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032419851030XXXX
摘要: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是指工程项目建设从它的寿命开始到寿命结束的整个时间段,也可以说是整个工程项目从构思到最后拆除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一般我们将全建筑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技术含量高、施工周期长、风险高、涉及单位众多等特点,因此全建筑生命周期的划分就显得十分重要。建筑工程管理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对建筑工程有效的成本控制,以发挥其综合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成本控制;综合效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愈加明显,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建筑工程作为我国的基础,与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关间相互工程的各单位,若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持久发展,就需要对工程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发挥其综合效益。本文主要针对全寿命周期的概述、特点,自己建筑工程决策、设计、施工、维修和回收管理展开论述。
一、全寿命周期管理综述
(一)全寿命周期管理概论
全寿命周期管理概论是指对建筑工程中如人力、时间、资金等各要素进行全面系统完整的管理,它不同于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将工程项目的管理时间由项目实施的时期拓展到项目运营的整个过程中,从项目设计开始直至项目结束的后期查验与废料的回收。全寿命周期管理是科学的管理方法,它能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发挥各项因素的因素,且其能预测建筑工程项目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并做出一定的预防措施,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损失,且其能将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建设中[1]。
(二)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
全寿命周期管理针对的是建筑工程的全过程,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将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谋求工程利益最大化。由于全寿命周期管理需要对工程建设的各环节做出管理与设计,各环节间的联系密切且承接性较强,所以就需要做出系统化的管理,确保各环节衔接较好,提升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率。
2、绿色化原则
全寿命周期管理不仅要考虑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还需要考虑工程建设的环境效益,如果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没有做到环境友好,将会对后期的资源回收等造成较大的影响,且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废料等进行回收再利用也能做到原材料成本的节约,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这要求在建设工程初期材料的选择上投入较大的精力,尽量保证施工材料建的经济性。环保型与实用性。
3、民本性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的观念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日益加深,建筑行业也应做到与时俱进,在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充分的考虑到人民的生活需求,社会发展方向等,在工程实施建设的全过程贯彻这一理念,以人民的需求为出发点,且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比如在建筑工程的设计时多设立便民设施,在工程结束后及时做到垃圾的回收处理,做到环境的保护,减少对民众的影响。
二、全寿命周期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对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此要协调好工程的各个阶段,对建筑工程的整体做出管理,充分考虑各种要素,各个阶段有不同的项目目标和项目实施标准,但各个阶段间要存在一定的共性与联系,确保各阶段为工程建设的整体实施做出贡献,使整个工程建设形成一个协调科学的系统,最终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总的来说,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主要分为对建筑工程设计的管理、对建筑工程实施的管理、对建筑工程监管的管理、建筑工程的回收阶段的管理等几个方面。
(一)对建筑工程目标制定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建筑工程目标的设定是整个工程建造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它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建筑工程目标的设立中,必须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建筑工程各阶段的质量职能,确立成本管理目标,过程管理目标以及质量管理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为全寿命周期管理确立目标,从而实现全程的目标管理体系。其次,目标的制定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确保工程建设能够适应未来几年的社会发展趋势,满足人民的各项需求,同时,建筑工程的目标还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风险预测做出多种方案,目标的制定应是灵活多变的,做好建筑工程木匾的管理才从源头上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二)对建筑工程实施过程的管理
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要求施工人员首先按照建筑总目标制定具体实施目标,并结合建筑过程中的天气、地质、材料、人员组成等因素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建筑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其次,相关人员还需采用抽检法等加强对施工材料的验收,确保施工材料符合建筑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一定严格禁止其使用。另外,要根据施工现场的设计组织和实际情况,完善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对于施工的设备的检修以及测试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工程施工过程要对每一项工程做到严格把控,每项施工程序都应设立专员进行定期质量检查及记录,并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补救。最后还应建立全面完整的质量管理小组,完善好质量检查,并将每项质量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个人,开展奖惩激励政策,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对于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进行反馈与调整,做好与其他环节的衔接工作,项目工程的实施过程与检测维修以及回收工作应是同时进行的,不能将其与其它阶段的工作割断[2]。
(三)对建筑工程监测和维修的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监测应由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应质量管理人员完成,通过对工程建设的现场检验评估工程的完成建设情况。首先,质量监测人员应确保建筑工程总目标的达成,符合工程合同的各项规定要求。其次,应对平时工程建造的技术档案以及施工管理档案进行检验,同时,还要对建筑施工材料、施工机械以及相应的构配件进行现场的质量监测和功能测验。对于委托监管的工程,也应具有质量评估报告和勘察设计单位提供的相关检验材料。如果对于检查质量不合格的项目应及时返工处理。针对检测出的问题也要进行进士的维修与保护,各项维修工作应由专门的维修小组完成,维修工作要做到及时与迅速,确保不延误工程的建设与工人的人身安全。
(四)对建筑工程回收处理的管理
以往的项目工程管理往往忽视了建筑工程实施和结束后的回收处理这一阶段,导致建筑材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不仅增加项目建设的成本,也不方便人们的生活,对后期的环卫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对于项目工程建设产生的废料一方面可以进行初步的检测后再次的回收利用,比如将剩余的混凝土及碎块再次应用于道路的建设中或是绿化带的建设,另一方面对于有价值的建筑废料如小段钢筋等金属废料等可以卖掉或是回炉重造再次应用。以此来减轻对环境和社会的压力,也提高工程的效益。
结语
全寿命周期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具有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设效率,提升工程的整体效益,增加人民满意度,减少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减轻社会压力等多种效益。如果应用得当可以在全行业内推广,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仍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应当认识到这是一项复杂且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在应用过程中要借鉴成功经验,不断弥补不足,采用科学方法为工程建设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维敏.建筑工程管理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8):192.
[2]陈煜昌,罗礼明.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全寿命周期管理[J].四川水泥,2016,(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