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款10米城市客车悬架优化设计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5期   作者:孙荣军 朱毅
[导读] 摘要:通过对空气悬架系统相关部件的优化,提升悬架的侧倾角刚度,达到整车侧倾稳定性的要求。
        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  519040
        摘要:通过对空气悬架系统相关部件的优化,提升悬架的侧倾角刚度,达到整车侧倾稳定性的要求。介绍可能影响整车侧倾稳定性相关因素,为悬架的选用及优化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空气悬架、侧倾稳定性、优化设计
        随着人们对车辆乘坐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和我国客车悬架技术的发展。空气悬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在满足舒适性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车辆的稳定性,特别是侧倾角刚度方面的保证。相对于板簧悬架而言,空气悬架的结构更加复杂,影响车辆侧倾角刚度的因素更多。本文针对市场普遍使用的六气囊非独立悬架客车,重点介绍通过对空气悬架各部件的优化设计,加强整车的侧倾角刚度,满足车辆的侧倾稳定性的要求。
        某款新开发的10米二级踏步空气悬架纯电动城市客车,样车路试转弯时,侧倾角大,尤其车辆后方感觉明显,乘员甚至有畏惧心理。通过测试,空载时, 0.4g侧向加速度,客车侧倾角达5.5度。推算可得,满载时,0.4g侧向加速度,客车的侧倾角可达8度,超出了设计规范侧倾角不大于6度的要求。故障原因分析,1、本款车采用前2后4空气悬架,后悬架采用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的小直梁结构空气悬架,缺点气囊间左右跨距小,后悬架气囊侧倾角刚度小。2、动力电池位于后桥上部车顶及整车尾部后上方,整车的实际质心高度高于设计时估计值。减小整车侧倾角的途径主要有两种:1、降低整车簧载质量质心高度,减小侧倾力臂;2、增加悬架的侧倾角刚度。对于已制作的客车,降低整车簧载质量质心高度比较困难,一般考虑对悬架系统进行优化。
        本款车空气悬架采用前1后2高度阀控制,前悬架左右气囊相通,左右气囊气压相等,车辆侧倾时,侧倾反力矩较小。若加大前气囊的垂直刚度,对抑制整车侧倾作用不大。前悬横向稳定杆直径50mm,一般不再加大稳定杆直径。又由于转弯时整车后部侧倾较明显,主要对后悬架系统进行优化。
        1、更换后横向稳定杆。由公式可知稳定杆的倾侧角刚度与稳定杆直径的4次方成正比。后横向稳定杆直径由40mm加大至50mm,加大后的横向稳定杆侧倾角刚度是原稳定杆的2.44倍。同时应该注意稳定杆直径加大,车架、悬架稳定杆连接的部位受力相应变大,需充分评估,以免损坏车架,造成附加伤害。
       
       
        Cφb 稳定杆刚度 N.mm/rad
        E 弹性模量/ N/mm2
        稳定杆直径/mm
        I=截面惯性矩/mm4
        L 两端点间距/mm
        c 稳定杆固定端距中心位置/mm
        b 固定端距离稳定杆平直段距离/mm
        a 端点距离下部平直段距离/mm
        l1稳定杆臂长/mm
        l2稳定杆垂直臂长/mm
        2、更换后悬架气囊。后悬架原采用凡士通769气囊,现更换为凡士通0557气囊。根据气囊厂家提供数据,相同负荷的情况下,0557气囊刚度大于769气囊刚度。气囊侧倾角刚度计算如下:
       
        N  高度阀的数量
        CΦ2 后悬架气囊侧倾角刚度   N.mm/rad
        C2  后悬架单个气囊垂直刚度 N/mm
        BS2 后空气弹簧左右中心距   mm
        3、整车侧倾角计算。后悬稳定杆及气囊调整前后,整车侧倾角变化如下表一,调整后整车满足设计要求。
       
        θ 0.4g转弯侧倾角(
        ms 整车簧载质量
        hφ 侧倾力臂
        CΦ 整车侧倾刚度
        表一
       
        4、高度阀的布置对整车的侧倾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高度控制阀对空气弹簧的充、放气具有直接影响,侧倾时高度控制阀的反应快慢直接影响到侧倾角度,所以布置时两侧的高度控制阀间距应尽可能大。
        5、设计时还可选用侧倾中心高的悬架结构或调整整车布置,将质量大的部件尽量布置在下方,如动力电池等,降低整车质心高度,从而达到减小侧倾力臂,增加整车的抗侧倾能力。
        结束语
        通过对悬架系统相关部件的优化调整,整车的侧倾角刚度大大提升,满足了整车的操纵稳定性的要求。希望本文能对大家在悬架选用和优化设计时提供一点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余志生.汽车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陈耀明:汽车悬架的抗纵倾能力,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2009年10月.
        [3]郝志宇. 客车空气悬架侧倾稳定性设计要点及误区.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11第5期.
        [4]杨国库. 客车空气悬架高度控制阀种类及布置.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10第5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