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城乡规划改革创新的若干思考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7期   作者:邓世勇
[导读] 在城乡建设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方案可以帮助对城乡的空间进行有效的利用
         摘要:在城乡建设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方案可以帮助对城乡的空间进行有效的利用,促进成长环境的不断美化。因此,我国政府对于城乡规划方案和工作都非常重视,近年,在城镇化繁荣发展的背后,一些由于不合理城乡规划导致的问题也在逐渐显现,这就需要我国政府的有关部门对城乡规划的管理制度及时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城乡规划;改革创新;若干思考
         1导言
         为了实现新时期的城市规划改革发展工作,需要不断建立适宜的城乡规划管理制度、更新城乡规划理念、应用城乡规划的新技术,还要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的工作方式,进而使城乡规划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真正发挥城乡规划发展的重要作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为人们营造更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2关于城乡规划的问题分析
         2.1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很多地区的城乡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垂直管理、监督的方式无法有效地进行,上级对于下级无法进行有效约束,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被分割成很多部门,但是这些部门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体制。这会对城乡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负面影响。诸如,很多地区的开发商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诉求,在政府的招商引资过程中,提出和城乡规划工作相偏离的要求。而政府为了招商成功,一般情况下会对城乡规划规定进行更改,满足开发商提出的要求。这就给城市规划带来了隐患,先前的城市规划制度无法实施。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对上级部门的指导盲目遵循,不考虑城乡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城乡改革工作进行更改,导致了资金浪费和时间浪费的情况,这样一来城乡规划成果难以获得认可,也缺乏科学性。
         2.2缺乏专业人才
         城乡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专业人才的支持息息相关。但是我国的城乡规划工作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时间相对较晚,所以我国城乡规划工作的人才也相对缺乏。这就造成了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专业性不强、管理手段不先进的局面,不管是城乡规划的建设工作,还是城乡规划的管理工作,都缺乏规范性,如果不加以改善,长此以往,在未来必然会对城乡规划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2.3公众参与度相对较低
         现阶段,我国法律允许普通公众参与到城乡规划工作当中来。但是我国公众还保持着过去的想法,认为城乡规划只是政府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公众的公共意识不强,导致我国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度相对较低。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政府部门经过开会和商议,做出城市规划工作的决定,再对公众进行公示。公众处于被动的地位,真正的决策者依然是政府相关部门。这样一来,我国的城乡规划工作自然会缺乏公众的有效监督,公众的利益被少数人的利益所取代。
         3城乡规划改革创新推进的策略
         3.1科学地制定框架性发展战略
         在现阶段山西省的城乡发展过程中,城乡经济的发展较城乡规划的速度更快,使得实际的城乡规划无法很好的起到拉动区域城乡经济发展或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作用,这种城乡规划现实问题的根本成因主要表现在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基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城乡规划进程,提升其工作的有效性,扭转当前城乡规划滞后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形势,就需要立足于框架性发展战略视角。比如,可以立足于城乡的远景发展规划目标,以“美丽城乡”、“幸福家园”为根本目标,结合山西省城乡发展现况与需求,制定一张具有地域发展特色的“城乡法治蓝图”,期间要注意重点加强权威性顶层设计及相关设计仿真与政策的贯彻落实,本着从上级到下级,从省市到乡镇的顺序,逐层落实城乡改革的要求、政策与方针,力求做到严格把关,如可以抓住历史名城、绿色海绵城市、智慧都市、宜居家园等法治蓝图构建内容,坚决执行相关的城乡规划工作要求,确保城乡规划目标可以在所构建的框架性发展战略下得到有效贯彻落实,这样才能推动城乡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进程,避免因为盲目性城乡规划工作而影响了城乡规划工作的质量。


         3.2加快健全城乡规划管理体制
         在开展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期间,管理体制是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减少城乡规划工作中异常情况发生概率的重要保障,所以山西省的有关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具体需要立足于山西省城乡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情况,将城乡规划工作纳入到行政管理工作中,有效地约束城乡规划工作的相关部门与人员,如要使他们严格依据《城乡规划法》等相关行政法规和要求进行城乡规划工作,同时还要注意密切监督与管理城乡规划工作的相关主管部门,确保他们可以做到有法必依,不可出现工作懈怠或其他不认真开展城乡规划工作的行为。又如,针对山西省地区的一些小型或中型城市的城乡规划工作而言,可以立足于当地的城乡规划工作实际需求和现况,灵活地利用差异化、多样化的管理方式来确保城乡规划工作有序开展,妥善处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冲突与矛盾问题。此外,在对城乡规划管理体制进行健全期间,还要重点解决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富余等一些关键问题,使城乡居民与农村群众都可以享受城乡规划推进带来的红利,如平等地享受就业权利,具体可以对农村群众就业之前开展培训,并让他们和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福利与待遇等,也要对现阶段城乡地区的公共服务有关体制进行完善,确保可以使农村群众也可以享受到其中的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
         3.3合理分配城乡地区公共资源
         在城乡规划过程中涉及到比较多的公共资源,其分配问题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分配资源的合理性与否不仅会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产生影响,也会对最终城乡规划工作的成败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必须要对相关的公共发展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针对当前部分领导与干部在分配城乡地区公共资源中存在偏向于城镇地区,而不重视乡村地区的偏见行为可以采取制定强制性规章与制度的方式来加以扭转,并要灵活地运用政策引导方式来使更多的社会组织可以关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积极推动乡村地区招商引商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要灵活地应用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科学、有效地分析现阶段山西省地区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之后针对性为其提供有利于带动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并要持续推进乡村经济发展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科学地分配城乡规划中涉及到的全部公共资源,如可以在乡村经济发展中积极地发挥社会组织与团体的力量,对硬件基础设施进行持续完善,缩小城乡建设的实际差异。
         3.4坚定不移地走因地制宜之路
         为了进一步推进城乡规划改革创新工作,有效提升城乡规划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还要立足于不同区域的现有城乡经济发展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城乡规划工作,走个性化、特色化的创新工作之路,尤其是在那些包含丰富自然景观资源或者具有历史特色和民俗文化的区域中,更是要注意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城乡规划工作。比如,针对那些拥有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区域,在开展城乡规划工作中要注意针对性强化特色文化开发和建设;针对拥有丰富自然景观资源的区域,要在城乡规划中重点做好自然景观资源的挖掘和分配工作,如发展区域旅游资源,以此带动地区特色旅游文化的发展等等。
         4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要有新的发展状态,城乡规划工作也是如此。城乡规划工作从整体上来看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不健全,二是缺乏专业人才,三是公众参与度相对较低,对此,我国有关部门要加以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对城乡规划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提高城乡管理水平,来进一步推动城乡经济的和谐、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升.新时期推进城乡规划改革创新的若干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0):195+250.
         [2]俞滨洋,曹传新.新时期推进城乡规划改革创新的若干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6(04):9-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