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迅速,BIM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简称,主要是通过三维建筑模型的建立来对建筑真实信息进行模拟。BIM技术的出现为建筑单位的运营和管理工作都带来了非常大的益处,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施工发展的时间并不长,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所以对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施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建设智能化工程;应用
引言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智能化建设成为推动工程建设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而BIM技术为建设领域信息化发展主要构成部分,势必将大幅推动建设领域改革。BIM技术是以计算机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用于表达工程建设信息的一种数据建模技术,借助BIM技术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运营维护、施工、设计等阶段的信息共享,实现实时数据交流、多专业协作,对项目安全、项目质量、各参建方利益予以保障。
1智能化与BIM技术
和社会市场经济中的其他领域类似,建筑领域运用讯息程序实施讯息数据的搜集、传送、统合、解析、核算等加工治理,从而达到各种业务、管控和抉择的需要。从管理的方向讲,讯息程序可以视为一种的工具,能有效协助我们提升工作效率。而实现和采用智能化的目的就是,使这些工具变得有智慧、有知识,更甚者是让智能性高的部分工具直接取代人力。所以,建筑建设智能化就等于是让建筑在建设期间运用的讯息程序拥有知识与智力。建筑建设智能化在一般工作领域可以降低用人数量,使人力得到解放;在对技术要求高、需求量大又供不应求的领域,能够有效的补充这一缺口。智能化科技的根基是人工智能科技,和其相关的科技有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物联网等。智能化科技使得讯息程序可以感知、认识、学习、总结和分析,更有甚者可以做到专家级别的决策规划。事实上,BIM从根本上讲不属于软件,但是能够经过采用有关的软件来展现出它的科技价值。如果将软件从最基础的角度进行分类,能够划为工具软件和基础建模软件两种。其中基础建模软件是以三维建模作为基础的。以往的二维设计规划中,在针对建筑的分割剖析图进行创建时是采用分别设计的方式,致使剖析面的讯息数据经常产生误差。而三维建模程序的产生则能够在每个视图面绘制图案,BIM基础系统还可以使得用户直接性的实施外部导入活动,完成讯息数据的互换,不再产生误差。在建筑规划过程中,关键在于对BIM建模系统的选取。
2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2.1管线材料不符合要求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管线材料往往更为繁杂,类型众多,并且要求也相对苛刻,任何型号使用错误,或者是数量不对,都会影响到后续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运行效果。管线材料方面的选用不符合要求也是当前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中最为常见的一类问题,并且受到了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在前期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中,如果没有能够较好针对设计图纸进行准确清晰描述,致使后续施工蓝图无法对于施工操作形成准确指导,在管线材料的采购方面形成明显错误,如此也就必然很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施工应用偏差出现。另外,在建筑智能化工程具体施工建设中,如果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应用管线材料,存在偷工减料现象,利用一些劣质产品替代标准化管线材料,最终同样也无法促使智能化系统稳定有序运行,由此带来的威胁同样不容忽视。
2.2连接处理不到位
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问题还表现在各个关键节点上,无论是各个管线之间的连接,还是智能化设备和管线的连接,如果存在明显的接线错乱或者是不规范现象,同样也难以表现出理想的整体运行保障效果。
因为建筑智能化工程中涉及到的管线以及设备较多,进而也就增加了出现错乱问题的概率,很多布线操作相对不规范,存在着明显的杂乱问题,相关标识也存在着不统一现象。在这些连接点的操作处理中,往往连接方式的选择不当或者执行不彻底也会产生明显问题,比如对于较为常用的电线焊接处理而言,如果没有能够针对焊接需求予以明确,在焊接处理中存在着焊接不透彻现象,就很可能导致该连接点不够稳定,极容易在后续长期运行下出现隐患问题。
3BIM技术在建筑建设智能化工程中的应用
3.1基于BIM的智能化施工综合管理
把BIM模型作为输入,然后把三维模型和建设的时间规划联系起来,将建筑的建设过程变得可视化、直观化。另外,及时的搜集更改每天的施工进程、资源、资金成本等讯息数据,然后实施自主性的资源整合、工程进度记录、资金成本核算等,还能够实施冲突解析,协助调节规划。于智慧建设层面来讲,现阶段已经发表的,将BIM运用作为根本的智能型应用科技可以总结为:①将BIM的智能型机电装配管控程序作为根本,再将BIM的智能型建设整合治理程序作为基础,创建机电设施的4D模型,从而完成机电装配建设实时治理和直观化模拟。另外,还能够运用激光扫描技术、GPS科技、移动通信等科技,针对工程场地的机电设施实施监控,进而治理与监测施工的效率带来了便利性。②将BIM建设模型导入至BIM的智能型建设流程监控程序中,然后运用每天建设的图片,创建出已经建设成功的部分的点云模型,运用支持向量机等机械学习的方式,把点云模型和建设BIM模型互相对比,自主化的辨识施工进度的差异。
3.2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运营过程中的应用
通常来看,在建筑工程维护工序完成之后,那么建筑将会进入运营过程当中,由于当前的弱电设备维护一般是3个月时间左右,所以必须对建筑中的设备、线路进行按时维护和检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筑投入到运营过程后,负责运营维护的部门会将这部分工作直接交给施工企业,这会直接导致负责运营维护的部门无法对建筑弱电设备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一旦整个系统出现问题或者故障,那么整个建筑运营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可以通过运用BIM技术来是实现弱电系统的可视化,结合具体的运营维护方式来建立模型,直接将个各项数据提供给运营维护部门,这对于提升运用维护部门的工作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
3.3工程方案设计与现场管理
在施工方案阶段,可充分利用BIM技术上述优势,实现智能化工程设计方案参数的优化,配合建筑工程其他专业设计,促使设计方案更为多元化、协同化。在智能化弱电系统管线设计中,运用BIM技术可以将各种专业技术进行综合,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行分析,能够优化设计模型,利用碰撞检查功能实现各专业管线整合和碰撞,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设计。在施工设计阶段,BIM技术除可产生良好的辅助成效外,也可作为更改建筑形态执行参数的一类技术,制定不同执行计划,运用方案比对,从中选取最优计划并投入实际施工中。在建筑智能化施工方案设计时,运用BIM技术,可对工程整体施工方案实施管控,实现施工过程、设计过程二者有效结合和优化调整。此外,还可对施工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分析,对施工方案合理性进行准确判定。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智能化系统施工受施工现场场地参数影响,因此,开展智能化系统施工场地设计时应对施工现场地形、环境、地貌及交通等予以详细分析。
结语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技术的成熟,对于多个行业领域中的运营都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建筑行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建筑智能化施工是该行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通过在建筑智能化施工中运用BIM技术,为建筑智能化施工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助力。
参考文献
[1]邱文钊.浅析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工程中的应用[J].居舍,2019(3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