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当下建筑除了要在数量上满足社会化建设的基本需求之外,还要在规模和质量上保证施工的效益和水平,要提高自身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此来促进后续的具体运行。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的基本施工原料,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相应的施工也应当进行充分地改进与创新。本文以建筑工程为出发点,重点叙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
1 引言
如今,现代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建筑所需技术的要求也不断增多。在实际工作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会出现大量的问题,最核心的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其会增大建筑的不良风险,危害社会公共安全;而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升级施工技术,找到合理、科学的办法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进行控制,提高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团队的工作效率。
2 大体积混凝土概述
2.1 定义
不同国家和地域,以及不同行业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有着一定差异。一般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体积大、水泥水化热大、混凝土现浇量大、外部载荷大、内部受力较为复杂,并且现场实际施工过程中涉及的设计标准、施工要求、技术工艺等内容都非常特殊,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整体结构稳定性要求较高,多数需进行整体性浇筑,不能出现施工缝隙。
2.2 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体的整体体积相对较大,对于混凝土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多用于基础等结构体,不仅有稳定性、刚度、强度等方面的要求,还有防水性、整体性、抗渗性等多个特点,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因为其整体结构的复杂性,造成现场施工条件复杂多变,加之混凝土体积庞大,在浇筑完成后温升幅度大,会出现较大膨胀量,而后续降温过程中又会出现严重的温度收缩问题,容易造成贯穿性裂缝,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性能。
3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策略
3.1 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原料配比
为保证建筑结构达到标准质量并具备安全性,土木工程建筑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强度要求较高。若想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达到设计状态下的应用效果,则需要依据配比对材料进行合理配置,以制备出高质量的混凝土材料,为建筑施工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备混凝土材料的过程中需使用大量水泥,应保证选择的水泥材料型号符合实际要求,保证材料的质量。同时,综合分析混凝土强度与水泥化热反应,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需求作为依据,对辅料(碎石、细沙与外加剂等)进行合理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材料配比与混凝土强度设计要求相符,为土木工程建筑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提供支撑。针对具有复杂性特点的大体积混凝土配比,需要专业试验部门开展配比试验,若试验后发现不同材料配比均可达到设计要求,则需要遵循少用水泥原则,减轻水泥水化热反应对后期施工造成的影响。
3.2 确定合理的浇筑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浇筑方式包括: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3种类型。1)全面分层。是在首层全部浇筑完成后才浇筑第2层,可以用于结构平面尺寸相对较小的大体积混凝土,现场施工可以从短边沿长边推进,必要时可以进行分段,按照由中间向两侧或由两侧向中间同时进行施工浇筑。2)分段分层。从混凝土结构体底层开始浇筑,当浇筑到一定厚度后停止,处理完成后再依次进行各层浇筑,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单位时间内混凝土供应量,能够更好地适应结构厚度小、面积或长度大的项目。3)斜面分层。要求斜面坡度不能超过1/3范围,若结构长度远超厚度3倍时,可以采用现场浇筑从下层开始,逐步进行上移。
3.3 钢筋施工技术
钢筋施工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结构是决定钢筋结构质量的关键。若想提高并保证钢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就需要在混凝土结构中使用一定数量的钢筋。举例来说,在基础底部施工时,主要使用螺纹套对底板钢筋进行连接,在完成地板钢筋后即可设置墙与柱的插筋,这种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建筑物结构性能的提升。需注意的是,由于钢筋部分在混凝土浇筑后将埋藏在里面,若想再次对质量与安全进行检查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在这部分的钢筋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需要邀请监理单位对钢筋进行隐蔽验收,确保这部分施工符合质量与标准,以便开展下一步的混凝土浇筑作业。
3.4 优化振捣
混凝土的振捣是保证其性质稳定的重要施工环节,主要是为了避免混凝土在硬化之后产生裂缝。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主体可以适当地减少水资源的投入量,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后续混凝土硬化产生的裂缝。同时,施工主体要保证混凝土浇筑的饱满充实,要对其进行充分的振捣作业。并且,当下有相当一部分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其自身的内部结构中含有较多的气孔。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通过正道来减少气孔。
4.4 后续护养保护策略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后,针对浇筑资源应用的具体情况,针对性进行护养调节,也是其浇筑战略调节的主导方式。其一,在最后一次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后,可随即运用铺草袋进行外部防护温度调节。其二,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需尤为注意圆柱形角落、墙体根部的护养防护,尽量避免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开展期间,出现残留、局部浇筑遗漏的情况。其三,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若施工人员发现施工区域中已经出现了局部裂缝问题,可利用单纯的水泥浆进行外部弥补,这也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护养操作的有效策略。
4.5 湿度控制法规避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运用湿度控制法规避混凝土施工的裂缝,也是有效的资源处理方案,它主要是为防止混凝土浇筑层干燥收缩而引起的开裂情况。虽然这种方式也是通过温度控制视角进行防护,但它同以上的温度调节法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某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就主要采用了湿度控制法规避浇筑裂缝问题。其一,在混凝土材料搭配时,考虑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后散热水分蒸发的特征,适当的增加搅拌中的水分比例;其二,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可借助专业计算公式,对混凝土浇筑后的热量进行数据评估,对应给予混凝土应用中热量强度的控制;其三,建筑结构浇筑时,为避免混凝土浇筑热量的迅速提升,可采取阶段性操作法进行调控。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中为有效规避结构裂缝问题,通过预留混凝土预热热量散发空间的方式,解决水分过度散发造成的混凝土裂缝问题,是较科学的资源调控方式。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面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把握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是保证混凝土质量和水准的应有之策,也是促进现代化大规模建筑发展的必要举措。在这一过程中,技术主体要意识到自身作用的重要性,要对混凝土浇筑的设备和器械进行创新和改造。施工主体要与其他建筑部门之间做好配合,要严格按照相应的大面积混凝土浇筑规范来进行作业。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大面积混凝土浇铸技术的提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持之以恒,不能急躁冒进。
参考文献:
[1] 王红波.浅谈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9(12):29-30.
[2] 刘海丰.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19(03):130.
[3] 李先.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方法[J].安徽建筑,2019,26(01):113-115.
[4] 马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167.
[5] 韩克波.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与监理[J].智能城市,2018,4(18):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