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发展期间人们对于土地的需求量不断扩大,使得土地资源愈加减少,可用土地减少的问题成为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构成阻碍的一大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新环保法视野下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尤为关键,其中保护土地自然环境是土壤污染防治的核心。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针对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也是在初期的起步发展阶段,还相对缺少土壤污染防治的理论基础,缺乏健全的防治方法。因此,探究并完善新环保法视野下土壤污染防治措施要不断推进。
关键词:新环保法;土壤污染;防治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导致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壤出现严重的污染情况,而且可用耕地的土壤不断减少。人们更加重视土壤保护的意义,作为提供给人们生产生活基础支撑的物质,土壤污染势必会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我国虽然提出法律条文保护土壤资源,但是因工业生产、城市垃圾处理等因素的影响,土壤污染现象依然严峻。基于新环保法视野下加强治理土壤,就应该严格的遵循新环保法中的内容提出科学的土壤污染防治方案。
一、土壤污染物质
首先是有害物质污染。农药、重金属物质、致癌物质等,属于平时的生活当中相对普遍出现的污染,为了让粮食作物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会应用到一些农药,而且种类繁多。耕作期间,需要采取化肥、农药、杀虫除草等,尽管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良好的丰收成效,但是长期的应用化肥以及农药等,能够在土壤中形成大量的有机氰、有机磷等重金属,会不同程度的危害到人体健康。很多有害物质中存在致癌成分,食物生长于此种环境下,就会导致重大的疾病。
其次是病原体污染。病原体产生于人们的生活用水以及粪便中,在工业用水以及废水等方面也会出现。病原体可以通过水循环等途径,在土地上存留,导致土壤污染。一些没有展开无害化处理的粪便,在农用土地上当做肥料应用,或者将未净化干净的工业废水在河水中直接的排放,再次实施灌溉等,均能够产生污染土壤的问题。
最后为放射性元素污染。放射性元素所导致的污染,基本不会产生修复。例如,战争期间的原子弹会导致相应区域内部寸草不生,而且长时间的无恢复的可能,由此引发的核污染,对于土壤污染产生的危害是极其致命的。
二、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情况已经是非常严峻的形势,很多被污染的区域土壤不能正常的生长植物,甚至影响人民的生活。部分地域为了将庄稼作物的产量提升,采取土地覆膜技术。但是,在实施覆膜以后,并没有科学的处理应用过的塑料薄膜,导致在土壤内融入,由此引发了污染土壤的问题。这种环境下,非常不利于解决好土壤污染的问题,尽管能够解决土壤问题,但是很难使得土壤恢复到之前的状态,而且往往需要较长的治理时间,产生较多的成本支出。
另外,一些农民为高效的种植庄稼,通常要进行喷洒农药,保障庄稼不受害虫的破坏,而且也能够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但是,采取喷洒农药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土壤内部营养物质,土壤不会将其营养成分充分的发挥。而且庄稼种植的时节,农民对于化肥的质量还不能良好的把握,存在购买到手的化肥是劣质肥的情况,如果应用劣质化肥,则会加深损坏土壤的程度,降低土地的高效应用度。
近些年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水也逐渐增多,能够导致程度不同的土壤污染的现象。而且没有处理过的污水一方面会污染土壤,另一方面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危及人类的生存。
三、新环保法视野下的土壤污染防治的意义
土壤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原始土壤资源的形成是经历漫长演变产生的。一旦土壤遭遇污染的问题,无论是重金属污染还是有机污染物污染等,对土壤资源而言均是重大的损失和灾难。土壤资源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意义巨大,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是必然的也是紧迫的。
通过进行土壤防治工作,可以维护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随着土壤资源不断的减少,特别是原始天然土壤资源逐渐的匮乏,我们已经深入的感受到土壤资源的重要性,相应部门加大力度发展人工土壤,同时履行土壤的污染防治工作,积极的遏制土壤污染问题。所以,采取各种各样的途径,加强防治土壤的污染工作,维护土壤资源安全长久的应用,规避土壤污染隐患、风险,是保障我国土壤资源安全的重要策略,而且优质的可用土壤才可以为我国各领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推动作用。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也深刻的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安全。当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在保护土壤资源的同时,其实也是保护着在土地上从事生产劳动的以及居住在相应土地上面的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我国在不断推动城市化进程,同时还有很大的群体是扎根于农存,从事跟土壤有关的工作群体依然庞大。如果出现土壤污染问题,会影响到农作物的安全,食用后就会危及群众的生命健康,甚至导致群体性事件,影响到社会的长治久安。所以,各级政府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维护土壤资源的安全,展开有序的开发、利用,可以保护有关从业者、居住者、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整个社会稳定的向前发展。
四、新环保法视野下的土壤污染防治策略探究
(一)健全土壤监督制度体系
在新环保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具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并且主动的加入到保护土壤的行列。为了科学的保护土壤,要采取规定制度内容的方式,做到监督以及约束土壤污染情况,推动更加高效的应用土壤。通过法律规章以及体制的作用,监管好土壤污染行为,督促人们管好自身行为举止,防止日常生活中污染到土壤。而且政府应该施展引导性优势,科学的治理土壤污染问题,加强保护土壤的力度,促进构建土壤保护体制,在制度层面防范土壤污染。也要完善并履行应急预案措施,引导人们科学的运用土壤资源。
(二)通过媒体途径宣传土壤污染的危害
在信息化时代的媒体发挥出关键性的引导功效,新环保法的落实能够通过媒体的力量大力宣传,阐述土壤污染产生的危害性,并且宣传新环保法中的内容,获得高效的普及知识的目标。媒体宣传法律条文会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群众在轻松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新环保法条例的影响,自觉承担有关责任,间接提升土壤污染治理效率。通过媒体宣传,将人们保护土壤的心理以及思维强化,引发积极的社会舆论,实现最优的舆论监督成效。
(三)建立国家区域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并明确法律责任
我国已经落实各种详细调查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等工作,而且相应部门形成了国家土壤信息数据库、区域土壤污染档案,旨在共享已有管理体制下的各类土壤调查数据,提供给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有价值的依据。而且通过进行建设土壤污染监测和风险管理体系,对于土壤污染监测网不断的健全,也对于保护土壤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严格的履行相应工作。另外,法律责任属于实现土壤污染防治既定预期目标的关键性保障,要遵循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承担治理以及修复主体责任。
(四)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
土壤污染防治属于长久的工作,任务艰巨,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避免由于资金不充足的问题阻碍土壤污染问题的顺利处理,以及降低治理的力度以及强度。在新环保法中,提出了环境保护税、排污费的收取,需要用于土壤污染防治上,应该专款专用方可。如果工厂具有严重的污染,则应该自行的安置排污设备降低污水排出量。针对已污染的土壤,必须及时的分摊整治,而且需要公开治理期间的资金使用情况,提升资金透明度。
(五)履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土壤污染信息公开制度
新环保法中提出,如果建设的建筑物或者是项目会对当前环境产生影响,那么需要申请获得有关部门批准以后,方能落实工程项目。未来的土壤法也应该提出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项目建设后可能严重的影响到土壤的环境情况下,建设单位要严谨的分析、预测、评估,制定科学的防范策略,减少或者避免土壤污染以及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另外,新环保法将群众对于污染信息的知情权当作专门条款来规定,需要相应部门调查土壤污染情况后,及时的向外公开信息,反馈给社会各界人士,以便其维持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
(六)科学的应用化肥农药
农民进行种植庄稼期间,应用化肥以及农药属于不可避免的工作,为了提升土壤的高效利用率,要联系起庄稼种植的实际特征,进行化肥以及农药的科学应用,并且对农民百姓进行积极的宣传和培训。例如,告知其在施肥时重点运用动物粪便、有机肥等提升土壤中的营养。一些可以不用农药的,尽可能的避免应用农药。禁止或限制应用剧毒、高残留性农药,同时要积极的研发低毒、低残留和高效型农药。
结语:
我国以农为本,土地在老百姓的心中的地位不容撼动。但是经济的发展,也凸显出环境污染问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威胁。面对遭受不同程度破坏的土壤,以及土壤污染现象愈加严峻的形势,我国已经积极的提出法律法规进行维护土壤的安全。鉴于此,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基于新环境保护法的基础上应对土壤污染严重问题,让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实处,最大限度等的改善土壤污染程度,避免进一步的加重,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范哲铭.浅谈新环保法视野下的土壤污染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2):446-447.
[2]刘淑华.新环保法视野下的土壤污染防治分析[J].南方农机,2019,50(15):87-92.
[3]赵崴崴.土壤污染防治的难点与对策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0,(12):228.
[4]冯秋艳.新环保法视野下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探究[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9,43(2):56-58.
[5]陈兴宇.新环保法视野下的土壤污染防治对策探析[J].环球人文地理,2017,(2):141.
[6]刘芳莹.新环保法视野下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探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7,(2):23-25.
[7]王芳,李克,丁文娟, 等.中国土壤污染防治行业管理现状及建议[J].现代化工,2019,39(10):1-4.
[8]王璇,郭红燕,宁少尉.中国土壤污染防治公众参与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9,41(7):864-869.
[9]黎明,冯盛.土壤污染防治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构建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44(1):25-30.
[10]司春霞.我国农村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分析[J].农业经济,2019,(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