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提升路径的思考周奎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1期   作者:周奎
[导读] 写作,从根本上算是一种语言艺术。写作教学,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的训练听说读写看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
        摘要:写作,从根本上算是一种语言艺术。写作教学,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的训练听说读写看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因此,写作水平其实就是一项技能,一种习惯,需要经过正确的引导和不断的实践才能炼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提升路径
引言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里,写作能力关系到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养成和书面表达、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在教育行业新课程改革中,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所以,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任务改革的情况下,要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情境创设,引发学生观察和想象
        在小学阶段语文写作教学中,老师进行作文指导和写作训练的时候,可以搭建一下符合当堂课的创作主题的相关情境,给学生近距离的观察事物和融入主题展开想象创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让学生在观察还有想象的情况下,可以很清晰的把握住创作的主题,然后选取恰当的素材去完成写作创作,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彰显出写作教学的价值。比如,在小学语文写作教材 “国宝大熊猫”一节的课程教学中,老师为了能够帮助同学们在写作方面积累更丰富的素材,帮助同学们准确的把握自己的情感和思维,就会借助多媒体视频的方式,把国宝大熊猫的视频内容整合起来,播放给同学们观看,让同学们自己去观察去了解大熊猫的日常生活状态、饮食习惯、活动方式等等,通过观看大量的国宝大熊猫的视频素材,借助构建的故事情境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高效高质的完成写作训练,还让写作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借助网络资源,有效激活学生思维
        关于在写作教学中的写作内容,不管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还是隔空想象,老师都需要在课前交代同学们通过去观察、去沟通交流、去实际体验等等方式,积累更多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再借助现代的网络资源,供给同学们去反复观察事物,增加体验的深刻程度和情感的细腻程度,好比 “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举个例子,今天想指导学生写一篇作文,题目是“记一次难忘的活动”,同学们就会把他们记忆中深刻的一次活动拿出来,但是在拿出来的过程中就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活动过程中每个人的言行举止,精神状态,或者就只是活动环节,表达的非常不生动、不具体,内容非常的杂乱,无趣。

这个时候,老师就要组织同学们观看一些活动视频、照片(这些素材可以是同学们自己参与的,也可以是网络中选取的视频资源),引导大家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观看,这样,同学们就会很容易回忆起记忆中的场景,记忆里每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等都会清晰甚至放大,收获到的观察体验也会更加立体化。我们可以发现,在这样的写作课上,老师讲得其实并不太多,更多的是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多次反复的观察,帮助同学们不断的激活记忆,再现故事情境,丰富情境,理清故事的脉络,组织语言,然后一气呵成。
三、精写,提升熟练写作能力
        同学们在初级阶段对写作有了很浓厚的兴趣的时候,四年级阶段就到了应该锻炼同学们精写精练水平的时候,要逐渐打开同学们的写作思维,提升同学们的语言能力。小学四年级的写作就是从这些方面展开训练。包括不断的琢磨事物的特性,直到牢牢的把握住。比如描写人物,就要不断地琢磨这个人的任务特点,说话动作神情……直到完全掌握住这个人的人物精髓。举个例子,四年级教材下册的第七单元的练习题目《我的自画像》,让同学们写写自己,自己的长相、习惯、性格等等,作文中不能出现自己的姓名,写好之后贴在教室墙上,让大家来猜一猜都是谁写的。而小学三年级教材第一个单元的练习题目是《猜猜他是谁》,让同学们选择班里一位熟悉的同学,或同学们都知道的一个人物,描写他,也不能在文中出现他的名字,写好之后在课上读出来,看看大家可不可以猜出他是谁。
四、作后有针对性地修改,交流评价中提升
        可以制作一张学生写作点评表,记录学生的写作情况,重点要关注学生有没有把想写的故事情节写清楚。具体的关注要点有以下几个:(1)有没有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2)有没有把写作六要素也就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写清楚。(3)把整个故事叙述清楚了没有。(4)把听到的看到的有没有都写下来。(5)有无加上联想和想象。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己点评自己的作文,分组互相点评彼此的作文、老师也点评同学们的作文,这种结合起来的方式最容易找到写作中的不足,然后让同学们自己修改,可以加深印象。在学习之余也鼓励同学们互相分享作品,比如举办墙报作文让同学们能够互相欣赏,互相的交流,互相学习,体会到不论是写作还是交流的乐趣,增加写作的信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教材中涉及的习作元素进行挖掘,并创新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教学指导,能逐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突出习作教学指导效果,使小学生能对习作学习形成全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郭会荣.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习作训练方法初探[J].甘肃教育,2019(22):66.
[2]余楠.小学语文习作教材内容与呈现方式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3]张南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