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谓赏识教育,是指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通过鼓励以及欣赏态度来对学生言行实施评价。在义务教育这一阶段,语文教学属于基础内容。然而,现阶段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整体质量并不高。为促使教学整体有效性不断提高,语文教师需开展赏识教育,对初中生实际学习过程加以肯定,以此来激发其学习期间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进而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本文在分析语文教学当中对赏识教育这一理念加以运用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探究语文教学当中赏识教育这一理念的运用策略,以期给实际教学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赏识教育;课堂教学
前言:现阶段,在义务教育当中,新课改这一理念已经得到广泛落实。所以,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面临全新挑战以及要求,若想激发初中生的语文兴趣,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语文教师需对赏识教育加以运用。当初中生在学习方面取得一定进步之时,语文教师需及时进行鼓励以及肯定,以此来对其自学能力加以培养,并且调动其学习热情,进而促使教学整体有效性不断提高。
一、语文教学当中对赏识教育这一理念加以运用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初中生学习自信
当初中生在学习期间得到教师肯定以后,能够有效提升其学习自信。实际上,初中生学习自信就是在家长与教师不断肯定当中形成的。赏识教育属于新型教育理念,可以对初中生具有的主体地位进行突出,要求教师对初中生进行理解与赏识,并且帮助其对自身想法进行自由表达,调动其学习热情,激发其学习兴趣。当初中生获得教师表扬之后,会更加主动的进行学习,进而促使其学习效果不断提高。然而,语文教师在开展赏识教育期间,应当把握好一个度,不能让初中生产生自满以及骄傲情绪,只有这样,才可对其学习效果加以保证。
(二)挖掘初中生潜在能力
当前,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除了要对基础知识加以讲授之外,同时还需在教学期间着重培养初中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开展实际教学期间,语言教师需促使学生逐渐养成正确学习三观。借助赏识教育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对初中生具有的主体地位进行突出。此外,教师还可设置一些问题,以此来指导初中生对学习期间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进而促使其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有效挖掘出其潜在能力。
二、语文教学当中赏识教育这一理念的运用策略
(一)赏识初中生的进步
对初中生学习进步加以赏识,主要是针对初中生语文学习期间的一些积极表现以及突出进步进行赏识评价,要让初中生认识到其付出的所有努力全都被教师看在眼里,并且记在心里,这样才可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
初中生的成绩提升可以直接反映出其学习的进步,为了避免给学生自尊造成伤害,语文教师需对学生成绩进行纵向评价,通过量化数据来激励初中生进步。例如,语文教师可针对学生成绩绘制相应的折线图,让初中生清楚看到自身成绩变化。当有明显提升之时,语文教师需及时加以表扬,并且对学生努力进行肯定。同时,教师还可结合初中生在课堂之上的学习态度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帮助其树立起学习自信。此外,为对赏识教育具体实施效果加以保障,语文教师需对赏识力度以及赏识时机加以有效控制,通过饥饿营销这一策略来对赏识效果加以保障[1-2]。
(二)赏识初中生道德情感
在初中时期,语文教师不仅要教给初中生一些语言文字以及文学知识,同时还需在课堂之上对道德情感以及人生哲理进行渗透。所以,语文教师不仅要对初中生智力发育进行赏识,同时还需对道德情感加以渗透。如今,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同样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要求教师对初中生良好品质以及是非观念加以有效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明辨是非这一能力,并且对其行为习惯加以有效培养。例如,在开展《风筝》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形式对课文当中的生字以及生词进行学习,并且探究课文当中的主人公在制作、寻找以及放风筝期间的不同心情,同时按照段落结构对段落大意以及课文主旨进行总结。教学期间,有一名初中生表现非常优异,除了给组内成员分配具体任务之外,同时还让所有组员全都参与文章探究当中,认真帮助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初中生,让其跟上本组进度。所以,课堂之上,语文教师可对该名学生进行表扬,让其继续发挥出自身助人为乐这一良好品质。
(三)赏识初中生质疑意识
所有初中生的生活环境以及教育环境都存在差异,而且有着自身独特的成长经历,这直接影响其智力发育。教学期间,语文教师需鼓励初中生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想法,站在不同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分析以及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并且对其质疑意识加以保护。语文教师需对初中生提出的一些具有思考价值以及探究价值的观点加以赏识评价,初中生相信自身具备问题提出以及解决能力,进而对其潜在能力加以有效挖掘,并且激发初中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进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可鼓励初中生对诗歌意象进行自主总结,并且对该诗内涵以及诗人具有的人生态度进行分析。在此之后,教师可把这首诗当作切入点,积极引导初中生就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一些拦路虎这一主题进行辩论,积极鼓励初中生结合自身真实经历来讲述怎样面对不幸以及人生逆境。针对辩论期间表现优异的初中生,语文教师可及时加以鼓励以及表扬,以此来对学生加以肯定[3]。
结论:综上可知,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赏识教育起到重要作用。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应当对赏识教育加以合理利用,以此来调动初中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实际教学期间,语言教师需对初中生的进步、道德情感以及质疑意识进行赏识,只有这样,才可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杰.给予学生赏识 点燃学习激情——初中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J].科技资讯,2019,17(18):162+164.
[2]陈现平.初中语文教学中给学生多一点赏识[J].学周刊,2015(20):90.
[3]杨静.赏识: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