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陈实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1期   作者:陈实
[导读] 新一轮的教育纲领要求在语文课程中渗入德育思想
        摘要:新一轮的教育纲领要求在语文课程中渗入德育思想。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应打破以往传统的惯性思维,遵循课程要求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活动中渗入道德教育的教育理念,使小学生建立起不断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的觉悟,从而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和思想文化水平,做到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全面发展
        引言: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基石,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其对于个人身心的成长和思想品德提升的影响不言而喻。因此,切实做好小学教育、提高其质量并促进其发展对于义务教育、对于个人成长乃至对于国家发展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这也应该是每个教师应主动承担的义务与责任。
        一.从教材出发,加深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开始不断修订,其质量是有所保障的,并且它受众广泛,涵义深远,种类繁多,可以说是一笔不菲的“精神财富”。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教材背后的故事背景并充分理解其所要表达的含义,然后再采用生动化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例如在学习《在柏林》时,教师应全面指出其所表达的含义,第一层是表达了作者对于侵略战争的厌恶以及对于侵略军的反抗;第二层则是表达了人民对于和平的渴望第三层也就是最后一层,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呼吁人们勇敢站出来维护世界和平。如此一来,课文的深度含义被挖掘,小学生们也会感悟更多,并且间接的提升了他们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
        二.  策略性的渗入德育教育
        1.在日常生活中渗入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因材施教,不能一味的用同一种方式教导所有学生。除了日常教学,小学生生活中的道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这能够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德育教育。小学生年纪太小,再加上他们并没有形成成熟的看待事物的方式,所以很容易被带偏。因此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大对于小学生的道德指引,并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从而使他们尽可能多的避免走弯路。另外,教师还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为小学生树立榜样,并促使他们建立正确的大局观、道德观和是非观。
        2.在课堂学习中渗入
        课堂听讲是小学生们在学校里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在课堂中渗透道德教育是非常有效且有必要的。教师应从课堂教育出发,尽可能多的实现切实引导,例如在讲述《坐井观天》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们先自行讨论自己的看法,然后听取他们的见解,最后做出总结——通过批判青蛙的眼界狭窄、学识浅薄从而教育小学生们不要像它一样故步自封,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在平常的课堂学习中中渗入德育可以使道德教育摆脱空洞的说辞,变得更加让人容易接受。


        3.在课外活动中渗入
        古人有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中不难看出实践对于认知的重要性。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让小学生感悟许许多多真情实感,并加深他们对于语文教材的理解和对于道德的感悟。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点,循循善诱,引导小学生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例如在习完《故宫博物院》后参加的游览故宫博物院一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们说出他们对于故宫的看法和感受,然后他们讲述故宫的历史背景,最后作出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这一结论。也可以让他们回到家中作一篇观后感,从自己思考的角度找到中华历史的趣味性所在。这样做一来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我国知名历史遗产的理解,二来可以让他们在故宫思想的熏陶下提升自己的道德。
        三.加强对学生的道德评价
        道德评价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可以端正人们的生活态度并促使人们提升自己的美德。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才是正确的。有的时候就会盲目模仿其他人的一些不良行为,从而带坏班级风气。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站出来,通过道德评价来纠正这一错误,从而将他们接上正轨。这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无比细致的观察以及深刻的思考,同时也是反映教师是否具有优秀品格的体现。假如某一位小学生收到了积极的评价,开始洋洋得意起来,这个时候教师应该教育其不要过分骄傲,并要向其讲述骄兵必败的道理;如果有小学生因此受到心灵上的打击,教师应该劝导其不要灰心,并告之犯错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迷途不知返并错上加错。如此一来,通过道德评价,就会引导小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品德也会随之不断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行德育渗透有利于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收获道德的果实,有利于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德育渗透也有利于抑制不道德行为和现象的出现,从这几点上来看它的施行是非常有必要的。与此同时,我们不难看出教师进行德育工作的前提就是充分尊重每一个小学生,要懂得因材施教,这样学生才会越来越好,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才会更加顺利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潘晓斌.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07):58-59.
        [2]谢转红.探究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8(08):20-21.
        [3]李振燕. 新课程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浅析[N]. 白银日报,2017-11-04(003).
        [4]高洪岩.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106.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