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才培养制度的完善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4期   作者:徐妍
[导读] 摘要:当前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制度,任重而紧迫。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当前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制度,任重而紧迫。各行各业也在着力打造育才、重才、用才、吸引人才的政策环境,从而促进了人才培养逐步走向制度化、体系化,并在发展的路上日渐成熟。有些企业呈现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工人技师、管理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也有些企业人、岗不匹配等现象,企业面临着急需人才、培养困难的现实局面,这种现状也为企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
        关键词:企业;人才培养制度;
        国以才立,企以才存。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智慧、高技能的人才队伍,是企业振兴发展的战略资源。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重申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国有企业特别是建筑企业的竞争中也越来越激烈,人才作为企业竞争的主体,想要更好的向外部展现出过硬的综合实力,最终还是需要凭借强有力的人才群体。为加强企业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及竞争力,各行各业也在着力打造育才、重才、用才、吸引人才的政策环境,从而促进了人才培养逐步走向制度化、体系化,并在发展的路上日渐成熟。但发展需要过程,尽管企业在人才培养上不断努力,但有些效果并不尽人意,新员工培养普遍周期长,具备一定能力的中坚力量流失多,拔尖人才培育难,有些企业呈现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工人技师、管理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也有些企业人、岗不匹配等现象,企业面临着急需人才、培养困难的现实局面,这种现状也为企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结合企业现状不断转变观念、不断更新措施、不断完善机制,将是今后一个时期企业人才培养的总基调。
        一、企业在人才培养制度中存在的不足
        1、对人才培养缺乏系统的认识
        人才培养不同于人员培训,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结合企业的长远利益,为员工量身制定职业规划。由于企业自主培育人才成本大、耗时长、周转慢,因此一些企业面对人才问题上,存在短期行为,缺乏长远的目标,重使用,轻培养,以短期培训代替长期培养。
        2、对人才培养缺乏完整的体系
        人才具有多样性,全面的人才观念是企业不断前行的动力。鲜少有企业专门对人才培养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即便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但在落实过程中,打折扣、走过场。有些企业员工入职时,会签订“师带徒”合同,但考核效果却无法体现。
        3、对人才培养缺乏科学的考核
        对于一些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员工多、部门多、业务分工细致,制度、规范、考核条例等一般都是共性化模式,无法满足部门之间的个性化需求,很难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专门的细则,考核必然会存在局限性。
        4、员工的学习激情调动不足
        “学无止境”,企业应善于营造全员学习的氛围。通过科学的知识技能学习,加快自己的进步速度,也可以以此推动企业的长足发展。企业职工应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学习,对有益处的事物进行学习,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请教其他员工。但是,从目前的企业内部来看,存在大部分员工不具备良好的主动学习能力,学习热情也比较差,遇到困难只会交由其他工员办理,并不会虚心学习,长此以往,这部分员工的综合能力停滞不前,拖拽企业发展的速度。
        二、企业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企业应分专业、分部门、分年龄段建立阶梯式人才储备库,形成良性的人才梯队建设。要建立和完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强化高素质人才队伍理念,不断提升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借以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创效能力和应变能力。

通过对qq、微信、企业微信等信息软件的应用,加强职工的培训学习力度和深度,同时,应深入了解职工的学习需求,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培训方案,要既适用于企业长远发展,更贴近员工的成长需求,调动员工自主参培意识。要建立短、中、长期培训制度体系,立足岗位开展培训,让培训成为员工成才的阶梯,使员工整体素质全面提升。要在培养质量、培养效率、培养成果上下功夫,善于吸收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内外结合、统筹兼顾,舍得投入,并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
        2、抓关键、补短板,调动人才培养的主观能动性
        企业要抓住关键核心岗位的关键人才做好培养工作。企业管理者要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优势,内部挖潜,对他们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合理定位定向,使其为企业谋利。要具有培育“大工匠”意识,把培养人才由管理岗位向作业层延伸。我公司在施工一线的线路工,他们掌握着传统的施工技艺,如抬道、断轨等一些传统工序上的“窍门”,现代科技还无法完全替代,他们曾多次在支援兄弟单位铁路建设中冲得上、打得赢,实践证明,这些人就是企业宝贵的人才资源,这样的手艺,我们必将学习传承,这就需要企业做好此类人才的继续培养。人才培养过程也是自我规划学习的过程。要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将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展现出来,能够把属于其自身的个性、兴趣等展示给大家,以提高学习效率。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应给予员工肯定,从而让他们能够在内心深处是愿意去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培训人员也应该对学员的错误及时的指正,这样不仅能够纠正该学员的错误,同时为其他人提供学习机会,学会举一反三。在学习培训时,应对学员进行充分的尊重,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针对新老学员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提前分析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让他们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学到知识。教师还应该将企业文化加入其中,将人本理念科学运用,增强学员的信心,让他们在培训的全过程中都能够学习到知识以及如何“做人”。
        3、建立并完善的人才培养激励和约束机制
        要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效果,建立岗、薪匹配机制,建立能、薪匹配机制,促使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能够被彻底的发掘出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企业的整体效益也能够得到长足的进步。同时,惩罚措施也应该同激励机制同步出台,奖惩有度,能够促使员工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4、继续不断探索人才培养专业评价与考核体系的创新模式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才的养成过程就是他们学习专业技能和知识的过程,要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完善适合企情的良好评价体系,不断发现新途径、新方法能够有效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促进企业发展进步。企业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时,可适当将人性化培养纳入其中,特别是当企业员工选择脱产再教育时,可通过提供基本生活费、以雇佣临时工形式提供寒暑假实习机会等,以感情留人,才为我用。同时,企业应对全部职工进行定期的综合评价,对阶段性的学习成果向企业内部展示,通过此种方式能够使职工更加了解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从而改善学习方法,加快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加快企业发展速度。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介绍,能够了解到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发展,就必须要加快人才的培养,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制度,并在已有的制度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完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如果企业的人才养成制度大部分都是依靠外部引进的话,就有可能导致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的资金投入量非常大,内部的核心竞争力也比较低,人才流失严重。因此,企业应从内部员工培养做起,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制度,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专业技能学习等使“小白们”逐步成为“大神”,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新时代国有企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9(18):15-16.
        [2]宫准.关于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制度优势的思考[J].山东高等教育,2019,7(03):47-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