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道路桥梁过渡段的施工技术 刘东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4期   作者:刘东
[导读] 摘要:道路桥梁工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不仅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有利于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而且满足了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为人们提供便捷的交通保障。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板桥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
        摘要:道路桥梁工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不仅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有利于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而且满足了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为人们提供便捷的交通保障。其中,在过渡段的施工工作当中,应该加强对各技术要点的有效控制,促进其施工质量的提升,防止对驾驶安全造成威胁。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当前过渡段施工中仍旧存在诸多局限性,导致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遇到困难。本文将对道路桥梁过渡段施工的常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探索道路桥梁过渡段的施工技术应用措施。
        关键词:道路桥梁;过渡段;施工技术
        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道路桥梁工程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快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提高我国的现代化水平。柔性路基和刚性构造物之间在性质上存在不同,因此会在多种荷载作用下而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问题,这就会导致道路桥梁过渡段病害的出现。当有车辆经过过渡段时,往往会引起桥头跳车等问题,导致人们的驾乘安全性与舒适性受到影响。同时,如果未能采取良好的防治措施,将会导致道路桥梁结构的损坏,其使用寿命缩短。因此,应该严格控制道路桥梁过渡段的施工过程,对过往施工经验进行不断总结,明确施工重点与难点,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可靠性。较长的施工周期和复杂的施工环境,都给施工人员带来了挑战,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项目要求,制定针对性技术应用方案,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行车体验。
        一、道路桥梁过渡段施工的问题
        对于软土路基处理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会对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产生影响。路基处理不当是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进而在使用中发生桥台跳车问题。同时,路面会由于地基的承载力较低而发生断裂和破损问题。在施工中缺乏对施工现场的深入调查与分析,在施工中未能严格遵循相关标准与要求。在路堤边坡防护中,未能采用有效的设备,导致路堤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发生【1】。同时,未能选择合理的搭板进行施工,对连接处的处理不到位等,也会导致跳车问题的出现。
        二、道路桥梁过渡段的施工技术应用措施
        (一)搭板法
        在道路桥梁的过渡段施工当中应用搭板法,能够有效防止桥台跳车现象的发生,防止出现意外交通事故。施工人员应该对搭板的长度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其能够和路堤高度呈正相关。在选择搭建方式时,还应该考虑到路基路面情况和不均匀沉降情况等。在路面和桥梁之间设置搭板时,能够实现反向坡度的构建,防止搭板和桥台高度不一致的问题出现,路面标高通常要小于搭板的高度。在设置反向坡度的高度时,还应该对下沉情况进行分析,增强纵横断面的平整性,为沉降差的计算提供参考依据【2】。在施工实践中通常采用8cm搭板,能够降低施工难度,满足道路桥梁过渡段的刚柔过渡需求。搭板长度通常在1m左右,在路面弯沉作用下会发生变化。
        (二)地基的处理
        为了控制地基的沉降,防止桥头跳车现象的发生,还应该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处理,这也是过渡段施工的重点与难点。钢渣桩、粉喷桩和换土法等,是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施工人员应该对当地气候环境、地表土质和道路桥梁使用情况等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以此为依据确定合理的处理方法。改善地基性能与承载力,从而有效控制路堤桥台沉降差。桩基础施工技术是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关键技术,但是容易发生软土的侧向挤动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较大的软土层厚度和回填材料差异而引起的【3】。侧向压力施加于桩基当中,进而导致桥台的水平偏移。因此在施工中应该选择轻质的回填材料,控制基桩抵抗填料的侧向流动所需要的作用力。为了能够增强基桩的抵抗力,还应该采用地基土增强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路基填筑
        在路基的填筑施工当中,应该采用分层摊铺的方式,放线工作应该在验收合格后进行,对中桩和路线边线的位置进行明确标记。在计算卸料量时,应该综合考量运料车转载量、运料车数量和摊铺厚度等信息,使用白灰进行相关网格的设置。明确压实次数和压实机械类型,从而确定合理的摊铺厚度,增强填料碾压的密实性。完成摊铺工作后,还应该检测填料的含水量情况,将最佳含水率和实际含水率之间的误差控制在2%以内【4】。在粗平作业当中使用推土机设备,施工人员应该实时关注平整度和填层厚度情况,增强填层的均匀性。在精平作业中主要采用平地机完成,在刮平填料时采用从中间向两边的方式,保障横坡坡度在4%左右。为了防止影响后续碾压施工,还应该在现场及时拌和骨料。严格检测填层的标高以及平整度情况,进而满足碾压施工的要求。采用1遍静压、1-2遍弱振和1-2遍强振的方式,将激振力分别控制在18t和34t左右。在收光中采用1遍静碾的方式。1.5-3.0km/h为碾压速度的合理范围,很多大型机械设备在路基死角和沉降观测板位置的应用存在局限性,此时应该换用小型振动冲击碾压机具来碾压,保障填料的密实性。
        (四)加筋注浆技术
        路基会由于加筋注浆技术的应用而得到增强,对差异沉降量进行有效控制,促进道路桥梁过渡段强度与刚度的提升。钻孔位置可以选择桥头路基横断面的30m区域内,将锚管设置于钻孔中后采用压力注浆的方式。严格控制锚管的间距值,通常应该在2m左右,1、2层锚管横向距离大约在1m,3层锚管横向距离大约在1.5m。施工人员应该及时清理现场,防止杂物对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为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还应该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通过警示标志的设置增强施工安全性。统一编号处理注浆孔位,由专业人员进行记录,在定位中应该使用专业仪器设备,将误差控制在3cm以内【5】。对定位情况进行严格验收,在边坡当中设置注浆锚管时应该使用气动式冲击锤。应该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督控制,确保良好的注浆施工质量。在浆液的拌制工作当中,0.75:1-1.5:1是水灰比的合理范围,普通425水泥在施工中较为常用。此外,还应该根据施工要求使用早强速凝剂,保障良好的注浆质量。在拌制工作中为了提升施工效率,还应该使用高速搅拌设备,将搅拌时间控制在2min以上,增强搅拌的均匀性。完成浆液的泵送后应该始终保持低速搅拌,防止浆液质量受到影响【6】。在注浆中,为了能够对孔底泥渣进行有效稀释,应该提前完成适量清水的泵送处理,在注浆前还应该进行及时清理。自上而下、先桥台内侧后外侧的顺序,是道路桥梁过渡段压力注浆的基本施工顺序。0.3-0.5MPa为注浆压力的合理范围,应该最大不能超过1.0MPa,防止土体结构由于压力过大而遭到破坏。
        结语
        过渡段施工是当前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点,应该加以重点关注,防止在使用中发生桥台跳车对人们的行车安全造成威胁。在施工过程当中,由于缺乏对软土路基处理、边坡防护和搭板设计等环节的重视,因此会对整体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应该对搭板法、地基的处理、路基填筑和加筋注浆技术等工艺技术进行有效控制,解决施工中的常见问题,防止严重病害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周伟谦.道路桥梁过渡段的施工技术应用解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6):150-151.
        [2]崔德威.道路桥梁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初探[J].居舍,2020(05):40.
        [3]侯继鹏.道路桥梁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居舍,2020(02):43.
        [4]王华治.道路桥梁过渡段施工技术研究[J].门窗,2019(21):108.
        [5]赵飞霄.道路桥梁过渡段施工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2019(30):114-115.
        [6]王化利.试析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要点[J].科学技术创新,2019(17):123-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