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策略研究。方法:选入我院于2019/1-2020/1临床药物治疗的患者7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8例。参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合理用药管理,对比2组患者用药不合理的发生概率以及不良反应概率。结果:实验组发生用药不合理的现象显著少于参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在用药后的不良症状也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于临床用药进行有效的用药管理,有助于降低用药的不合理应用,并有效减少患者发生不良症状。
【关键词】:合理用药;安全性;应对策略
前言
用药治疗在临床治疗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合理用药包括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适当性、经济性,其中用药的安全性在治疗中最为关键。若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症状,严重的甚至可能直接威胁患者生命[1]。为此,本文针对本院收治的临床药物治疗的76名患者,探究在治疗过程中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策略。
1 基本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文的76例患者数据均是选取于在本院进行临床药物治疗的患者,所选时间区间为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参照组(n=38)与实验组(n=38)。
参照组年龄在21-71岁,平均年龄在(46.65±10.64)岁;实验组年龄在22-72岁,平均年龄在(47.17±10.28)岁。
对比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数据,各组间并无差异,P>0.05。
1.2 方法
根据药物管理监督局所发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与国家卫生部所发布的《处方管理方法》,对临床用药进行管理监督,对各类药品的分类、用药规格、药量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对临床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用药病例、不良症状及其表现等进行记录,防止患者再次出现不良症状,结合临床用药经验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参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即常规性的用药指导与嘱咐。
实验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合理用药管理,主要的管理方式有:①加强对药物质量的检查,并按照药物的储存条件及要求进行合理的存放,保障药物质量的安全性;②加强对医护人员对各类药物用量的准确使用,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心理情况等,进行药量的合理调配,以保证药量的安全性与有效性;③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用药及药品管理专业培训,并详细讲解用药的法规、临床症状对应的用药指南、用药指导、用药剂量、用药不良反应等,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合理用药知识[2]。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用药不合理的发生概率(用药重复、药量不合规、用药方式不当),以及用药后的发生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症状的概率,若分值越大,则说明患者发生不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的概率越大。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中的76例患者数据应用于SPSS76.0进行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率(%)表示2组患者用药不合理的发生概率,以及用药后的不良症状概率,进行卡方检验,组间对比若P<0.05,即可证实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用药不合理的发生概率比较
通过表1可知,参照组用药不合理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png)
2.2 2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症状比较
用药后,参照组发生不良症状的概率明显高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如表2所示。
.png)
3 讨论
药物的合理应用对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直接关系着患者治理的有效性,同时合理的用药也是减少患者因反复多次用药而引发其他不良副作用。因此,为了提升医护人员的用药水平,保障临床治疗中用药的安全性,需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用药培训,并提高对药物质量的管理、药品的质量检查、用药的准确使用、完善用药的规范性,有效规避患者因用药不合理引发不良症状[3]。
据本次研究可知,加行了合理用药管理的实验组,其发生不合理用药的概率明显得到控制,且优于参照组(P<0.05);同时合理、规范的用药,使得实验组患者的不良症状也得到有效降低与控制,其效果比参照组更为理想,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由此可看出,合理用药管理,能有效改善并提高医护人员的用药水平,降低不合理用药的概率,同时减少患者发生其他不良反应,促进治疗的有效进行。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中采用合理用药管理,能有效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减少用药的不合理性,降低并控制患者不良症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克秀.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3):72,71.
[2]周梦圆.分析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7):194-195.
[3]殷湘宁.临床中药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9):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