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冯立民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1期   作者: 冯立民
[导读] 小学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都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摘要:小学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都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学生自主思考学习、进行创新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标中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从易到难,首先从数学概念入手,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并且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渗透到所有授课内容当中,本文中将就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前言: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极强的科目,这也是数学教学比较显著的特征,因此,为了能更好地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数学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只有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才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这种数学的综合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很有帮助,同时也能够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可见,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
        1.培养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每个学生生对数学的接受能力好理解能力都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可以很快的就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可以正确的运用,而有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程度浅薄,对知识的掌握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因此,为了让学生们学习数学时能更加的容易理解,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使他们增加对数字的敏感程度以及加强他们的分析问题能力。这些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发展都有良好的作用。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更加的抽象化,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好可以通过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感性思维转化为理性思维,从而更好的投身于学习之中。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1激发学生求知欲,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前提
学习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有积极性,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活跃起来,呈现出一种高涨的热情,这样学习起来就会更有动力,因此也就会更加的轻松。新课程的改革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学必须要有合适的情景做辅助,而且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回答问题,并且同学之间也要有交流,这样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被带动起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目前的学习状况,以及现在这些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再加上教学实况将一些图画、音频或者视频等一些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的内容带入,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更加的感兴趣,因为目前的信息化发展十分迅速。所以,孩子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是非常强的,这些内容的加入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2.2提高基本运算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运算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教师要重点监督学生做题的正确率,比如要求学生在做题时要注意眼到、心到、笔到,所谓“眼到”,即做时注意看清楚数字,不能看错字或看错行,个别小学生由于比较粗心,看题的时候往往看错行或看错字,往往做出错误的答案来,需引起教师的注意;“心到”就是做题的时候要注意用心,不能一心二用,这是做对题的重要保障;“笔到”就是做题要保证心和笔在同一个战线上,把想到的答案尽快形之笔端。
2.3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不断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革新应试化的教育模式,构建“启发式、探究式”的数学教学课堂,方能实现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例如,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构建问题导学式的数学教学课堂,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最终促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在问题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并将问题运用于课堂导入、课堂教学环节,通过针对性的、启发式的数学问题,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育目标;又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小组合作的数学教育模式,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主动探索、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有效地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听讲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要想实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升的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的现有条件,积极主动创新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标。
2.4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思维能力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由此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来形成诱发小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思考动机。在教学过程当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教学用具和多媒体教学资源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给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相应的机会。例如在讲解加减法这一节知识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加减法故事导入来开展课程内容,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其思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为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环境,同时也有利于不断激发小学生的思维从而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2.5融入更多的生活实例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将教学内容与相应的生活实例联系在一起,将小学阶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实际生活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将一些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融入到生活实例的讲解中,从而促使小学阶段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比如,在对购物这节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将教室比作购物商场,让学生扮演消费者和售货员的角色,然后通过演示购物过程,以此为基础来培养小学阶段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设置这样的教学场景,能够充分引导小学阶段学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然后再通过情景演示,让学生对相应的数学概念产生深刻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提高小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学习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养成一种数学思维能力,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对他们的学习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对他们日后的生活同样有着促进作用。对于数学教师而言,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研究,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文.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7):67.
[2]徐荣.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0):86.
[3]王红.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开发的思考[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7(8):93-94.
[4]周怡.新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力培养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5(24):76-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