但焚烧后产生大量烟尘、二氧化碳等排放物,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1 中药药渣的产生与污染
中药药渣来源于中成药生产、中药饮片加工与炮制,以及含中药成份的轻化工产品等的生产过程,其中以中成药生产带来的药渣量最大,约占药渣总量的70%。据报道,仅云南省两家进行三七皂普分离的药厂平均每年产生的三七药渣就达十五万吨之多。可想而知,我国每年的中药药渣产生量将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中药药渣中有效成分存在的原因首先表现在中药的现代制剂制备过程中的选择性,例如柴胡注射液,仅利用了挥发性成分,而不具挥发性的柴胡皂普等水溶性成分则被废弃,虽然这些成分仍具有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这样在制备过程中有效成分存在于药渣之中因废弃而损失。其次是生产过程中没有按照提取规程操作,因饮片规格大小、提取时间、温度等因素影响而使有效成分提取不完全。此外由于中药材具有吸液性和粉粒之间的毛细管作用,药渣吸附着大量浸出溶酶而不易分离,从而造成有效成分损失。因此,在中药材加工过程中大量有效成分或有用物质被废弃掉,没有进行再利用与再加工。中药药渣一般为湿物料,极易腐败,其味异臭(在夏季尤为严重),药渣要及时运出生产厂区,否则易导致厂区环境和药品生产的污染。由于雨水冲淋,药渣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尤其在我国一些地下水位表浅的地区,对水质的影响更为严重。中药药渣已成为中药企业最严重的污染源之一。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如何进行中药药渣的处理和再利用,已成为中药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2 中药药渣中的微生物固氮、解磷能力测定方法的改进
2.1 K2S2O8重结晶次数的确定
将装有1000mL无氨水的烧杯置于50℃水浴锅加热,然后逐渐加入K2S2O8直至不能溶解为止,然后把完全溶解的饱和溶液放进室温中自然冷却,再放进4℃冰箱重结晶,过夜后,倒掉上清液,然后用冰好的无氨水清洗几遍,将晶体放入50℃烘箱烘干。如此重复4次,每重结晶1次测定1次空白样品吸光度值。不同的重结晶次数对空白吸光度值的影响。可见,随着重结晶次数的增加,校正吸光度逐渐减小,并最终达到要求。
2.2 通过微生物转化实现资源性物质的回收
利用效率植物类组织器官中资源性化学物质多存在于胞浆中,因为植物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物质构成的致密结构,所以在提取过程中存在细胞壁及细胞间质的双重阻力而使资源性化学物质溶出受阻。利用微生物转化处理,一方面微生物利用中药废弃物中残留的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和代谢;另一方面,在代谢过程中分泌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等多种胞外酶,促使中药废弃物(中药药渣、废弃的传统“非药用部位”、药材及饮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根头、尾梢、栓皮等“下脚料”)的组织细胞破裂,从而有利于资源性化学物质的溶出和回收,提高产物转移率。据报道,由于我国中药资源型产业的工业化,除了受工程化和工艺水平的制约外,尚受制于产品生产的陈旧工艺不能得到及时的改造提升。因而,导致以消耗中药资源性原料为标志的深加工产业生产过程中的提取效率均较低,造成资源性化学物质的严重浪费。分析表明,经过提取后的药渣中尚存在利用价值的次生代谢产物和丰富的初生物质。例如,淫羊藿药渣中残留的黄酮类物质约占药材中含量的40%。黄芪、黄芩药渣中黄芪甲苷和黄芩苷的残留量高达70%以上。三七药渣中也含有大量的皂苷、多糖等活性成分。对盾叶薯蓣采用微生物40℃预发酵16h后,再进行酸水解条件的优化,可大幅度提高薯蓣皂苷元产率。
2.3 解磷试验
从斜面挑取一环JP-1菌落,接入平板上活化,于30℃培养2d,再挑取数环接入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2d后取一定量的液态种子接入无机磷培养基,平行3份,同时以不接菌的培养基作为对照,于30℃发酵培养7d。
3 结语
通过上述改进,可以更加精密准确的测定出固氮菌的固氮能力、解磷菌的解磷能力,为后续从中药药渣中大量筛选两类功能菌及菌剂组合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5009.5—2016[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2] 陈朝勋,席琳,乔姚拓,等.生物固氮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 草原与草坪,2005,2(10):24-26.
[3] 环境保护部.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636—2012[S]. 天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4] 郭炜,于洪久,李玉梅,等.解磷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10):170-172.
[5] 周婷.富营养化湖泊底泥中解磷菌的筛选及解磷影响因素的研究[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