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客运一分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城市轨道运营在安全防护性、服务态度、运行速度等方面都优于一般的交通运输,因而其发展前景十分乐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不断强化优质服务,提升整体安全防护性能。依据城市的发展趋势,设计规划出合适的管理方式,推动城市交通建设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化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还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工作在一线的运营管理人员着重分析,研究出有效对策,为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做好基础性的保障工作。也希望本文中提出的几点建议能够成为我国轨道交通运输发展的一股推动力。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化的问题
1管理模式不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虽然属于政府规划性产业,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从工程投资、建设规划,再到管理平台构建,都表现出很强的地方特殊性。个别城市遵循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个别城市则形成了成熟的企业运作模式,一些城市将投资、建设、运营、乘务统一管理,而有的城市却是分开管理。同时运营企业本身规范化意识比较薄弱,对规范体系建设认识不足,甚至很多地区直接使用地方标准了事,表现出来的总体管理模式就千差万别,这也导致运营管理的实际质量和效果参差不齐。
2管理标准不规范
由于轨道交通建设城市的规模、经济承受能力和投资渠道等都存在差异,这种个体性使建设轨道交通系统的基础设施标准、线路形态和设备选择等,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再加上个别运营企业对管理标准的随意篡改,导致轨道交通管理系统过于混乱,尽管后期申请和在建的城市都充分借鉴和吸取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先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经验,但是受城市规模、资金、筹建时间、线网规划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自成一派的尴尬局面,整体上不能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体系。
3管理制度不规范
当前依据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制度都属于框架型的宏观要求,使用过程中最大的特点是:每次都是问题和矛盾暴露出来以后,才开始匆忙地采取临时补救措施。虽然“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是这种临时的、急着增加的规章制度通常情况下都是站在自身需要的立场上,并不能满足大局的需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在全行业形成规范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标准体系。这种非标准、临时拼凑的管理体制已经成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4管理标准多样化
由于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各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部门在管理使用过程中形成了独特、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营模式,管理模式不统一造成工作重心偏移,导致安全管理力度被减弱,这对国家有关部门的管理造成一定困扰。因此,制定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对轨道交通建设极为有利。
二、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化的措施
1规范化管理原则
在地铁交通建设监管方面,往往需要从多个切入点进行考量,综合关键节点的需求,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监管的标准。
(1)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地铁轨道交通监管错综复杂,总体设计需要统筹兼顾,以大局为重,尤其在经营管理平台、人力资源管理和物理资源管理等方面,需要相关部门给予足够的关注度。
(2)管理重点突出,尤其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布置好安全防护措施是轨道交通建设的关键,例如在安排地铁管理工作时,需要遵循交通运营工程的标准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划安全防护措施,强化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可靠性能。广泛意义上的安全防护工作包括轨道交通线路的分配和乘车服务工装,以及定期对各个基础设施进行隐患排查和保养维修。
2积极探索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要求及实际情况,在实现其管理规范化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应的管理模式进行积极探索。
具体表现为:(1)将创新理念、管理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等融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中,确保其有着良好的适用性,为具体的运营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发生率;(2)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规范化运营管理模式的积极探索,可使其管理工作开展更具合理性,逐步实现既定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目标,避免对其管理效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3制定并实施好有效的管理标准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及其运营管理状况的综合考虑,需要相关的管理部门在实践中制定并实施好这方面的管理标准,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化提供支持,提升其管理工作的潜在应用价值。具体表现为:(1)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及发展要求,从科学的发展角度进行充分考虑,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标准,并将其实施到位,为相关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逐步实现其管理规范化;(2)在制定与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标准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及整体的形势变化,并考虑其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做好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标准应用效果评估工作,处理好其中的细节问题,从而满足其管理规范化要求。
4地铁交通运营各大系统的规范化管理
4.1地铁运营组织的规范化
在地铁运营管理工作上可以优化服务能力,科学合理地分配现有的轨道交通建设资源,建设以实现社会效益为首的地铁运营管理。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能消除以经济价值为主的管理工作带来的消极因素,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地铁运营规范,落实各部门应担负的责任。
4.2地铁运营管理系统的规范化
建设并完善交通管理体系对地铁正常运营至关重要。细致化、规范化的监管要兼顾地铁线路的规划调整和安全防护工作,这是规范化地铁管理体系的关键所在,详细的管理标准如下所述。
(1)地铁运营管理平台的规范性
在常规操作下,规范标准的运营列车线路是确保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设计运营管理平台时,需要遵循地铁的运营原则,及时规避风险问题的出现,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列车运行的管理
在地铁运营管理过程中,如何安全可靠地运营列车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对列车进行常规检查、列车服务满意度调查、基础设施的保养维护工作、交通线路的调整和规划等都需要遵循地铁运营管理标准,确保列车正常运行。
(3)地铁设备的维护管理
在地铁运营管理中,保养维修设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设施仪器设计精密,需要细致耐心地逐一排除故障,关键步骤包括检查设施、维修养护、悉心保养。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和轨道交通建设的科学化、合理化监管,是十分重要的维护工作,相关单位要相互密切配合,加强维护管理工作。
5进一步规范运营管理模式
运营管理模式一方面要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到国家宏观调控的问题,更要积极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先进技术,促使运营管理模式更加的标准化、完善化。例如,在轨道交通建设的融资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多渠道融资的经验,吸引一些社会企业的参与和支持,适当为其提供优惠政策与宣传,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在管理模式方面,可以借鉴一些大型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注重风险的防控和应对。在平时,要针对不同项目分别建立起多项管理标准,通过细化落实,对每一环节的风险进行有效防控,彻底改变过去被动解决问题的局面,确保轨道交通运行的稳定与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这些不同管理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有利于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化,保持其管理工作良好的作用效果及应用价值,并为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更好发展注入活力。因此,未来在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应给予其管理规范化足够的重视,将相应的研究工作落实到位,控制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过程,进而增加其运营过程中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可丰富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营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陈乔松.探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规范化[J].知识经济,2018(23):8,18.
[2]陈如柏.浅析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以轨道交通管理为例[J].山西农经,2018(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