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但更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面对快速进行的城镇化建设,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与此同时,由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利用方式粗放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农田水利工程方面,水资源的利用率情况不容乐观。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应用
引言
灌溉过程是农田水利工程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利用人力以及灌溉机器等工具,把水资源运送到农田内,从而为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供物质基础保障。在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要不断地考虑农田的水质问题、土壤环境以及农产品生长特点等多种因素。而我国地形面貌发展不一,无法制定出适合我国所有农田发展的节水灌溉标准,且当前某些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时仍然使用传统的直接灌溉手段,水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基于此,提出节水灌溉理念,完成对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科学的运用节水灌溉技术,通过灌溉设施对日益短缺的水资源进行科学使用,不但可以使农田水利工程灌溉面临的难题得以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着农民收入的递增以及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节水灌溉技术内容概述
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中,尤其是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的开展,农业技术获得较大成就,已成为推动科学技术与农业发展的重要桥梁。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将这种技术最新成果转化为农业产量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作为农业技术发展的一部分,其发展历程与农业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灌溉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要想实现现代化势必需要发展灌溉技术,根据我国水资源的现实状况,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成为趋势。与此同时,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的发展也推动着节水灌溉技术的进步。伴随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新的科技革命浪潮,这无疑推动着农业技术的进步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为现代化农业提供技术支撑。尤其是在水资源极度短缺的地区,节水灌溉技术已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实现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能够在有效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同时,实现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措施
2.1根据农作物种类不同选择灌溉方式
传统的灌溉模式,大多不考虑实际情况,对农产品直接进行大范围的灌溉。而若一直沿用传统的农业灌溉模式,必定会带来水资源的浪费或者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所以,在农田水利工程实施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当地农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地分析。依据不同植物的不同生长习性,利用不同农产品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水质、土壤等条件的不同,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使用计划,针对性的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比如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和玉米,这类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补充水资源,因此在农田灌溉时便可以使用直接灌溉的方式;而蔬菜类的农产品则不需要大量的水分,在选择节水灌溉技术时可使用滴灌技术,而且滴灌节水技术能够与施加肥料过程同步操作,从而有效节省劳作时间。例如,灌溉花生、大豆等农产品时,便应制定科学的灌溉计划,调整灌溉工作。总之,根据农作物的种类不同科学的选择灌溉方式,不但能够起到节水效果,还可以减小农业生产的成本,对推动农田水利工程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2灌溉参量的获取
灌溉参量是高效节水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物理条件,可以决定该模型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是否具备足够的节水能力强度。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灌溉区域范围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灌溉参量获取只与理想节水强度、灌溉时间两项物理因素保持直接影响关系。节水强度是一项人为规定的物理指标,通常表示为,且该项物理因素的数值情况不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为整个技术模型中唯一的定性指标。
灌溉时间是一项可以无限延长的物理系数值,通常表示为,该系数不具备具体数值,且随着该系数的增大,所获取到的灌溉参量也随着增大,反之,则减小。
2.3优化调整水资源利用结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农业用水缺乏的问题一直难以得到改善,为此将要求相关科技人员要优化节水灌溉设备,进一步调整水资源供给结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地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气候条件科学规划水利工程,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出发,合理的安排农业用用水和生活用水。另外,农田水利部门还应该加强与政府部门和气象部门的有效联系,及时获取相关历史数据和资源评估报告,这样有利于对周围生态环境的评估。在每一个水利工程建造过程中,应该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能够自觉做到节约用水,有效发挥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应有的价值,保障农业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2.4高效设置和建设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因为我国农业生产区域较多,难以全面的进行节水宣传,在建设示范工程后可以确保农民看到农业生产之中节水灌溉技术产生的效果,同时可以知道节水带来的经济好处,从而提升农业生产人口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比例。具体的水利工程施工应该科学布局,以此来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使其应用更加科学,并为农民带来相应的经济以及生态效益,使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积极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在政府方面,应选择经济作物种植区域,对部分农田开展节水灌溉设施及补贴支持,将农业示范区域经济收益提升,在农业生产中也可起到带头作用,也可使农业生产中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范围扩大。
2.5强化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支持
当下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农田水利机制并不全面,各地政府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备的财政扶持力度不足。有些地区甚至还会出现农民集体筹资的现象。但是农民的经济水平也较为低下,因此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设备资金都较少,有很多使用多年的节水灌溉设备因为有限的资金而不能进行实时维修,进而迫使其在运转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进度滞后。因此,为改变当下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备普遍运转失误的现象,相关部门应持续加强对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资金扶持力度,并积极调整农田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计划。结合各地区不同农田区域的实际发展现状,经上级单位统一筹资,合理优化,大力引进民间企业资产,确保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良好发展有足够的财政力量支撑,并制定相关管护策略,鼓励农民切身体会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备的维护工作,充分感受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财政效益。
结语
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提高花椒农田灌溉系统对水资源的可循环利用率,是甘肃省近些年的发展导向。面对当前水资源短缺的资源发展现状,要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作为资源短缺发展形势下的产物,要真正发挥其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作用,需要在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发展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开发投入力度,加快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利用,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推动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强.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农
业工程技术,2018(32):43.
[2]张小明.浅议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J].农业与技术,
2017,37(8):68-69.
[3]王存英.农业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及其措施[J].农
村科学实验,2018(1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