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铁路站房设计探讨——以武汉光谷流芳站西站房为例 段珊珊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3期   作者:段珊珊
[导读] 湖北省九省通衢,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省会城市,作为中国中部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其铁路发展势必为基建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1
        摘要:湖北省九省通衢,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省会城市,作为中国中部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其铁路发展势必为基建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九省通衢、流芳站西站房、建筑设计
       
        1.建设背景、目标与特点
        1.1项目背景
        湖北,九省通衢。省会武汉,历史文化名城。城中江、河、湖等水系丰富,街道、建筑顺江而造。这座历史上凝聚着鄂文化精髓的古城,在今天已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流芳火车站作为武汉市第五大铁路枢纽,是我省繁忙的交通走廊——武黄城际铁路上的主要客源点,武冈城际铁路、武咸城际铁路列车均在这里经过。流芳火车站将汇集铁路、城市轨道、城市道路交通,成为一座现代化的交通枢纽。其站址位于新、老城区交界的位置——东湖高新区。流芳站在设计中对于现代化、大空间的交通建筑在城市尺度、建筑体量方面如何融人到城市环境中,如何延续城市肌理和文脉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努力探索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性特征的建筑精品。
        流芳火车站邻近武汉市三环线,位于武昌地理中心的东湖高新区现状建成区。其是武汉铁路枢纽的重要客站之一。其为光谷的综合交通换乘枢纽,也是城市重要的对外窗口和景观节点。其是武黄城际位于武汉市内的城际车站。武黄城际铁路位于湖北省中部,线路起于武汉枢纽武汉站,并修建联络线与武昌站相连,止于黄石市黄金山开发区。正线全长96.78km。
        1.2建设目标
        流芳站作为武汉市第五大铁路枢纽,被称为城市的门厅,作为公共活动的场所给提供了交通引导、聚集、疏散、等候、休憩、交往的功能。其设计提升了城市交通能力、创建了高品质的交通枢纽环境质量、塑造了现代化特色的城市风貌,将武黄城际流芳站区打造成为集铁路、公路、公交、出租车、社会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1.3建设特点
        流芳站设计落实国铁集团“精心、精细、精改、精品”的要求,在型式和功能上考虑当代铁路发展特点和地域文脉的影响而完成铁路客站建筑的设计,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造型传承“地域文化”:在建筑造型中,根据地域特点,做到形体的和谐、恢弘,反映出地方特色;在材料色彩的选用上,结合地方特有资源,适当选用当地材料,表达出尊重传统,面向未来的设计主旨,体现站房设计的文化性;站型选择的经济性:结合轨顶及场地标高,选择最合理的站型,尽量减少填方挖方,体现站型选择的经济性;空间布局“以人为本”:在空间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零距离换乘、空间可读、无障碍通行和完善配套的现代化设施等各个方面体现站房空间布局的功能性、系统性;推广使用新技术:通过新技术的选用以及环保节能观念在站房里的贯彻落实,创造出无视线遮挡的大空间效果并尽可能节约能源,充分体现站房设计的先进性。
        2. 建筑设计
        2.1总平面设计
        流芳站站场南北走向,分城际场和普速场,城际场为新建部分,普速场为既有改造部分。站场规模为5台14线,城际场共设到发线7条(含2条正线),450*12*1.25(m)基本站台1座,岛式中间站台3座。普速场设设到发线5条(含正线2条),预留2条到发线,还建350*4*0.3(m)基本站台一座。站场范围内设一座18米宽的天桥与一座10米宽的地道。天桥投影范围内设一座社会通道连接西站房下沉广场与东站房地下空间。站房东侧地块集中设置铁路生产、生活房屋,站房西侧地块布置铁路客站停车场。


        2.2交通组织
        流芳火车站的站前广场、西站房、站场、东站房以中轴对称的方式,由西向东有序展开。站前广场以人行广场为对称轴中心,西站房北侧布置公交车站和旅游大巴停车场,南侧布置出租车和社会车辆停车场。四大机动车场的有序整合,最大程度地梳理了站前聚集人流、车流的复杂交通,实现了进、出站房的无缝对接。
        1)出租车流线:在西广场南侧设置一个出租车落客区,实现快速进站。出租车蓄车区和上客区位于西广场的南侧,靠近站房出站厅,车行通过匝道由出租车落客区下至出租车蓄车区。
        2)社会车辆流线:小型汽车送客流线与出租车落客流线相同,在西广场南侧设置落客区。社会车辆停车场临近凌家山北路隧道,位于地下一层通过匝道与进站层相连。在站前广场南侧地面设置快速上客点,为乘坐社会车辆或网约车客流提供就近、快速上客便利。
        3)公交车流线:在广场北侧规划公交车到发区,通过室外楼扶梯上至站房进站。临近上客去为公交站房,便于公交车的高效调度。
        4)长途汽车流线:在东站房站前广场北侧新建长途汽车站,西广场人流通过社会通道至东广场再至长途汽车站换乘长途汽车。
        5)地铁流线:东站房东侧为地铁设计范围,轨道交通2号线与轨道交通29号线在此换乘,城际人流与市内地铁人流汇聚于此,人流通过社会通道至流芳站西站房站前下沉广场,通过楼扶梯至地面层进站;城际人流通过地下出站厅出站至下沉广场再至社会通道通至东边地铁站厅层。
        2.3平面设计
        流芳站西站房为线侧平站房,站房总长153.5m,总宽42.5m,总建筑面积为15000㎡,站房主体地面二层,局部地下一层。地下一层为出站厅、消防泵房;站房中部为广厅与两层候车厅,一层候车厅吊顶下净高4.8米,二层候车厅吊顶下净高最高处16米;站房南北两侧为两层空间,布置站房功能用房。功能用房的首层包括旅客使用的主要功能空间,一层北侧为站房售票厅、旅客卫生间、通信及信息机房等,一层南侧为旅客卫生间、商业开发、变电所等;夹层为车站办公、间休、空调机房。二层南北侧分别布置军旅、母婴候车、vip候车、旅客卫生间、旅客服务及设备用房。
        2.4装修设计
        2.4.1外装修设计
        在流芳站西站房立面设计中,建筑造型契合光谷地域文化特征,以“科技、未来”为母题,展现武汉光谷的独特魅力为出发点。将流芳站设计为独特的,充满科技感的未来建筑。建筑造型由光子运行轨迹与极光等线型变幻而来,简洁大气,用流畅充满张力的曲线线条构成建筑的外部轮廓,造型形似太空梭,象征武汉光谷如高新科技之母船。立面细部精致,主入口富有韵律变化的竖向铝合金格栅模拟光栅的形象,功能上也为西面起到良好的遮阳作用。站房流线光洁的墙面上规律的分布着点窗,对主入口形成烘托,夜景中如璀璨空中梦幻般的太空飞船。
        2.4.1内装修设计
        由于现有站房地处文化底蕴深厚的荆楚大地,湖北省文化特色与亮点繁多,其素有“鱼米之乡”称号。武汉城区湖泊众多,长江汉江在这里交汇,武汉因水而成城,因水而成名,大江,大湖,大武汉,因水而吸纳天下文人骚客,因水而商贾云集而成为华中最大商埠,因水而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长江从水路上串联起来武汉,黄石、咸宁等。武黄城际将从铁路上再次连接母城与卫星城。所以站房内装设计以水为基本元素作为一个切入点,通过一些水的艺术提炼和抽象变形,候车厅吊顶采用行云流水的铝板造型,结合灯光的效果及现有结构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处理。同时结合现有建筑的风格和设计理念。让室内外相呼应。
        3.结语
        火车站既是一个交通枢纽,又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反应了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和品位。本文以流芳站站房为例,对中型铁路站房设计进行探讨,对其他中型站房设计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小红. 武昌火车站站房建筑设计.铁道建筑,2007(2X):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