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盛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果越来越丰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地推进当中,这使得本就捉襟见肘的建筑工程规模更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行业又一次迎来了发展的新高峰。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可以说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最具有难度的一个步骤,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特征和问题,而后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加以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发展,同时也加大了在这方面的投入和重视程度。随着高层建筑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施工单位越发注重大体修改积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作为建筑施工行业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技术,目前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施工裂缝等,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和工作人员深入分析其中复杂的技术应用,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相关特点
1.1 混凝土等的施工材料需求量庞大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不能跟通常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进行比较,前者施工的工序比后者复杂得多,对应的,前者需要更高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支持。此外,因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有体积大的特点,要完成工程,所需的施工材料数量要很大。
1.2 在施工过程之中容易产生裂缝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要使用的水泥量也是很大的,并且在施工的过程需要将水泥水化处理。水泥本身带有的特性使得水泥在水化时,会散发热量出来,而且这些热量很难消失,在施工过程,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会越来越高。有关的研究以及实践表明,在混凝土浇筑3~5d,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就到了最高温度,这种情况下,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会很大,温度应力会出现,混凝土的裂缝就产生了。而且,地基浇筑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会在同一时间实施,若浇筑的过程受到外界的干扰,温度就会发生大的改变,这是会对地基造成约束力。混凝土在最初浇筑的时候,应力不紧绷,一旦这个过程的温度产生变化,应力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就会变得紧起来,可是地基是存在约束力的,混凝土应力达到一定程度的紧绷,突破约束力就会产生裂缝。
1.3 对养护工作有着很高的要求
因为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之中,工序没做好,很容易引起裂缝,对此,养护成为一项很关键的工作,实行起来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如果在工程之中运用浇筑方式是连续性浇筑的话,能够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虽然这个方式的浇筑有这一优势,但是后期进行养护的时候,依然要严格遵从有关的标准要求,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不会出现问题,才能保证工程顺利完成。
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问题的成因
所谓的大体积混凝土指的主要就是体积大于一立方米的混凝土结构,受到大体积的影响,混凝土在浇筑结束以后,内部的热量很难正常散发出去,外层混凝土已经凝结的情况下内部仍然在不断产生水化热,内外温度极难统一进而导致开裂等问题,这正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难点之一。
2.1 水泥的水化热反应
水泥的水化热是一种化学反应,水泥中含有的某种物质在凝固的时候与砂浆中的水分发生反应进而放热,水化热反应包含了水解反应、结晶化反应等,很难通过技术手段来终止水化热的过程。而水泥成分在与水反应的时候散发出的热量,会造成混凝土结构本身的温度不断提升,如果混凝土结构的体积较大,其内部热量就更加难以散失,形成内外温度的应力差。在水化反应不断进行、混凝土结构持续凝结的过程中,水化反应产生的热量开始传导到混凝土外层,与混凝土外层降温收缩产生的应力互相作用,在这种应力大于混凝土具备的强度的时候,水化热反应最终会使混凝土结构发生开裂。
2.2 混凝土的收缩反应
根据一些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混凝土砂浆在凝固的时候,其中约1/5的水分将会与水泥成分发生反应形成结晶水,其余4/5的水分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的逸散到空气中,这就是混凝土结构收缩现象的原理。
一般来说,混凝土收缩现象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砂浆拌和的用水量、水泥本身性质的不同、周遭环境的差异等等,都可能对水分逸散的情况产生影响,这种混凝土的不规则收缩很可能导致结构本身发生形变,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建筑工程稳定性。
2.3 环境温度变化因素
由于混凝土结构凝结会放热,所以混凝土浇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比较高,环境本身温度的变化很可能造成混凝土结构的变形。特别是在凝结过程中,如果外界温度过低,那么混凝土结构外部的散热速度将会非常快,内部产生的热量和低温的表层冲突就更加明显,开裂的可能性将会大大提升。因此我们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务必要采取措施保证混凝土结构外部温度的稳定性。
3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
3.1 材料准备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相对于常规的混凝土浇筑而言具有更高的施工难度,特别是混凝土原材料的配置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务必要对混凝土配置给予足够的关注。具体来说在进行配置的时候有几个注意要点:第一,在选择混凝土骨料的时候工作人员应结合建筑工程本身的强度需求、规模等进行分析,保证骨料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第二,在挑选水泥材料的时候,有关人员应结合施工地点的气候条件及环境条件,以水泥本身的强度标准为参考选择合适的水泥型号,在购进以后还需要对水泥进行一定的实验从而保证配比的合理性。第三,混凝土拌和过程中为了强化大体积混凝土的最终性能,需要向其中投入适量的添加剂,但是具体选用减水剂、缓凝剂等等添加剂中的哪一种,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2 拌和技术
为了保证混凝土原材料在拌和结束后能够尽快运送到施工现场投入使用,我们应合理设计拌和场地和施工场地之间的距离,并且做好两地之间的信息沟通,根据施工的实际进度确定拌和的时间。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对混凝土各个原材料的投放比例进行严格的控制,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对混凝土凝固情况的影响。比如说在气温较低、空气湿度大的时候,工作人员在拌和结束后,应该对混凝土含水量进行测定,保证混凝土砂浆的质量。
3.3 浇筑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一般可以分成连续式浇筑和多层浇筑两种,为了保证浇筑施工的合理性和最终效果,工作人员需要事先确定混凝土浇筑所需要的砂浆量,而后在浇筑的混凝土尚未凝固的时候开始下一层混凝土的浇筑,中间不能出现长时间的中断。如果大体积混凝土的横向面积比较大,那么则应该选择多层浇筑法进行施工,确保每一层混凝土砂浆的热量都能及时散发出去。另外,如果在施工中发现了水分析出的现象则应该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清理,保障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正常凝固。
3.4 后期养护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难度比较大,除了准备阶段和浇筑施工阶段以外,我们在最后的养护阶段也不能有丝毫疏忽。一般可以用草帘、棉被等覆盖物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表面温度,另外如果外部环境温度较高且空气湿度低,也可以采取定期洒水的措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表面的稳定性。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以后,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测温工具对混凝土内外温度进行测定,在温差小于二十摄氏度的情况下可以移除固定模具,此时大体积混凝土已经完成初凝,在此以后视情况延长约一周的养护时间即可保证其顺利成型。
4 结语
社会、经济共同进步之下,城市化的发展也促使建筑行业不断前进,而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如今已经成为建筑工程施工中很重要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备受建筑行业重视。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更了解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相关特点,了解该技术的重要意义。本文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期望这些内容在有朝一日能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起一些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晓晖.论土建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工程技术研究,2016.(08):71+93.
[2]张鹏.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16,(3):84-85.
[3]张辉军.预拌混凝土质量风险管理[J].工程技术研究,2O17,(1):189-19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