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剑 刘飞 张锦 李浩楠 吴晴
宿州学院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近些年来,由于现有地下矿产资源的不断枯竭,为了在原有矿产上找出新的矿产,导致矿产开采的深度在不断加深,而锚注支护加固技术作为软岩巷道支护有效手段中的某一个措施,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软岩巷道特性,利用FLAC2D开展数值模拟,最后得出相应结论。
关键词:锚注支护;软岩巷道特性;数值模拟
引言
矿井深部的开采是以后发展一个主流。在我国的能源中大概有七成是煤炭资源。已调查清楚的煤炭资源大概有全球总量的11.1%,而储存在1000m以下的煤炭资源为29500万亿吨,占总量的53%。在2002年,我们国家部分地区的老工业基地有很多的矿产公司停业,但是,由于我们的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越来越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使我们的国家在多种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性越来越强。在此背景下,2004年,国务院开启了全国重要矿产危机矿山找矿的专项。
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使将来的采掘工作会在高地应力和位移条件极差的环境中进行。在“九五”计划执行的时间段里,10个能源建设基地中有8个发现了软岩问题,而且每年大概有6×105 m的巷道在软弱的围岩中开挖。软岩问题的突出,会进一步的危及煤矿的安全生产[1~5]。
巷道支护在最近这几年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可软岩巷道的有效支护仍为所有煤矿巷道支护的待加强环节,也是目前国内外未较好解决的难题,因此这方面受到了众多科研单位和生产部门的关注。最近一段时间来,大量专家学者开始研究软岩巷道的锚注支护问题[6]。
在软岩巷道支护中,各类锚杆及其组合支护形式必将成为各国煤矿巷道支护主流,但是软岩巷道却是巷道支护的一个难点 [7]。本论文在分析锚杆注浆与围岩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假设的工程背景,进行数值模拟和支护效果的综合评价。
1巷道与围岩的作用
实验表明,当围岩部分达到岩体的残余强度时,这时注浆能达到不错的效果,但不该超过这个点注浆,当超点注浆时,残余应力变得极小,或许会使支护变形量较大,使支护提供的支护抗力变小,让支护体无法发挥原有的作用[8~9]。
2 软岩巷道锚注支护的方案
2.1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本次数值模拟选用FALC2D。FLAC2D采用显式有限差分程序,程序内部含有多个力学模型,另外FLAC2D还具有强大的前处理和后处理功能,明显的增强了输入结果与输出结果的可视化。
2.2 工程背景
本文工程背景参照某煤矿的实际情况设置。其中井巷拥有地压大、软岩分布规模大、支护条件比较复杂等特征。
2.3计算模型的建立
为研究软岩巷道锚注支护的结构稳定性,建立如图1所示模型。在计算的这个过程中,使用了摩尔-库伦模型,而且采空区与巷道使用了null单元进行开挖模拟。软岩巷道断面为直墙半圆拱,直墙高1.6m,半圆拱直径为1.4m,在模型建立过程中,根据圣维南原理,考虑边界效应,模型高度为80m,宽度取100m。考虑模型的对称性,取 1/2模型尺寸进行数值模拟。
.png)
图1数值计算模型
2.4数值计算方案
基于锚注支护理论推导,巷道塑性区半径影响因素主要有:注浆粘聚力C,初锚力P,巷道埋深h和巷道半径a,同时,巷道应力与位移分布也主要受以上几个因素影响。据此,可以改变相关参数来研究锚注支护的软岩巷道的稳定性。
模型1:取上覆岩层自重14MPa,净宽是3.5m、净高3.2m的巷道锚喷索支护模型。锚杆型号为φ20×2000mm的高强螺纹钢锚杆,喷层厚100mm,强度为C20。
模型2:取上覆岩层自重14MPa,净宽为3.5m、净高3.2m巷道锚喷索+锚注联合支护模型。高强度注浆锚杆的型号为φ20×2050mm,使用无缝的钢管制造,壁厚4mm,杆尾设有麻花锚固段,浆液扩散的半径采用1.5m。
3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相对普通锚喷支护,加上锚注支护后巷道顶部测点变形明显减小, 减小73.8%。巷道底板测点变形减小70.9%,巷道两帮测点变形减小68.6%。锚注支护不错的限制了巷道的变形,变形量大大减小。
相对普通锚喷支护,加上锚注支护后竖直方向高应力,和水平方向高应力分布离巷道距离减小了大约48%。研究结果表明,采取锚注支护后,高应力主要集中在巷道锚固区。锚注支护减小了原来巷道塑性区分布范围。
单一锚喷索支护巷道采用锚喷索+锚注联合支护方案后巷道围岩强度显著提高,围岩岩性得到良好改善,巷道的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锚固区,巷道围岩塑性屈服范围显著减小,有效控制了巷道的顶底板与两帮位移。
结论
本文主要对软岩巷道锚注支护的力学特性开展了全面的研讨。研究结果表明:
(1)适时注浆可以有效发挥围岩本身的承载能力。
(2)相比普通锚喷支护,锚注支护时顶部变形减小73.8%,底板变形减小70.9%,两帮变形减小68.6%,锚注支护有效控制了巷道的变形。
参考文献:
[1] 刘江天,刘荫椿,付乐. 就矿找矿理论浅析[J]. 黄金,2009,30(2):10-13.
[2] Sun Jun,Wang Sijing.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in China:developments and current state-of-the-art [J]Tnt.J. Rock Mech.Min.Sci. 2000(37):447-465
[3] 孙钧.迎接新世纪的岩石力学若干进展.第五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大会论文集[C].上海: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0
[4] 李小斌. 浅谈我国煤炭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J]. 山东煤炭科技,2015,(04):24-25.
[5] 周宏伟,谢和平,左建平.深部高底应力下岩石力学行为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05,35(1):91-99
[6] 王波,高延法,朱伟,贾君莹.龙口海域软岩巷道锚注支护试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02):150-153.
[7] 吴创周,柴清,李国峰,胡少斌,陈稳,田宝柱.破碎围岩巷道锚网索喷注耦合支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煤炭技术,2008(07):68-70.
[8] 刘长武,锚注加固对岩体完整性影响[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3,(28):221-224
[9] 张农.巷道围岩强度弱化规律及其应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2,(28):133-135
基金项目:2017年度宿州学院重点科研项目(2017yzd15);宿州学院第十三届大学生科研项目(KYLXYBXM19-002)
作者简介:邹剑(1998-),男,安徽宣城人,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