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和实践浅析兰艺晨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1期   作者:兰艺晨
[导读] 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尽管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有所提升,但是学生依然存在数学学习障碍,并表现出被动、积极性不足、难以对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学习状态。教师应立足于实际,从师生关系、学生态度、教学方法、学生兴趣等多角度入手,优化现行教学模式,以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有效策略;实践
       
        引言
        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师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形成良好互动,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自主完成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的建构,推动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尽可能地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促进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满足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是实现初等数学教育价值的关键所在,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因此,研究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中,课堂氛围枯燥,学生总是被教师推着学习数学,难以产生学习兴趣,更不必说教学效果的提升了。笔者认为,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教师有必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以下切入点:其一,从生活实例切入,通过联系生活让学生对数学有更深的了解,同时打开他们的思维;其二,从学生错误切入,以学生所产生的认知错误、习题错误等为教学素材,修正他们的学习误区;其三,以学生课堂表现行为切入,采取有效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以“截一个几何体”为例,这一课学生主要通过几何体切截活动了解空间图形与界面的关系,经历观察、猜想、实践等学习过程。教师可从以下生活实例切入教学:“某同学要过生日了,他的好朋友一起送给他一个生日蛋糕,想一想,当他用小刀切蛋糕的时候,蛋糕的截面会是什么形状的?”以此打开学生思维,并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加强师生有效互动
        师生互动不足是传统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而有效的师生互动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加强师生互动。以“水位的变化”教学为例,这一课学生主要学习如何综合运用有理数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此教学中,教师可先通过与学生谈话来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相关知识,唤醒他们的已有经验,再从有理数知识的现实应用引入到水文站的水位情况信息的学习中,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警戒水位?它有什么样的指示作用?”“假设某水文站的警戒水位为73.4,平均水位为62.6,最低水位为51.4,最高水位为75.8,那么,取警戒水位为0时,如何用有理数表示其他水位值?”给予学生思考与讨论的时间。然后待学生有了答案后,随机选择一名学生进行回答。此时,将其答案正确与否的评价权利交于其他学生。之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从而完成师生的有效互动。


        三、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通过与学生的日常交流,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学习就是做题,他们中有很多觉得上课听不听都无所谓,只要会做题就行。因此,他们往往只会机械运用知识处理简单的数学问题,遇到综合性、复杂性强的问题就不会了,这并不利于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代数式求值”为例,这一课学生主要通过列式运算学习求代数式的值。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会了就不再听讲,转而做其他的事。教师发现时,先不忙对其进行指责,而是与其谈话:“XXX,你认为真的掌握了这一课的内容了吗?我觉得你还需要继续努力,不信的话我们就来试试。”同时给予其难度较高的代数式求值问题,使其认识到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端正其学习态度。
        四、应用探究教学模式
        探究教学模式满足新课标的要求,能够为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在此模式下,学生的好奇心可得到满足,探究精神、问题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养,而教师也可将传统师本位的教学转化为生本位教学,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所以,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应用探究教学模式。以《有趣的七巧板》为例,这一课学生主要通过制作、拼摆七巧板丰富对平行、垂直、角等知识的认识,同时发展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此教学中应用探究教学模式,教师可布置任务:“小组合作探索如何将一个正方形切割成七巧板,并说一说其中有几组平行线、垂直线,同时用七巧板拼摆出不同的图案,将图案画出来,写下图案的名称。”以任务驱动学生对七巧板进行主动探究。
        五、渗透因材施教理念
        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如对于同一知识,有的学生在短时间就掌握了它的基本应用,而有的学生由于理解存在偏差而对其掌握不足。所以,教师有必要渗透因材施教理念,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分层教学方法。以“能追上小明吗”为例,这一课学生主要研究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对于同一数学题目,有学生应用数学方程解出来了,有学生用算数方法解出来的,还有的学生审题困难,无从下手。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教师可分别邀请采用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应用电子白板写出自己的解题过程,并说一说自己为何这么做,并以此为教学素材,帮助审题不清的学生梳理解题思路。整个过程中,应用方程、算数方法的学生能够在讲解自己解题方法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而审题不清的学生也能掌握正确审题的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加强师生有效互动,并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同时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合理应用探究教学模式,针对学生差异渗透因材施教理念,以此优化自身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唐振刚.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和实践浅析[J].中华少年,2019(12).
        [2]乔万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实现的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019(32):107.
        [3]张胜.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探讨[J].新智慧,2018(19):92-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