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行业如火如荼地发展过程中,建设工程项目因为会受到我国政治、经济、地区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的复杂程度不断提升,相应地使得建筑工程的总体管控标准日渐升高。在过去,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传统管理方式并没有将整个建筑项目予以有机统一,很难为建筑项目提供合理化地把控,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地提升,业界还缺少对其全面化地探索,实际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能调动的经验以及理论知识较少,使用BIM技术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难点。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与分析
1.BIM技术的概念
建筑信息模式就是BIM技术的全称,对于建筑信息模型来说其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一般来说可以有空间理念和地理信息等等许多个要素,从建筑工程和施工方面上来讲,也可以说是施工整个过程。建筑信息模式是通过建立一个数字化的模型应用在工程中的不同阶段,以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近年来,建筑工程使用BIM技术之后已然使过去设计工作的图纸变得更加的直观,可以使2D的图纸转变成3D,BIM技术就是形成一个三维空间的立体模型,通过将各种信息全部收集过来,然后进行整合加工而成的。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所涉及方面极多,故其能够发挥出的作用也非常大。因此,要想让其发挥出真正的价值就需要全面的搜索相关的信息,对整个工程的开展来说,施工企业以此作为基础对工程的管理也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2.BIM技术的特点
2.1模拟性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通过BIM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的实现很多原有无法实现的操作,例如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模拟比对、施工复杂节点的模拟分析、道路车行流量的模拟分析等。
2.2协调性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是需要建筑工程管理与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来解决,但是现阶段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还是较为困难,因为我国目前的建筑形式是多变的,没有一个统一的协同管理环境,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可以使用BIM技术的应用,因为BIM技术有着良好的协调性,能够让各个部门之间与建筑内部的构造能够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相互的协调,通过网络信息化能够实现对资源的共享性,就能够充分的发挥出管理的效率,使其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2.3可视性
现如今施工人员面对着复杂的设计图纸、多样化的建筑结构形式,很难对项目的样貌有准确的了解,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给正常施工造成很大的影响。应用BMI技术建立三维空间立体模型,在建造之前通过模型形式给展示出来,让人们能够直观地进行了解和观察,同时BIM技术也具有可视性的优势,施工人员能够通过BIM技术了解建筑内部的结构,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1 BIM模型应用
3.1.1 倾斜摄影
倾斜摄影测量数据作为3D GIS的一种数据源,很好地解决传统表达方法在表达过程中的信息缺陷,在方案决策阶段,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数据的数据与BIM模型进行叠加、增强工程数据基于现实环境的空间操作和空间分析体验,给予决策者更清晰、直观的判断依据。
3.1.2 模型碰撞检查
通过对各专业模型整合,利用BIM分析软件检查设计成果中的冲突和碰撞,完成设计图纸范围内各种平面布置和竖向高程相协调的三维协同设计工作。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查可输出碰撞检查及优化报告,事前对图纸设计错误进行预警,避免因错、漏、碰、缺问题传递到施工阶段而导致的投资增加与工期延误等问题。
3.1.3 施工交通组织模拟
基于周边地表环境模型和交通组织方案建议书,创建变道、围挡、指引牌、临时设施等模型并进行整合。通过软件模拟分析不同施工阶段的地面交通组织方案,分析不同方案对地面交通的影响程度,辅助交通组织方案的决策和交底。
3.2 质量管理应用
3.2.1事前质量管理
BIM技术通过对建筑工程的三维模型的构建,可以直观显示出施工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提醒解决,施工人员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处理方案,提高建筑工程的科学性。同时,通过对建筑工程的事前的质量检查,能够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处理,加强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
3.2.2事中质量管理
对建筑建设施工过程的管理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将BIM技术应用到事中质量管理环节,能够保证施工的工期,控制施工成本,提高施工管理的水平。首先,BIM技术能够利用可视化功能特点对施工节点的构造进行模拟,并直观的呈现出来,帮助工作人员对施工的材料和工艺要求进行合理的配置和规划。例如,通过BIM技术模拟钢筋节点,施工人员可以直观、准确的确定钢筋的位置。其次,BIM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预留孔洞的准确性。在设置管线布局时,运用BIM技术,对管线的排布方式、尺寸、位置等加以确认,同时通过自动定位功能将管线安装的预留孔洞位置进行定位,保证了预留孔洞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2.3安全管理应用
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是开展一切施工活动的前提,安全管理与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的进度以及施工成本都有重要的关联。在安全管理中引用BIM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虚拟演练,能够预测出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对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完善施工方案。在对安全隐患进行预测的过程中,主要依靠互动技术,对安全事故发生的诱因以及事故发生的后果进行预判和分析。根据模拟的结果配置安全防护措施,对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预防和控制。
3.3工程进度管理应用
3.3.1工程进度预测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预测时,建立建筑工程的三维模型,并根据实时数据对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保证模型数据的准确性。根据施工方案对系统的施工流程进行预演,检测工程施工进度是否满足施工进度目标要求,如果不符合相关的要求,要及时改进,调整优化,确保施工按照既定的施工计划完成。与此同时,施工工程进度的预测过程中,按照施工设计要求构建施工工程的三维信息模型,以此来检测施工设计与施工进度的相匹配程度,如若发现不合理的情况,要根据施工设计技术要求,合理调控施工进度,预测出准确科学的施工工期。
3.3.2工程进度的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可以分为实施控制和动态控制两个方面。实时控制是运用BIM技术对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了解,并及时检测施工的实际情况与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相符,以保证施工进度符合进度管理的目标。动态控制是利用BIM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动态化的管理,合理有序开展施工作业的同时,对施工进度加以管控,确保施工作业按照规定时间如期交工。对于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管理,要依照建筑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的要求,利用BIM技术构建三维信息模型,通过动态演示,为现场人员的对各个环节工序的管理提供对照。
4结语
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BIM技术共享管理方式,利用其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等特点,能够有效改善沟通、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减少风险、提升项目管理和施工质量水平。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科学应用BIM技术能够提升工程管理的总体水准,对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了优化,实现了动态化、可视化的管理,进而给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项目各参与方提供相应的帮助,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地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涛.简析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建设,2018(12):62-63.
[2]孙露.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6):42.
[3]赵博,汪洋,段国栋.BIM协同平台在建设工程全生命期中的应用[J].中国勘察设计,2019,03: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