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   作者:马双凤
[导读] 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而数学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严谨的术语,抽象的概念,严密的推理,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枯燥无味、难以理解,最终导致偏科。因此,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这一教学理念,去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挖掘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数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整合起来,去给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也是自己熟知生活事例,凭借熟知事例,学生就会更主动和感兴

马双凤     浙江平阳新纪元学校
【摘要】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而数学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严谨的术语,抽象的概念,严密的推理,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枯燥无味、难以理解,最终导致偏科。因此,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这一教学理念,去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挖掘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数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整合起来,去给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也是自己熟知生活事例,凭借熟知事例,学生就会更主动和感兴趣投入数学学习中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达到提高数学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045-01

        引言: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将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而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将这种教学模式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可以给学生创设熟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继而调动学生主体的能动性。此外,经常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逐渐形成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这不仅能够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落实。
        一、优选生活资源,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开发成为教学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等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熟悉又蕴含生活资源的数学知识引进课堂中,去为数学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例如:一年级上册《整理书包》这一课里,为了让学生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时,我先选取从学生最熟悉书包进行分类,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的活动中去把学习用品进行整理分类,这样及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整节课下来,学生都能激情高涨,主动参与到各个学习环节中,即便是学困生,面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也会积极投入,学习自然变成简单的事情。所以只要数学存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都要善于去开发和利用,这样就能搭建通向学习数学知识的桥梁,开启学生联想和创造的智慧大门。
        二、课堂导入中渗透生活资源,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课堂导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整体教学效果,数学教师要引起重视。在笔者看来,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应当遵循趣味性、生活性原则,以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载体设计课堂导入,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给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通过生活资源的介入,为数学课堂设置一个良好的开端。


例如: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这一课,我的导入:同学们都去过游乐园吧,你们都玩过那些游乐项目呢?今天我们再来玩一次,就在这时利用课件出示各种游乐项目,有激流勇进、小火车、摩天轮等,让学生跟随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然后让学生在这么生动有趣生活化表演中,去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呢?这些项目的运动都一样吗?那你能不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类呢?从而引出课题,并说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运动方式。这样设计意图是想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入手,去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同时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使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接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活资源,促进学生消化知识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这也是很多小学生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原因之一。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中与课本知识有关的素材引进课堂,以冲淡数学知识给学生的陌生感,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思考、学习,从而达到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的最终目的。例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这个几何知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轴对称图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些轴对称图形,比如常用的鼠标,茶几上摆的花瓶,宏伟壮观的天安门城楼,五彩缤纷的花蝴蝶等。这些熟悉的生活场景,能够勾起学生的探索欲望,缩短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消化和吸收这节知识点。
        四、课堂作业中渗透生活资源,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巩固学生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从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往往枯燥、乏味,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效果不理想。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作业中引入生活资源,以此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例如,在讲解“长方形的周长”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周长公式之后,可以当堂让学生测量教室内所有长方形物体的长和宽,包括数学课本的长和宽、课桌面的长和宽、黑板以及门窗的长和宽等,然后让学生计算这些长方形物体的周长。这样的课堂作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巩固新学到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此外,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堂作业,也逐渐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后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也就更加认真与投入。
        五、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降低学生数学学习难度,能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数学教师要认识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优势,针对如何在课堂上实施生活化教学加大研究力度,找到课本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契合点并有效利用,进而通过生活资源在课堂导入、教学过程和课堂作业中的介入,达到优化教学效益、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祯祯.浅谈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生活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162-164.
[2]苗宝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119-120.
[3]李玉婉,周春玲.关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7(11):96-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