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空间规划的分析与思考 杨林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杨林 曾凡义
[导读]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乡村众多。
        浙江博睿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乡村众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战略部署不断推进,使得乡村空间治理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文章从国家战略、行业政策、治理理念入手,结合实践案例,探讨新理念、新体系、新乡村下空间治理的思考与实践。新时代背景下,在完善以往治理模式的缺陷和短板基础上,乡村空间治理发生了变革,地位由单一行业管理转向多规合一的权威地位,范畴由某一角度转向空间立体治理,内涵由单一载体转向资源全要素,方向由单个工程转向全方位、全覆盖的系统治理。村空间治理不仅是推进多规合一、构建国土空间规划布局,还是对广大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空间格局重构、保护修复、综合治理,更是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乡村空间治理;国土综合整治;空间规划
        引言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这一总要求分别对应着乡村生态、经济、文化、治理的主要内涵和方向,对此明确空间规划在发展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明确划分好乡村的空间类型,做好各项基础设施准备工作,对于落实和贯彻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具有重要的作用。
        1乡村空间规划布局内容
        在我国,乡村空间规划层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整体层面和部分详细层面。就整体层面而言,乡村的整体规划要结合整体规模,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对乡村的总体规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注重发展乡村旅游文化特征和纯朴的民风。局部层面较整体层面来看,能够对乡村建设方面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在我国相关法规中,明确要求对于乡村规划和村庄规划需要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建设,相关的决策人员应因地制宜,充分了解乡村和村庄的特色文化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建设美丽乡村。对乡村的特色进行推广和创新,不仅可以使乡村村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还可以因地制宜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造福于后代子孙。相关人员在建设乡村和村庄的规划中,应重点关注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农村特色文化产业进行保护和创新,也应该用心保护老一辈留下来的珍贵的文化产物。在进行具体细致的乡村规划和村庄规划过程中,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于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不同方式和方法的规划和建设,对公共区域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当半公共空间涉及一些私密空间时,相关人员应进行有效的协调。另外,相关人员还需要对相关管理服务进行不断的完善,充分了解乡村规划的理念做好各方面的规划。总之,相关人员进行乡村规划的同时也进行生态保护,促进区域更快更好地发展,保证乡村规划和村庄规划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
        2乡村振兴空间规划的目标
        第一,实现乡村布局的合理化。我国现有的国土规划类型标准众多,且这些规划自成体系,导致国土规划整体上缺少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影响乡村发展的有效衔接。而采用国土空间规划原则能够细化“三区三线”空间布局,明确乡村的区域用地功能以及其他类型的资源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又形成可实施的政策保障。当前在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中,将其划分为主导功能区,并且实现了对主导功能区的职能的确定。如乡村空间规划可以参照城市区域划分为五大类型,每个主导功能类型又各自拥有二级功能区,以及具体的功能特点。假如以城镇类为例,将其细化为工业仓储区、商业办公区、公共服务设施区、公共基础设施区、休闲游憩区、有条件建设区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以居住生活区的功能布局要求为例,要求该区域能够以居住、生活配套主导功能。因此可以说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下的乡村功能布局更加合理。同样在乡村的空间规划中,也要求能够实现一二级功能区域的划分,尽可能地满足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建设发展以及乡村休闲娱乐功能的健全和完善。第二,实现乡村功能的优质化。针对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中所划定的主导功能分区,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又制定的相关的配套政策。这有效地完善了乡村的各个功能,使得乡村的各个功能区功能特点更加明显优质。

如出台了以开发和保护相结合,围绕产业、用地、交通、旅游、生态多个领域研究政策保障机制,确保这些功能区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乡村的宜居性。同时空间规划计划的落实和贯彻必定是一个长期工程,这对于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中的产业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提供了机会。在乡村旅游开发中,需要提前做好旅游路线、旅游空间规划,如此才能够确保乡村旅游业以及乡村经济振兴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而非相互制约着的,有效提升乡村振兴中资源的合理配置。
        3乡村振兴空间规划技术路径及实践探索
        3.1注重环境,保护生态空间
        规划中严格保护自然环境。首先,严格控制排放,村庄杜绝任何污染产业,生活垃圾及时收集运送至乡里统一处理;对于山体水体的开发利用保持低影响状态,对于水体坚持“亲水而不近水”,避免水体污染,另外登山路径全部采用已有路径,不再新增建筑物,避免对山体与林地的人为破坏。
        3.2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建设生态化环境
        第一,要重视对于环保工作的教育,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通过网络等多媒体渠道,宣传环保理念。第二,要完善环保制度,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建立管理单位,明确相关机构的责任,落实乡村中的环保制度。最后,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加大环保建筑的宣传力度,可以选择具有环保性质的材料以及技术进行建设,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乡村的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真正做到保护我国农村的自然环境。在环境改善之后,也可以大力发展相应的旅游事业,增加农村的经济收入。
        3.3功能创新模式
        在进行乡村规划的过程中,相关的规划人员应该不断进行创新来提高它的实用性,让其更好地造福于劳苦大众。进行乡村规划和布局建设时,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规划创新,使乡村布局不仅能适应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还可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在当代社会,随着时间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功能性的住房和生活条件已经不能满足人的生活需求。相关人员应该站在宏观的角度来进行规划和布局,积极响应政策的号召,着眼于未来提升乡村发展的活力。在城乡一体化政策的规定下,积极实现将乡村现存的空间作为一个整体加入城市的发展中来,乡村之间也需要信息的交流、人员的沟通、物质的交换等活动,所以相关人员在进行乡村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乡村的交通和信息交流是否便利等问题,尽量做出最优的规划布局。
        3.4加强公众参与,促进规划实施
        村庄规划关乎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因此笔者在参与这次村庄规划过程中,特别强调公众参与,规划过程中深度扎根农村,深入了解村民需求,反复讨论方案细节,在征得村民一致意见后进一步与乡政府、区政府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种多方参与的形式,将规划平台转化为多方交流平台,确保各方利益均衡,提高规划可实施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城乡统筹规划发展的过程中,要实现城乡规划的科学以及合理性,相应的部门需要加强对于乡村的建设的重视。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要针对乡村的发展的实际情况,保护村民的根本利益,合理进行乡村建设的规划,转变农村的经济发展方式,开发相应的旅游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改善乡村的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廖丽霞.新时代下的乡村振兴空间规划问题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7):227-228.
        [2]蔡晓波,谢沂希,赵芹芹,等.县域空间规划技术路线和空间分类体系探讨[J].四川农业科技,2019(9):55-58.
        [3]刘虎.乡村振兴空间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居业,2019(6):50,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