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谢崇洪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3期   作者:谢崇洪
[导读] 为了提高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技术操作要点进行总结分析,同时还需要对施工环节质量控制内容进行把控。基于此,论文结合实际,在分析当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的同时,对施工阶段需要控制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分析,希望论述后,可以给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帮助。
        中建二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100071
        摘要:为了提高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技术操作要点进行总结分析,同时还需要对施工环节质量控制内容进行把控。基于此,论文结合实际,在分析当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的同时,对施工阶段需要控制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分析,希望论述后,可以给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 引言
        沥青路面是当前我国最常见的公路路面之一,随着沥青路面使用频率的提升,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因此,需要加强对市政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和常见问题的探究,明确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解决策略,保证市政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整体质量,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影响沥青路面质量的因素很多,施工单位施工能力,缺乏的恶劣天气条件下,当建设如大雨天气,闪电是一定程度的损害的沥青路面,沥青路面在投入使用后,如果你有重载卡车,为了赶上,不按照要求,也可以负面影响沥青路面,当外部压力大于路面的承载能力时,沥青路基很容易发生坑洞破坏和断裂。因此,为了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为人们提供更方便、舒适的交通条件,必须对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检查控制。由于施工控制技术在面层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精确性,使得面层沥青路面施工过程的操作符合相应的施工要求和施工标准,加强了沥青混合料的配制和性能检测对混合料的综合把握,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现场监理,减少施工问题,提高施工安全性,保证作业的规范性和完整性,是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最直接途径。
        3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3.1 沥青混合料生产及运输
        每天开始生产时,应提高加热温度,并干拌几锅集料废弃,再正式加沥青拌和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如出现泛油或者白料情况,仔细检查设备情况,排除后方可生产。检验人员每天应从沥青混合料运料车上取样,检测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指标,以确保沥青混合料质量。拌和站工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以确保拌和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拌和站各种传感器必须定期标定,确保计量准确。沥青路面混合料通常选择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板上涂刷1层油水混合物,避免沥青材料黏附车厢内壁,确保隔离效果达标,防止出现材料被污染的情况;运料车装料时,应多次挪动车辆位置,平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运料车运输过程中宜用篷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
        3.2 沥青路面摊铺技术
        施工人员在实际的摊铺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摊铺的连续性,避免摊铺结束造成沥青路面表面粗糙度和刚度的偏差。此外,根据天气情况在施工现场所在地的地方,建设单位应选择晴天进行摊铺施工,以避免过多的空气湿度在雨天或雾蒙蒙的天,这可能导致蜂窝或洞沥青路面表层和其他质量问题。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要根据摊铺机摊铺方式进行摊铺施工,需要使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摊铺机进行联合作业。施工时相邻振幅之间重叠5-10cm,摊铺设备之间距离控制在10-30m。对于中低层沥青路面,施工单位可以通过钢丝绳导向实现高程控制。对于面层的沥青面层,施工人员可以通过雪橇控制模式来保障摊铺施工的平稳性。
        3.3 沥青混合料碾压技术
        碾压施工按照初压、复压、终压顺序进行。初压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初压使用2台大吨位双钢轮压路机完成,一般需要实施2次静压处理,车辆行驶速度处于1.5~2km/h。初压施工由中心向两侧的顺序来进行,相邻位置碾压重叠宽度为20mm。初压完成后,检验人员检查平整度、路拱。初压结束后,进行3~5次振动复压,行驶速度控制在2.5~3km/h,振动压路机折返时应先停止振动。

终压使用胶轮压路机进行,行驶速度控制在4~6km/h,相邻碾压位置需要保持10~20cm重叠宽度,碾压次数不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此外,在碾压施工环节,避免存在急停与急转弯的情况,确保碾压工作的质量达到标准的要求。
        3.4 接缝与清场
        沥青路面的接缝包括横向接缝和纵向接缝。施工单位需要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来处理接缝,因为沥青路面接缝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对于横向接缝,施工单位需遵循“宜长不宜短”的原则,将垫木设置在滚动带的外侧或路桥的边缘,实现对接缝长度和位置的人工控制;纵缝,施工单位采用热缝法,预留一部分进行滚压施工,以其为高程基准,为交叉缝的滚压施工奠定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施工单位应保证高水准面的宽度在10-20cm 范围内。
        4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 严格控制和监督施工原材料质量
        沥青路面施工项目,沥青材料是基础也是核心,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沥青路面质量。沥青路面正式开始施工前,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要求检查原材料质量,同时还需要考虑经济效益、维修管理需要等方面,确保材料满足工程质量要求。此外,施工单位需要专门设置材料质量监督与管理岗位,做好材料各项性能的全面检查,对矿物料、粗骨料、细骨料等内容进行检查,任何存在问题的材料都不能进入施工现场,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可以达到标准的要求。
        4.2 有效修补路面缝隙
        在市政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连续施工的方式进行铺设作业,尽可能避免冷接缝,如果出现冷接缝,需要使用高分子材料进行敷贴,使得接缝处能够受热软化,之后再进行接缝处理。在具体的摊铺过程中,需要结合目标区域的气候条件选择有效的沥青类型,从而可以降低沥青路面温度收缩缝出现的概率。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沥青路面裂缝的修补工作,采取改性乳化沥青进行灌缝,修补宽度在5mm以下的裂缝。使用SBS改性沥青进行灌缝,修补宽度在5mm以上的裂缝。在灌缝结束之后,需要使用粗纱覆盖在缝隙表面保证缝隙修补的有效性和质量。
        4.3 严格执行施工后的检查工作
        在公路沥青施工项目全部完成之后,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检查。在沥青路面运行期内,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查与维护。整个施工过程中,要从项目建设的使用材料方面入手进行,保证所有的材料质量、性能都能够达到规定的要求。对于施工结束之后的沥青路面做出定期检查,全面分析其使用性能,一方面要进行必要的总结与评估,以保证其可以满足系统的运行需要;另一方面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技术的提升奠定基础,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公路中沥青混凝土路面实际施工过程存在很多问题和影响因素,导致最终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强度难以得到保障。因此,需要加强对市政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以及常见问题的分析和探究,明确具体的解决措施以及应对对策,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能够持续稳定地通行,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质量,促进市政公路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闫忠良.论公路施工中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1):137.
        [2] 任艺璇,任香娣.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1):140.
        [3] 李毅杰.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交通世界,2019(09):30-31.
        [4] 胡新顺.关于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03):115+117.
        [5] 李志.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交通世界,2019(08):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