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部票务中心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目前我国还需要解决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中汇总能力弱、数据共享过程消耗时间长等技术问题。要想完成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的建设,就应当树立明确的目标,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方针,加强扶持力度和人才培养。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过程,信息化建设是保障交通调度合理性,提升运输效率的必由之路。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数据共享不畅、汇总能力较弱等问题,需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推动网络平台建设,分批地进行系统建设。
1国内地铁运营单位信息化建设现状
1.1广州模式
广州模式以广州地铁、苏州地铁为代表,在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初期,引入第三方咨询公司,做总体的信息化规划。如广州地铁的信息化系统,连续做了3个五年规划,对内部管理流程不断优化,确保了各系统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通过前期整体规划,建立数据通道,实现数据共享。在之后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各阶段、时期,新建的系统都能与老系统间实现数据的有效调用,真正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享,信息化系统的可扩展性得到了有效保证。
1.2南京模式
南京模式主要包括南京、沈阳、西安、哈尔滨等地铁公司,即在信息化建设初期采用单个系统推进的方式,着重于各部门、中心的需求,以较小的投入,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但随着地铁运营由单线向网络化运营的过渡,各系统间资源无法共享、数据无法互通的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虽然后期也在尝试着手整合,但因各系统由不同软件公司开发,存在的技术问题较多,整合难度很大。
通过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广州模式的地铁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深度集成,线网规模越大,后期应用效果越好。如广州地铁的信息化系统已覆盖其90%的业务范围,为地铁安全、高效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其前期投资规模大,项目实施周期长,后期的运维成本也相对较高。南京模式的信息化系统建设,见效快、投资少,在单、双线运营时应用的效果也较为理想。但当网络化运营后,大部分系统已不能够有效支撑多线运营,对系统升级改造幅度较大,部分系统甚至需要推倒重建,极大地影响了管理质量和效率。
2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2.1明确具体的建设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在于:全面提升企业的运营管理工作水平,优化其管理过程中资源配置,并满足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要求,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实践中通过对这些信息化建设目标的明确,可保持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良好的运营管理状况,增强其管理工作落实效果,满足运营管理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当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明确后,需要通过对其规划设计方案的制定与完善、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等,逐渐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并增强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避免对其管理效果造成不利的影响。
2.2细化建设方面的工作内容
(1)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高效利用,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所需的基础设施,并通过对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合理设置,确保企业在这方面的信息化建设状况良好性。
(2)在专业管理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等要素的配合作用下,在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实现功能强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在该系统的支持下,可针对运营管理工作,收集一些资料作为参考,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使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与高效利用得到实现,信息化建设效果更加明显。
(3)应明确核心结构与内容,实现数据与其他机制的管理,综合分析数据信息处理,遵循运营管理规律,保持良好的决策管理工作效果。
在此期间,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内容的细化,需要创建数据存储平台,比如利用网络通信系统与服务器等,并建立办公自动化与物流管理系统,针对数据来进行科学合理的查询,且需要更加重视财务管理与故障诊断信息化系统的构建,给企业运营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提供可靠保障。
2.3严格遵循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相关原则
(1)统一工作标准,并明确工作的具体要求。综合考虑运营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主要内容,并在理清其管理流程之后,建立管理模型,确保统一规划后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得以实现,为日后相关建设工作的高效开展打下基础。
(2)严格遵循效率与质量的原则,促使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更加高效。提高运营管理系统的利用效率,逐渐形成良好的信息化建设体系与模式,满足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工作质量可靠性要求,确保这项管理工作落实状况良好性。
(3)合理、科学且建设方案具有可行性的原则。在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的过程中,也需要结合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通过对合理、科学且建设方案具有可行性原则的综合考虑,针对性的实施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使得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事业在实践中能够处于稳定、高效的发展状态。
3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运营维护与发展趋势
3.1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运营维护模式
鉴于地铁信息化系统的独特性、专业性和复杂性,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工作多由专业队伍承担,如上海地铁与宝钢集团共同组建的上海地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对上海地铁各信息化系统进行开发、维护。广州地铁与品高软件合资成立的擎云科技,除了承担广州地铁大部分信息化系统的维保工作外,还将广州地铁信息化建设经验对外输出。这一方面保障了信息化维护队伍的专业性,保证了地铁运营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将广州地铁信息化的成果、经验、产品对外输出,获取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苏州地铁目前也正在寻求本地的软件公司合作,保障信息化系统维保的专业性,兼顾后期对外的成果输出。
与本地有实力的软件公司合作,以当地地铁信息化维护工作为基础,建立专业队伍,保障信息化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将相应成果对外输出,已成为目前地铁信息化维保管理的趋势。
3.2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一是地铁建设、运营和资源开发的信息化系统一体化的趋势。新近开通地铁的城市在信息化建设前基本都要进行一轮信息化规划,从集团公司的层面统一建设、运营和资源开发等分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实现各分公司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如建设合同中的各设备系统在建设分公司的项目管理完成后,移交给运营分公司,直接形成运营资产管理的本底数据,在运营维护中对相应设备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
二是地铁运营生产信息化系统与管理信息化系统相结合的趋势。如综合监控系统,能根据现场设备的状态进行告警,提醒运营维护人员组织检查或抢修,是运营管理流程开始的触发器之一。通过综合监控的设备告警触发,增设相应的运营管理流程,更利于运营精细化管理的实现。目前,国电南瑞正与武汉地铁进行该方面的尝试。
三是移动手持终端在地铁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中逐步应用的趋势。如在南京地铁的iPDA系统,是利用移动手持终端和电子标签技术,为相关专业运维提供现场管理的工具和手段。该系统主要包括日常巡检、检修管理、IETM交互式故障处理、无人值守库房管理、资产管理、检查评价、安全危险源管理等功能。通过移动终端技术,实现现场维护的数据采集、技术支持和信息反馈,真正意义上实现现场运行维护工作的全面管控,达到提高工作、管理效率和质量的目标,实现了管理落地。广州和苏州地铁也开发了类似的系统,处于适用改进阶段。
结语
在轨道交通不断建设发展的背景之下,地铁运营单位的管理区域变大,管理复杂度与难度变高,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在运营管理提升工作中,需对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引起重视,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科学建设,使其能在地铁运营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提升智慧运维、智慧地铁的安全生产、高效管理、智慧服务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郭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现代制造,2019,18(33):128-129.
[2]邵瑞.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信息化管理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9,19(4):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