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们应当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乡规划作为一个关键课题,积极加强研究、探讨与实践,一方面要客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城乡规划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更要采取切实、有效策略,在城乡规划中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实处。城乡规划是城镇化战略推进的基础与前提,本身具有很强的战略性与综合性,需要立足于国家发展战略进行统筹规划,为当地居民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带动地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美丽城乡”发展新目标的实现,尤为依赖城乡规划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强化其改革创新研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城乡规划;美丽乡村;乡村建设
引言
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土地利用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只有城市和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和土地利用管理协调统一,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综合整治等手段促进新增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有机结合,使两个规划协调一致、共同发展,才能更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
1 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意义
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建设美丽乡村,是农村地区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有利于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符合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契合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对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城乡规划改革创新推进的价值
城乡规划是一项战略性与综合性比较强的工作,是在统筹安排与布局城乡发展空间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升城乡发展资源的利用率,保护城乡地区生态环境免受破坏,确保城乡地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城乡规划工作的综合性特性体现了其需要考虑经济、科学、政治与文化等许多领域,这增加了其本身工作的难度。特别是伴随着国内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日益健全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的城乡规划工作空间持续增加,但是工程材料价格的变动以及规划理念与方法的更新等都会对城乡规划工作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为了更好地提升城乡规划工作的有效性,必须要本着改革创新的工作理念,立足于山东省地区的城乡建设实际需求和现况等,从创新城乡规划管理方式、监督管理模式与编制体系等出发,有效解决当前城乡规划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与问题。比如,缺乏长远角度考虑城乡规划改革工作,忽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需求或者不重视城乡规划监督与管理等,这些都是当前山东省城乡规划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如果无法及时加以解决,势必会对城乡发展产生制约,不利于城乡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城乡规划工作形势下,加快改革创新城乡规划工作理念与方法意义重大。
3 城乡规划中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3.1 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
首先,加强建筑等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乡村尤其是传统村落,都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传统文化村落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是维系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承载着现代社会中受到工业文明过度侵染的现代人无尽的乡愁。现代化进程不是要让传统村落衰败消亡,而是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为此,要从乡村用地布局、空间环境、房屋建设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乡村原有肌理的基础上,结合地形特点和现实需要进行综合布局,形成与村落传统形态及自然特征相协调的空间形态。注重对规划范围乡村建筑的勘察分析,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对具有传统民居特色、风貌较好的住宅进行保护性修建,对建筑质量较好的框架、砖混住宅进行建筑立面整饰,对破旧、损坏、无人居住的泥砖和土坯住宅进行改建或新建,从而寻找历史文脉与未来发展、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契合点,妥善保护乡村历史文化景观。
3.2 坚持政府引导,优化资金资源的利用
要坚持政府引导,整合利用和优化各类资金资源。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向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投入,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撑、引导和保障作用,重点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基础平台。借助回归工程、招商引资、募捐赞助等途径,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金的投入。设立乡村文化保护专项基金,用于老化建筑的修缮维护、文化遗产的普查建档、文化传承人的培养、优秀文化人才的奖励与补助以及文化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等工作,确保建设过程中文化保护和传承能落实到位。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保证各项涉农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同时,对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给予一定税收优惠。
3.3 对乡村景观做好风貌规划
在城乡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风貌规划可以有效提升村民生活质量,提供给村民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规划设计人员应在保证对村民审美进行满足的基础上实施设计,不仅需要创建比原有景观生态系统更加优化的社会,还需要可结合现代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地域聚落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关系进行良好处理,对地貌自然环境和乡村景观的关系进行良好的处理。在自然乡村景观规划方面,应给予大自然足够的尊重,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确定乡村空间格局后实施规划设计,创建良好的田园生态系统,通过地形、周边环境,构建自然景观空间,使乡村和大自然之间可以实现和谐相处。在地域村庄聚落景观规划方面,其主要是指原居民乡土建筑,这些建筑对当地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自然风光均进行了反应。在规划设计工作中,可以对乡村聚落进行充分利用,将其和乡村景观规划进行充分融合,通过田园山水格局、交通网络、乡土建筑、民俗文化等,使两者实现充分融合。
3.4 合理分配城乡地区公共资源
在城乡规划过程中涉及到比较多的公共资源,其分配问题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分配资源的合理性与否不仅会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产生影响,也会对最终城乡规划工作的成败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必须要对相关的公共发展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针对当前部分领导与干部在分配城乡地区公共资源中存在偏向于城镇地区,而不重视乡村地区的偏见行为可以采取制定强制性规章与制度的方式来加以扭转,并要灵活地运用政策引导方式来使更多的社会组织可以关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积极推动乡村地区招商引商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要灵活地应用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科学、有效地分析现阶段山东省地区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之后针对性为其提供有利于带动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并要持续推进乡村经济发展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科学地分配城乡规划中涉及到的全部公共资源,如可以在乡村经济发展中积极地发挥社会组织与团体的力量,对硬件基础设施进行持续完善,缩小城乡建设的实际差异。此外,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规划中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在对城乡规划中的公共资源可以采取按需分配等多样化的分配原则,力求可以做到统筹城乡规划发展目标。
结束语
总之,城乡规划是促进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为了提升城乡规划工作的质量,需要注意立足于区域城乡经济发展现况,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从科学地制定框架性发展战略出发,加快健全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合理分配城乡地区公共资源,并要坚定不移地走因地制宜的创新改革之路,这样才能促进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敏.新时期推进城乡规划改革创新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8):215-216.
[2] 胡娟,谭悦,王刚,等.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的城乡规划与人文地理的教学融合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9(02):45-50.
[3] 李珊珊.美丽乡村视野下特色旅游村镇景观规划的原则与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19(0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