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学科学习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主要探讨初中化学学科素养以及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策略,从而提高化学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科素养;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策略
老师不能单纯进行化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地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进行化学学科素养培养时,必须要重视老师的积极作用。当前不少化学老师自身都对化学学科素养的认识较为模糊,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自然也会存在问题。因此,注重老师作用的发挥,以更加严谨求实的态度去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进行创新应用,进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一、严谨求实的态度
在进行化学学习时,老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态度,尊重事实,尊重科学规律,这样才能领悟化学中的科学规律。严谨求实的态度,首先从老师做起,老师是学生接触化学,学习化学的引路人,学生对于老师往往都有强烈的模仿意识。因此,老师首先要树立自己的严谨求实态度,进而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态度。严谨求实的态度是进行化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关键,必须要重视严谨求实态度的养成,这样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
二、积极结合实际生活与科学故事,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化学来源于生活,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故事,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化学的踪影。例如,老师在进行“化学与环境保护”这一知识点的讲授时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周围的水域、大气,进一步了解周围环境水域的污染和大气的污染情况。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就自己的实地调研结果进行分析,老师给予大家讨论的时间,讨论的话题可以包含水、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为什么会产生水和空气的污染,水和空气污染给人造成的伤害等。当学生通过讨论,其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生活环境状况,进而产生对于生活环境污染的思考。当学生有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想法时,老师可以进行相关的化学实验,这样学生就能以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保护环境的化学实验中来。此外,初中生比较喜欢听故事,当老师在化学课堂中引入科学故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积极结合实际生活与科学故事,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1]。
三、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努力联系生活实际
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刚刚接触化学学科的学习,对于化学学科的了解较为肤浅,并不能透彻理解一些深入的东西。因此,老师需要合理选择化学教学内容,帮助大家树立化学学习的信息,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才能帮助学生养成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就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思考,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而在教学环节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营造一个积极的课堂氛围。老师在前期备课需要尽可能将本堂课的化学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做一个联系,这样会帮助学生加深化学知识的印象,达到良好的化学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化学《金属》学习时,老师需要将所学的金属物质与学生日常联系起来,让学生对于金属产生一种熟悉感。然后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图片及影像资料来进行一系列金属的直观化讲解,从理论角度帮助大家深入了解金属物质,包括其共有的物理性质及相关特性等。当老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时,学生便会降低对于化学学习的恐惧,从而以一种更加轻松积极的态度进行化学学习,有助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养成[2]。
四、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意识与能力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一些物质的特性可以通过实验直观化地呈现,大部分的化学知识也都是通过实验得来以及实验验证的。借助化学实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能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因此,老师要注重化学实验的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掌握实验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其实,很多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有一种好奇,同时也有一种恐惧,需要通过老师的鼓励和引导打消实验的恐惧,进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即使条件有限,老师也要尽可能帮助学生树立实验意识,可以通过实验演示来进行化学教学。例如,在进行燃烧条件知识点学习时,不能直接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是要通过实验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系统化地学习知识。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实验演示。让学生明确燃烧的两个条件,不仅需要氧气,还要达到物质的着火点,其实,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知识学习也更加灵活,也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3]。
五、注重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初中生所处的化学学习阶段,更多地需要做好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从而实现化学知识素养的巩固。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不少学生并不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化学学习较为浮躁,往往过分注重拔高,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欠缺意识。任何事情都一样,都要做好基础,一旦基础不好,则会地动山摇。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化学基础知识,老师的作用不能忽视。首先,老师要明确化学基础知识学生对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关键作用,从而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基础学习。其次,帮助学生树立书写的严密性,很多学生在考试中常常暴露出一些细节的错误,例如化学式书写错误,不能仅仅将其归结于学生粗心,而是要关注到学生基础知识的不牢固,进而帮助学生端正化学学习的态度,做好细节工作,明确书写严密性的重要作用。同时,注重创新的同时也要夯实基础知识,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老师开始注重教学的创新,从而营造一种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但是,创新的同时,老师也忽视了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包含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的本质。因此,在进行创新教学同时不能忘记化学学习的本质,形式是一种辅助手段,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化学知识学习。总的来说,只有学生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才能够具备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的基础,才能在化学学习中有所创新,有所发现[4]。
六、化学思维的培养
当前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的思想仍然存在,在化学教学中,不少学校以及老师常常把化学分数当作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实际上,分数并不能判断学生是否具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也不能衡量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高低。在评价学生时,需要注重化学思维的考察,当学生具备化学思维,才能真正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例如,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学习时,学生能够明白水不能变成汽油,进而明白付出与回报的关系。从知识与技能层面上升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才能实现化学教学的目标[5]。
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初中化学学科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与学科关键能力,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而是要从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化学学科素养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其内涵在于学生不仅要具备化学知识,还要学会化学学科的思考方式,进而解决生活问题。
参考文献
[1]刘 霞. 原型范畴理论在九年级化学化学符号教学中的应 用研究[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2012.
[2]吴俊明. 发展化学实验教学研究需要大智慧 - 在《化学教 学》实验教学高级研修班上的讲话[J]. 化 学 教 学,2013 ( 2) : 3 - 5.
[3]罗春芳. 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 26) : 95.
[4]禹绍蒙.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研究[D]. 合 肥: 安徽师范大学,2014.
[5]罗惠红.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 考试 周刊,2018( 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